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王爷心尖宠(重生) > 分卷阅读9
    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转身离开了。

    自那日于长安街上碰上柳倦之后,花颖便一连数日不再出门了。

    一是因为她实在不是爱热闹的性子,二是因为确实怕再次遇上柳倦。

    倒也不是因为她有多厌恶柳倦,只是从前柳倦开蒙之时是在她祖父花蕴然的门下,后来虽入宫由太子太傅教导,可毕竟也曾有过这层瓜葛。

    如今皇帝身体抱恙,太子是个庸碌无为之人,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几个皇子之间也是明争暗斗不断,前朝后宫都是一片波谲云诡。

    花家从不涉足朝廷纷争,更无任何党派。花颖更不想与晋王有所往来,徒惹旁人猜忌。

    重活一世,很多事情都变了,与她印象中的一切有了出入。

    而且,每每想起晋王,她总会觉得心乱如麻,剪不断理还乱。

    明明只是惦念着前世的那点恩情,想要帮他做点什么。

    可冥冥之中,似乎总有股力量,牵引着她推着她,让她忍不住地想靠近柳倦,去打探他的事。

    甚至很多时候,一件明明与柳倦毫不相干的小事,她也能转着弯绕几个圈想到他头上去。

    这种心情,是她从未有过的,好奇而又忐忑,想要靠近而又回缩。

    她想起前世,晋王似乎是在今年的浴佛节后戎狄遣使和谈时,才从北疆回来的。

    而这一世,柳倦早早便回了金陵,更在户部领了个闲差当值。

    虽是个有名无权的闲散王爷,可如今瞬息万变的局势之下,一点点的变动,都足以牵动整个朝堂。

    她不能确定柳倦在这一场皇权交替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更不知道他站在那一方阵营。

    可她偏偏就是相信他,想要拖着整个花家去同他站在一起。

    对于如今的朝堂局势,以及花家的未来的未知,使花颖十分头疼。

    这些天,她一直闭门不出,也是在思索着怎样的一条路,才能使花家万无一失,从这场潮汐之中全身而退。

    可三月十五这天,她还是出了门。

    大梁不尚文也不尚武,却崇尚佛法。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明百姓,皆信佛礼佛。

    大梁的庙宇寺院多得不胜枚举。

    花颖自幼时起便有才女之名,如今虽有些偏离,可她自幼由祖父亲自教导,一手簪花小楷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曾有学者见过她的字后,感叹前朝卫夫人若是在世也不过如此。

    皇后娘娘尤其喜爱她这一手簪花小楷。早前上元节宫中设宴,她陪同祖父进宫赴宴,皇后娘娘曾邀她入后花园散步,并请她替她抄写前朝遗留下来的二十卷佛经。

    皇后娘娘在待人接物方面做得极好,虽贵为国母,威严万千,却总是一副面带微笑的模样,说起话来也轻声细语,却有种叫人信服的魔力。

    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为她办事、听她说话,想要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捧到她的面前。

    在世人眼中,皇后若说真有什么不足之处,大约是因为有了柳倦这么个侄子吧。

    皇后出自琅琊萧氏,与前晋王世子妃是一母同胞的姐妹。

    世子妃病逝后,柳倦便由皇后接进宫亲自抚养了。

    这么多年,皇后一直都无所出,想来也是将柳倦当做亲生儿子在抚养了,是以总是在不断地替他善后。

    想到这,花颖摇了摇头,这些人都是嫉妒,心真脏。

    花颖虽与萧皇后接触不多,但她十分钦佩皇后,是以对于皇后娘娘请自己抄写佛经这事,十分荣幸。

    前朝遗留下来的佛经多残缺不全,有些地方的字迹也早已模糊,她在动手誊抄之前做足了功课,查阅了很多典籍,上次陪嫂嫂们去灵谷寺上香时又请教过主持大师,这才敢动手誊抄。

    如今也才勉强完成。

    趁着距离浴佛节还有些时日,她想早点将誊抄好的佛经交予皇后,并且顺便进宫去看望一下她的姨母。

    花颖的姨母与她的母亲均出自河西王氏,她的母亲自她幼时起便常住庵堂,母女之间见面甚少。

    倒是这位姨母,未出阁时待花颖极好,所以她自幼便与姨母走得近些。

    可后来姨母进宫做了后妃,花颖及笄之前祖父未曾带她进过宫,倒也是隔了好些年没见了。

    据传姨母入宫后颇得圣宠,连跃几级从美人升至四妃之一的惠妃,更是在入宫后的第二年便诞下了四皇子,四皇子如今才七岁,元武帝便破格封赏,赐河东王,许单独开府。

    去年冬日,惠妃又产下元武帝自登基以来的唯一一位未夭折的公主。

    一时风头无两。

    可那日上元节帝后设宴,花颖与惠妃匆匆见了一面,她察觉到姨母过得并不开心。

    且开春后一场暴雨,姨母尚在襁褓的小公主感染风寒不幸离世。

    她很担心姨母在宫中的情况。

    在凤仪殿与皇后寒暄了几句之后,她便请辞去了昭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