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我把科技树给上交以后 > 分卷阅读5
    员连续三天不眠不休终于确定下来的。

    他们策划了一期沉浸式穿越一日游。

    从昨天开始,各种渠道都开始推送今天的官方直播消息。

    主要因为今天是周六,方便观看。

    时间到了下午三点,有电视的蹲守电视,没电视的涌入直播间,后台数据暴涨。

    难得的双休日,街道却显得格外空旷。

    数千万民众都在等着这一次直播。

    他们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个世界的融合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有人都紧张地无法自控,连两个见惯了大场面的主持人都不由得捏了把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三点四十分到了!

    两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

    他们背后停着一辆皮卡,还有两辆白车。

    空气墙莫名一闪。

    宁岚率先开口,带着标准的微笑直视镜头:“观众朋友你们好……”

    直播开始!

    第3章 我们来了

    封闭的空气墙出现了一团波痕,就像是酷暑时期蒸腾而上的热浪一般,向两旁分离。

    画面之中,那辆装了一堆东西的皮卡率先往前驶去,车辆缓缓离开整洁开阔的街道,进入一条拥挤脏乱的小胡同。

    先前被迫分离的那些人们终于可以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个个都是一脸激动。

    宁岚坐在敞开的车门旁,缓缓为观看直播的人们解说他们现在所经过的路段。

    转播车和皮卡没有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去。

    他们首先带着观众们在街头绕了一大圈。

    八十年前的北城,朴素到令人鼻酸,街上建筑陈旧破败,这么一辆在后世平平无奇的轿车开过去,却成了天外来物一般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衣着单薄的小孩挎着破布包兴奋地追在汽车后头奔跑,吱吱喳喳问同伴那是什么。

    这里的人们大多数穿着粗棉布或者麻布制成的对襟衣袍和长裤,脸上基本都蒙着一层灰蒙蒙的颜色,脸颊凹陷着,肤色黄里泛灰,一看就知道应该过的很清苦,但眼睛里却带着一种复杂的亮色。

    或许那是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采访车缓缓停在了一个街口。

    充满年代气息的建筑物和路人的衣着更加清晰地出现在观众眼前。

    观众们怔怔地看着屏幕里的世界。

    八十年前的人们也在好奇打量采访车。

    两段时空在这一刻交汇。

    镜头下落,落在了围在车子附近却不敢靠过来的孩子们身上。

    明明现在天还很冷,可他们却衣着单薄。

    稚嫩的脸颊被冻得通红。

    凛冽的风将他们的皮肤打磨得格外粗糙。

    皴裂的手指,带着脏灰的指甲缝。

    这些全部都被镜头诚实地记录下来。

    宁岚缓缓开口道:“这就是八十年前的北城,依照现有的数据记录来看,这里的人们目前每人每天只能得到约0.5千克的粮食,或许大家对这个数字并没有什么概念,如果把它换算成实物的话,可以先看一眼这个电子秤。”

    陈逸在旁边拿出了一个小小的秤盘。

    他拿了一个红薯放上去。

    得到的重量是453克。

    刺眼的红色数字出现在镜头前,而后他拿掉红薯,又取出了一袋馒头。

    一个不足巴掌大的杂粮馒头,98克。

    “八十一年前,这里相继发生各类灾害,其中水患格外严重,根据数据统计,全国各地被淹耕地约1亿亩,受灾民众约四千万人。”

    “这个地方,目前几乎算得上是一张白纸。”

    宁岚讲话的语速一直都很平缓。

    她和同伴一步步地走过这里的街道,很平静地把一串串数据都变成真实画面。

    蹲守在直播间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紧紧盯着镜头里展现的每一个画面。

    “所以他们一天只能吃几个馒头吗……”

    “什么啊,馒头在这时候都是奢侈品好不,你以为人人都吃得起白面啊?”

    “玉米面高粱米什么的也能顶饿吧?”

    “我记得我太姥姥说过,她以前家里穷,顿顿吃红薯都有不少人羡慕,但是吃多了红薯又伤胃,他们还买过那种攒底的余粮,就是那种堆在粮仓最底下那种脏了的陈粮,带回家过筛都会有好多石子什么的,很难吃但便宜。”

    “卧槽我突然想起来,我爷爷说,他们那时候没钱吃饭就吃喂猪的麦麸……”

    “喂猪?麦麸不是拿来减肥的吗?”

    “我不太懂,主食供应实在困难的话,瓜果蔬菜呢?那个时候不能大棚培育吗?”

    “如果每个人都能养鸡鸭鱼什么的,或者在家里弄个小盆种种菜不也可以多点吃的(我不懂就是单纯问问不要杠我你杠你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