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坐在御书房房顶上,先于众人一步看到赶过来救场的皇长子,翘起二郎腿儿:
“皇叔别嫌银子少,银子不再多少,关键是本王对皇叔的一片真心,若不是本王把银子都用了,本王还可以多出点。”
“小红养伤需要银子,小白清雅的爱好,花费也不少。”魏王手指做了数银票的动作,“手头太紧,只能下次拜佛时,恳请佛祖保佑皇叔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武王眸色冷然,负手而立,不屑同魏王拌嘴。
“皇叔。”李逊快步走来,对武王深深一躬,“您别怪小弟,他有口无心,并非恶意,只是单纯直率,担心您的身体,父皇离不开您辅佐,您是股肱之臣,若有闪失,不单是朝廷不幸,也是万民不幸。”
武王虚扶皇长子一把,客气说道:“皇长子对魏王兄弟情深,见到你为魏王出头,本王想起当初先帝在时,本王同你父皇守望相助,先帝考较皇兄时,本王会为皇兄打掩护,骑马射猎时,本王也总帮皇兄一把,倒不是皇兄不擅长,而是皇兄把精力都用在读书上了。”
皇长子微微点头,“常闻皇叔英武,文武双全,为皇祖父最爱重的儿子,父皇也说过,若无皇叔,他如同缺少臂膀,父皇亲赞皇叔才华横溢,是侄儿等人所不能比的。”
魏王眼底闪过一抹幽暗,“大哥错了,皇祖父将江山社稷托付父皇,足以证明皇祖父最为看重的儿子始终都是父皇,父皇无需皇叔骑射皆精通,父皇只需使用臣子即可,本王没听说古来贤君有诗仙词圣,若是让帝王上马射杀来犯之敌,要朝臣武将何用?”
“那不是明君,而是亡国之兆!”
隆承帝的肚皮颤了颤,面色舒缓许多。
第二十二章 三观五官
“小弟此言差异。”
皇长子诚恳说道:“皇叔的韬武略的确比父皇出众,当年父皇也多亏皇叔辅佐,皇祖父还在时,小弟还不懂事,父皇几次被皇祖父呵斥都是皇叔帮忙求情,十年前的长宁之战,全线溃败,京城危险,父皇一病不起时,也是皇叔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武王面色和缓许多,耿直淳厚的皇长子比白眼狼李湛有良心!
李湛嗤笑一声:“皇祖父时,我是没听过皇叔的贤名啦,不过最后皇祖父把皇位传给父皇,皇叔只能在父皇面前称臣,想必皇叔最适合的位置是臣子。”
“至于大哥说长宁之战时,皇叔力挽狂澜,我更不敢苟同了,若没有父皇对他信任,他如何调兵?没有父皇拿出全部内库银子支援,皇叔握在手中的边军又如何能成军?大哥不会以为军队开战,他们都不吃不喝,没有损耗,父皇体恤百姓,并没动用国库税赋,这一点古往今来的帝王,谁能做到?”
长宁之战的损耗都是隆承帝自已一人负担的,自此之后,隆承帝几乎就没有过任何奢侈的享受了。
“皇叔自己都不敢说力挽狂澜,不信大哥你自己问一问。”
魏王挑高眉稍,说不出的嘲讽。
“小弟”
皇长子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想问,又担心伤了武王的面皮。
“你还是先下来向皇叔请罪吧。”
别看皇长子同德妃说武王弄权,却也只敢当着母亲或是老师面说说而已。
他并没有当面斥问武王的勇气。
若不是德妃最近对他着实不错,他甚至也不敢对德妃坦言的。
皇长子不是从小被德妃同隆承帝娇惯养大的李湛,他深刻体会过捧高踩低,只有在不会伤害自己的人面前,他才敢肆无忌惮说话,提出要求。
德妃纵然不喜他的言行,也会帮他瞒着,偏心他。
虽然皇长子称赞武王,贬低隆承帝没错,隆承帝是没武王出采,我儿子若是这么说我对手,我有生了个叉烧的感觉。
完了完了,我脑子进水了吗,我怎么觉得昏君也有可取之处?不行,我得多舔舔武王。
我们都是三观跟着五官走,隆承帝痴肥,武王英俊,两相对比,自然武王占据上风,毕竟颜值既正义,我就不会迷茫,武王倒霉不是先皇后生的,否则坐在皇位上比隆承帝好许多。
弱弱说一句,昏君比武王年轻,也比武王英俊,莫名有点讨喜。
楼上的醒醒,武王有颜值,还专情,结局更是悲情,让人扼腕痛惜,可昏君骄奢淫逸,纳了满后宫的美人,负心薄幸,今儿宠爱你时能把你捧到天上去,明儿不喜欢了,你纵然死在他面前,他也只会毒舌一句,丑人多作怪。
没错,昏君辜负了多少的好女子?
可是论养儿子还是要养昏君这样的吧,隆承帝此时一定很感动。
你这句话问过孝慧皇太后德妃?
这是昏君的计策,讨好隆承帝,意图谋取皇位,我就说昏君不会就这么放弃皇位,他野心都掩藏着胡闹之下,不过有温暖等开挂的人在,他的路更难走。
赞成昏君走最难的路,挨最毒的打。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