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带上家蓉一起去,天越来越凉,再过一两个月可能还会下雪,他们也得上街购置些御寒装备了。
苏叶换了一身淡青色的衣裙,将头发挽成发髻,对着铜镜照了照,发现没啥问题后便打开放医书的箱子,从最底下掏出两锭银子来。
这银子是程家扬在她嫁过来后的第二天便交给她保管的,银子不多,总共五十多两,再加上苏仲给她带来的嫁妆二百两,这便是目前家里全部的现钱了,被她分散开来藏在了几处地方。
苏叶也没瞒着程家扬,对方坦诚以待,她自然也不会藏着掖着,一家人就该这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一切都准备妥当,苏叶叫上程家蓉将院门锁上便出发了。
程家扬早已在外头等着,见到两人出来,连忙下车将两人扶了上去,车上还特地放了两个小矮凳。
苏叶迎着对方期待的目光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果然对方这才满足地回过头赶车去了,看得苏叶失笑不已,又觉甜蜜。
三人到镇上的时候还未到中午,便打算先去逛逛。花了一文钱将牛车寄存好,一行人朝第一站走去。
这第一站是家卖棉絮、打棉被的地方。程家扬三兄妹在搬新家前,便将之前的旧棉被都给扔了,而苏叶的嫁妆除了二百两银子和一箱医书也再没其他,所以棉被就成了目前这个家里最急需的东西之一。
据家蓉说之所以会扔掉那些旧棉被,是因为一点都不保暖了,至于原因她就是不说苏叶也能猜得到,定然是当初被老程家赶出来时本来就给的快要淘汰的旧被子,那能保暖才怪了,不过就是这么不保暖的旧被子,他们也用了好几年,想到这,她看程家扬和程家蓉的目光都不自觉带上了怜爱。
程家扬、程家蓉:?
这家打棉被的地方并非店面,而是在靠近街道的一间普通民房里。听程家扬说这家打的棉被很实在,也不会偷工减料,比如用不好的棉花滥竽充数什么的。
苏叶对这些都不太懂,自然是他怎么说怎么好了。交订金订了六床棉被,约定好十天后过来拿,又去镇上的布行买了几匹布打算拿回去做被套和衣服,三人暂时偃旗息鼓,打算先去找个地方吃了饭再说。
程家扬对镇上还是很熟悉的,因为经常过来卖野味,所以哪里有酒楼,哪里有饭馆他基本都门清。
今天他带着媳妇和妹妹来到的是一家小饭馆,主营小炒,三个人点了三菜一汤,味道还挺不错的,最后结账的时候发现也不贵,苏叶决定下回到镇上时还来这吃。
吃过饭,苏叶就打算去药铺买药材了。其实在原苏叶的记忆里,是有到镇上来买药卖药的经历的,因此她直接去了原主平时常去的那家铺子。那的掌柜姓肖,果然还认识她,以相对优惠的价格给她抓满了所需的所有药材。
苏叶顺便还在肖掌柜这订了一副银针,并额外画了张缝合针的图片给他,请他一起订上几枚,如此日后需要用到时才不会没物可用。除了银针,她还想订做几副镊子、手术钳之类的工具,但掌柜的表示听都没听说过,便只好暂时作罢,打算等下回来镇上再找铁匠问问看。
约定好拿银针的日期,几人便告辞离开了。程家扬主动将打包好的药材都背到肩上,一行人朝着下一站走去。
第16章 去镇上2
苏叶和程家蓉手挽着手走在前头,边走边聊天,走到一家绣坊时,程家蓉跟她示意了下走了进去。
“她这是去卖绣好的手帕。”程家扬向苏叶解释道。
“哦。”苏叶应了声,家蓉绣的手帕确实不错,哪怕她不懂绣艺,但还知道分辨好看与否,“对了,家蓉说想跟着我学医,你怎么看?”
程家扬一愣,“真的?”
苏叶点点头,“嗯,她昨天见我给萍萍小姑看诊,不知怎的就产生了兴趣,说想跟着我学。”
对于这个小妹,程家扬自然是心疼的,可……
“可她也到该嫁人的年纪了。”
苏叶无语,白了程家扬一眼,没想到这小子思想还挺古板。不过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个年代的人都是这样,你要是真到二十岁还不嫁人,早被人骂嫁不出去的老姑婆了。
不过即便如此,有些话还是得说:“你又不是不知道自从退婚后村里那些长舌妇说得有多难听,你想想这两年有媒婆上过咱家门吗?要我说,姑娘家还是得有本事,自己优秀了以后说不得还能有段更好的姻缘,你说是不是?”
程家扬闻言沉默了下来,他又怎会不知妹妹受那退婚的影响有多大!但是,在宋国满十九还嫁不出去的女子可不光是要被人说闲话,还得缴税的。倒不是交不起那钱,是担心妹妹到时会更难受,这么想着倒觉得媳妇说得有道理了,说不定妹妹能有段更好的姻缘呢?再说他也觉得会医术挺好的,治病救人到哪儿都是一个伟大的行当,他就特别佩服自家媳妇。
“好吧,那就让她试试,不过就是要辛苦你了!”
苏叶傲娇地瞥了他一眼,道:“知道我辛苦那就记得要对我好!”
程家扬连连点头,他不对媳妇好要对谁好呢?
从绣坊离开后,三人去了趟书店,买了些纸张和墨。一部分是给程家轩的,一部分是苏叶打算留着开药方用的。
话说这纸张和笔墨还真是贵啊,就这么一小叠纸张、两块墨就快赶上他们之前花的所有钱数的总和了,要不说古代读书人最是费钱呢!
算了算花掉的钱数,苏叶不由得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