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竹马为夫 > 分卷阅读25
    说了一件事——你那位住在琅琊的外祖父,开年了是不是要去奉山呀?”

    隋意微微挑眉:“是有这么一回事。”

    他取过茶盏啜一口,方缓缓道:“前几年,家中遭遇了一点变故,我外祖因此大受打击,整日闭门不出,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最近看开了,肯走出来了,也好。”

    “竟还有这个缘故。”

    陆宜祯端详着对桌小世子的脸色,只见他如玉的面容平静安澜,也看不出什么悲恨深沉的情绪,仿佛这真的只是一桩可以付之一笑的小事。

    她便不再追询,反而是从怀里摸出了一个朱红色的锦囊。

    “意哥哥,送给你的。”

    她把锦囊捧到案上来。

    隋小世子望着她的举动,眨了眨眼。

    随即,他搁下茶杯,在小姑娘的注视中,将手伸进袖子里,慢慢地,也挑出来一个相同颜色的锦囊。

    轻飘飘的赤色袋子悬在他修长的食指间,一晃、又一晃。

    “这……”陆宜祯讷讷地道,“不会是与我准备的一样的东西罢?”

    小世子默了默,对上她的眼:“我这袋子里,是十枚铜钱。”

    陆宜祯闻言,“噗嗤”笑了。

    “那意哥哥猜猜我这袋子里有几枚铜钱?”

    “唔,我猜猜。”小世子眼尾略扬,笑涡亦显,“我猜有十五枚。”

    随年钱的习俗,便是送出的铜钱数目与收礼者年纪一致。

    两人隔着一桌子茶水点心,互换了对方手里的物什。

    接过这份意义特殊的新年礼,小世子轻笑着,打趣道:“真是奇也,这世上哪有妹妹给哥哥送随年钱的道理?”

    “我阿娘说了,送随年钱图的就是一个吉祥顺利。至于是妹妹送给哥哥、还是哥哥送给妹妹,又有什么要紧?”

    小姑娘骄傲地说:“世上没有,那我便是第一例。”

    ……

    上元节一过,大大小小的书院私塾都陆续开学。

    陆宜祯也久违地再次听到了邓夫子亲切的授课声音。

    当早春降临,冰雪初融之际,英武侯府女学的学生们已把《孟子》颠来倒去地背得烂熟。

    长袄棉裙也被姑娘们收进了柜子里,取而代之换上身的,是稍薄一些的罗衫。

    赵京城郊的十里杏树,在这时节也一改秋冬灰靡,枝头绽出朵朵碎红。

    游林踏春,便成了赵京人士春日需行的一大乐事。

    所谓入乡随俗,陆琮挑了个休沐日,亦预备带妻女出城赏杏。

    架不住小女儿三番五次的央求,他辗转地找到隔壁靖国公世子的贴身小厮,道出了欲邀小世子一同出游的约请。

    幸喜,小世子很爽快地答应了。

    打算出城的那日午后,陆府马车先是驶到英武侯府正门,把陆小姑娘给接了进车厢;转而又掉头驶入启圣院街,最后停靠在了庄严静谧的国子监门前。

    申时正,国子监大门敞开。

    有年轻气盛的锦衣学生零零星星地出现在太学门处。少年公子们谈笑着,走下阶梯,往主门街道的方向行来。

    陆宜祯撩开车帘,半伸出头,仔细地辨认着稀稀拉拉越出门的人影。

    等了些时候,忽然,她眼前一亮——

    ……

    “你说那贺夫子,课上都点了你多少次名字了?开年在奉山那场论道,他何至于挂在嘴边念叨数月之久?这一口一个王俨老先生的,我真听得耳朵起茧。”

    徐家大郎苦着脸色,未做多虑,抬臂想要揽住身旁人的肩膀,却被一柄冰凉凉的折扇给拨开了手。

    “这便是你不认真听课,在后桌同乔五他们斗蛐蛐儿的理由?”

    隋意悠悠地把扇子拢入袖中,笑道。

    “贺夫子的术数课是个什么火候,你应当比我更清楚罢?”徐大毫不心虚,“再说了,你这堂堂隋世子,不也撑着脑袋犯瞌睡么?”

    “哎,别拿我同你相提并论,我不过睡个觉,你斗蛐蛐儿,可是斗得直在课堂上高呼祖宗,贺夫子不被你……”

    话到一半没了下文,徐大奇怪地瞥眼往旁一看,只见一贯懒散、没什么精神的隋小世子神情顿忽清明,眼底竟还漫出来了一丝笑意。

    他望着的地方是……

    徐大扭头朝国子监主门眺去。

    主门外的启圣院街道上,一驾朴拙素雅的马车正稳当当地停在那里。

    蓦地,织缎制成的车帘子骤然被一只白嫩的手掀开,一道欢欣雀跃的、身着鹅黄衣裳的娇小身影便从里头蹦了出来。

    “意哥哥!”

    小姑娘宛如春日的黄莺一般,提着裙摆,跨过高门槛木,奔过平坛,翩跹而来。

    引得周围正要归家的学生们频频注目。

    石阶之上、太学门下的徐大,低头瞧着横穿玉坛的那道影子,把人认了出来:

    “这不就是去年和我四妹妹闹架的小姑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