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是会招来杀身之祸的!
宁伯益气得额头暴起青筋,转眸看向站在庭院中的宁瑶,哽咽地嘎巴了几下嘴。
宁瑶低眸,恬雅的小脸凝着淡淡愁云,可转念一想,自己本也是替嫁,太隆重反而会心慌。
她走到父亲面前,握住他绷紧的拳头,柔柔一笑,齿如含贝,“爹爹,圣旨难违,女儿这就出发了。”
雪沫风片,万木枯黄,唯有巷子口的喜轿为冬日添了一抹红。
宁瑶换了一件广袖石榴红长裙,挽起凌云髻,带着兰儿娉娉婷婷地走出门庑,朝双亲敛衽一礼:“女儿拜别阿爹阿娘。”
没有送嫁,没有闹婚,没有红妆十里的喜庆,宁瑶就这么手持纨扇,走进了朱漆金钉的宫门,一个人坐在东宫偏殿中,直至黄昏才等来赞礼的官员和命妇。
以及刚刚苏醒的赵修槿。
自昨晚回到东宫,赵修槿一直处在昏睡中,醒来才知,父皇临时起兴,将皇媳替他迎入东宫。
赵修槿穿着一身绯色四爪金龙华服,缓缓走进偏殿,看着半举扇子却未着婚服的女子,心口猛的刺痛。
这场与父皇长年的拉锯战中,殃及了很多人,如今也包括眼前的女子。
他来到宁瑶面前,目光透着怜惜,轻轻捧住她的手臂,“委屈你了。”
宁瑶是听见门口传来脚步声才执起纨扇的,并未感到手臂僵麻,只是在听见这句话时,鼻头一酸。
是啊,哪个女子会希望婚事草草收场呢,她是觉得委屈,好在太子温柔体贴,不会让她感到恐惧彷徨。
“...妾身...不委屈。”
礼官笑笑,帮忙打圆场:“等皇上消了气,说不定还能为殿下和娘娘补办大典。”
赵修槿侧目,眸光渐冷,“退下吧,这里没有你们的事了。父皇若是问起,就说孤照单全收。”
礼官尴尬地咳了下,道了声“祝殿下和娘娘百年好合”,便带着妻子离开了。
空荡荡的偏殿,只剩下他们二人。
宁瑶还持着纨扇,偷瞧了男人一眼,面颊浮起两朵粉云。
赵修槿握住她的小臂,“走吧,咱们去正殿。”
透过锦缎裙襦,宁瑶感受到赵修槿的指尖有些烫,怕是还发着热,难怪会睡到这会儿。
宁瑶懵懵懂懂地坐在东暖阁内,被赵修槿移开了纨扇。
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傧相和喜娘,也没有桌宴和宾客,两人只是在东宫侍卫和宫人的见证下,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却扇礼和合卺礼。
没傅新娘子的桃花妆,却生了一张桃花面,烛光下的宁瑶云堆翠髻、巧笑倩兮,美的叫人移不开眼。
管事太监张秉得取走两人手里的合卺酒,含泪道了句吉祥话,带着宫人退了出去。
他是看着太子长到八岁的,深知太子的不容易。五岁丧母,七岁失去外祖父,皇上又对这个儿子不闻不问,若非自小聪慧过人、坚韧隐忍,早已失去了储君之位。
宫阙深似海,人心不可测,后妃如云算计多,皇子夺权倚母族,可太子全凭一颗玲珑心,在泥泞中挖开一条水渠,势不可挡。
从辽东回来的太子已非那个夹缝求生的少年,可该守的规矩不可破,该敬的父皇不能逆,该识的人心不易窥,这种局面不知何时突围,但东宫近侍都知,太子是潜伏的蛟龙,会有冲上云霄的那日。
张秉得阖上房门刚一转身,就被夜色中的宋宇吓了一跳,“诶呦呦呦,宋将军要吓傻咱家啊。”
宋宇扬扬下巴,“你去跟殿下说一声,大婚之夜怎么也得闹闹洞房吧。我和兄弟们提了十坛状元红过来,想为殿下和娘娘举个杯。”
他们都是跟随赵修槿从辽东回来的悍将,如今在锦衣卫、兵部、三千营等各个衙门任职,全是赵修槿的心腹,都不想看着自家殿下受委屈。他们的殿下是辽东战场运筹帷幄的枭雄,实不该受这窝囊气。
当张秉得回屋禀告时,赵修槿和宁瑶齐齐松了一口气。
突来的成婚杀得他们措手不及,在彼此还不熟稔的情况下共处一室,实是难事。
发现赵修槿瞧了过来,像在询问她的意见,宁瑶点了点头,“殿下快去吧,别让将军们等久了。”
这略显催促的语气泄露了她内心的慌张。赵修槿吩咐张秉得:“去灶房催催,太子妃一日未进食了。”
“诶,老奴这就去。”
张秉得笑着躬身,快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