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着栏杆嗤她不嫌脏。
可最后还是他陪着她在书院给那只三花猫安了家。
对她而言——
谢池南是除了家人之外,占据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她那年少欢乐时光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当初谢家举家搬到雍州,她第一次掉了眼泪,那会她九岁,谢池南也才十一,看她哭,他一边忍不住笑话她,一边却又别别扭扭拿着袖子给她抹眼泪。
那个时候他和她承诺,等她日后来了雍州,必定八抬大轿来迎她。
如今——
明初许久不曾见她这样快活的笑了,不禁怔怔问道:“主子在笑什么?”
“我在笑有人长大了就不记得小时候的承诺了。”赵锦绣好笑一句,倒也没放在心上,他们都长大了,都有自己的事要做。
“平阳郡主。”
马车停下,谢夫人燕氏身边的李妈妈笑着过来和赵锦绣问了安。
赵锦绣亦笑着同她见了礼。
李妈妈哪肯受她的礼,连忙避开,又道:“夫人在家里等您良久了,咱们快回家歇息去吧。”
赵锦绣自然应好,到底忍不住提起,“谢池南呢?”她笑着,没有察觉到李妈妈骤然变得僵硬的神情,笑道:“他当年可是应允过我要亲自来接我的,难不成几年不见,他就把我这旧友给忘了?”
“若真是这样,我可该请燕姨打他一顿。”
她说了半晌也未听到人回,低头一瞥才发现李妈妈脸色不对,心下忽然一个咯噔,声音也渐渐低了下去,她轻轻抿唇,问,“谢池南他,怎么了吗?”
4.第 4 章 赵锦绣不知道,谢池南曾偷……
……
“主子,到了。”
马车停下,明初提醒身旁的赵锦绣,见她自打从城门口和李妈妈说完话后神色就有些不大对劲,不由担心地压低嗓音,“您还在担心谢公子吗?”
“嗯。”
赵锦绣眉心轻蹙,嗓音黯淡,“我总觉得李妈妈刚才的神色不大对劲。”
虽说她很快就恢复了神色,也说了无事,可赵锦绣还是察觉出了那一闪而过的不自然……这样一想,谢池南这些年的确有些不大对劲。
谢池南第一年来雍州的时候,隔三差五就会给她来信。
什么雍州风光比金陵好,什么家里的马生了小马驹,还是匹红的,比她的小红还要红,还有什么哪儿适合打猎骑射,哪儿的酒好喝,哪儿的菜好吃……他那么不喜欢写信的人,那个时候每月都会给她写一封信隔着几千里给她寄过来。
可自打永泰十九年谢大哥出事后,谢池南就再未给她写过信。
从前她也没有多想,只当谢家突逢大变,谢池南过得必定不比以前轻松,以往谢家大小事务都有谢大哥操持,如今谢大哥没了,那些压力自然也就落到了谢池南的身上。
何况他们也都长大了,也没办法真的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玩乐了。
就像她——
爹娘在的时候,她哪用管什么事?整日领头骑马穿行金陵城的大小街巷,丢玉沽酒,捧场红楼,什么事她没做过?可爹娘突然没了,她还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弟弟。祖父疼她,可他还有许多事要操劳,他是大汉朝的支柱,是重臣之首,怎么可能整日待在家里处理这些后宅小事?
她只能学着自己成长。
丢掉鞭子,圈起马,从前玩乐时置办的男装全都锁了起来,她穿上名门贵女的服饰,像个小大人一样坐在高高的椅子上检阅奴仆,打理大房的事务,照顾生安。
一桩桩,一件件。
从最开始的慌慌张张到如今的得心应手,这其中吃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午夜梦回,看着身边熟睡的生安,她又有多少次红了眼圈?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哪还有闲情雅致同谢池南写那些玩乐的书信?
她以为谢池南也和她一样。
可如今想想,燕姨都记得她的及笄礼,大早的给她送了贺礼过来,偏偏谢池南这个曾经应允她及笄之日一定会出现的人不仅没有给她送礼,就连只言片语都不曾让人带来。
“谢池南一定出事了。”赵锦绣手扶着膝盖,柳眉紧蹙,语气满是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