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落魄公主沦为权臣棋子 > 分卷阅读17
    遂问道:“宫里有什么动静?”

    “还不知道,圣旨一个时辰前才送到左相府。”

    小七话音刚落,门外传来声响,随之李殊巨大的嗓音传来:“乐妤你给我出来!”

    乐妤还未整理好衣裳,李殊便急冲冲的闯进门,走到她跟前。

    扬手就是一个巴掌下来。

    可乐妤挡住了。她挨打不挨打都不能解李殊的气,何况她本就无错,没有必要示弱。

    李殊小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你使得什么好手段?竟然能让父皇下旨赐婚?果然像你那浪荡不堪的娘,到处勾人。”

    这句话刺得乐妤胸中一痛,那些过往的闲言碎语,母亲偷偷抹泪的场景在她脑海里一一闪过。

    乐妤使劲按下心中涌动,李殊可以任性,她不行,她身后无人支撑。

    她坐到桌前,喝了口茶:“长乐公主要是有不满,可以去问圣上,圣旨是从勤政殿出来的,不必在我这里撒泼。”

    “先是不用去和亲,现在还要嫁宋景,我以前倒是小瞧你了。”李殊转身,面向她,恨恨说道。

    “那以后长乐公主还是多长个心眼为妙。”乐妤淡淡道。

    “你放肆!”李殊气结,掀了桌上的茶具,房间里哗啦一声极为刺耳。

    乐妤朝新派来的大丫头庭月说道:“庭月,把昨天圣上赐的那套青白瓷茶器拿出来。”

    庭月应了是,即刻去取。

    “乐妤,你别嚣张,我现在就去找父皇,他会收回旨意的!”

    “公主请便。”

    李殊和来时一样,气急败坏的出了门。

    小七在身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小姐,太解气了,我就见不得她那仗势欺人的模样。”

    乐妤不觉得痛快,反而对将来愈加迷茫,把小七支了开去:“你去瞧瞧庭月,怎么还未回来。”

    --

    宋景没在府里,也不当值。

    京城有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河流下游流经街市,百姓们常在此活动。久而久之,画舫、酒楼沿着河道铺开来,极为热闹。

    宋景就在河中一艘华丽无比的画舫中。

    沈惴站在身后:“公子,赐婚的圣旨相爷已经接了。”

    宋景低低嗯了一声,看向船头。

    忽而船身倾斜,再抬眼开去,船头不知何时已经站了个人。

    一身黑衣,头戴笠帽,背后佩了剑,眼神不善地望进船内。

    “何事?”开口也是毫无情感。

    “我这上好的西湖龙井,梅大侠不赏脸品鉴一番?”宋景端起茶杯,淡淡抿了一口。

    “有事快说。”

    “既如此,”宋景端坐起来,慢条斯理道:“梅大侠可知匈奴有种人,唤作鹰隼,善斥候之事,手脚轻便,伪装变身无所不能,极尽狡猾?”

    “略有耳闻。”

    “此次我朝连失十二城,其中必有蹊跷。没能守住嘉靖关的乐怀文将军,与平西关的徐老将军都是骁勇善战之人,为何连连落败?”

    “你问我,我问何人。”这梅大侠是一点也不客气。

    宋景眉眼染笑,不甚在意:“我手下人无能,还要麻烦梅大侠助我一二。”

    沈惴身子一僵,大气不敢出。

    “近期匈奴使臣来访京城,那鹰隼偶有出没,不过我们未能将其抓拿……”

    宋景话还没说完,这梅大侠应了声:“知道了。”随后又悄无声息地走了。

    宋景无奈地笑了笑,吩咐沈惴:“如梅远有需要,尽力配合。”

    “是。”

    梅远早些年行走江湖,练就了一身无双本领,独来独往,谁都不放在眼里。

    可两年前,遇上了宋景,从此任宋景驱遣三年。

    这事说来也是啼笑皆非。

    梅远虽有一身武艺,可于男女之事上甚是青涩。不知怎的,南阳一青楼头牌瞧上了他,这头牌极有手段,缠得他脱不开身。

    恰好宋景巡游南阳,机缘巧合下遇见了梅远,也看上他的才能,想纳为己用。

    可梅远哪肯受限于一方之地,宋景碰了很多钉子也不得门道。

    后来得知他困与情爱之中,宋景随即提出,如他答应帮宋景三年,他可以出面解决这件事。

    宋景开出的条件极好,三年里奉薪千两,京城一座三进小院,无事办时可随意生活,三年过后不问去留。

    梅远一想,反正也就三年,用三年摆脱青楼女子也算划算,便欣然答应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宋景办这事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那头牌就不再缠着他,叫他着实气了一阵。

    不过气归气,梅远还是守君子之约,跟着宋景来了京城。

    --

    李殊到底没能撼动这件事。听说建安帝很是哄了一番,可是长乐公主不买账,最后建安帝没了法子,将人禁足了。

    乐妤想着,这宋景本事真大,竟能让当朝皇帝放弃最娇宠的小公主,受此委屈。

    她不免有些担心,在宋景手底下讨生活怕是不好过。

    且无论如何也猜测不清他的企图。

    也怪自己,过了五年逍遥日子,对京中局势把握不清。而五年前自己也只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透明人。

    交的朋友也都散落在天元朝各地,京城里熟人无几。

    乐家也有真心待她好的人,如二爷乐怀文、堂哥乐常毅,这份好虽怜悯多于喜爱,但乐妤也已知足。

    而蒋氏母家,也就是乐妤名义上的外祖夫,蒋卫士,任翰林院编修,自打乐妤出生起就没有连接,更别提关爱。

    因此乐妤在这世上也只有小七、师太几人能真心以待。

    礼部选了个良辰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