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衡始终抿唇看着自己,没什么表情,温雨晴不禁腹诽这人不懂怜香惜玉,铁石心肠,她刚想挤两滴眼泪继续卖惨,这时,苏衡终于开口道:“知道了,这事我会解决,你先回去吧。”说完,迈着大长腿转身离开。

    望着苏衡大步离去的背影,温雨晴不禁在心中暗暗感慨,就这样伟岸的体魄,这样笔直的大长腿,若是再穿上一身笔挺的军装,那真的就是行走的荷尔蒙,只看着就让人觉得满满的心安!

    不过话说回来,他这回答是什么意思?分还是不分?温雨晴想追上去问问,可看他步履匆匆,又是向村外的方向,想来是有事。

    温雨晴记得苏衡这次是因为受伤回来的,应该不会那么快返回部队,她有什么疑问,也不急于这一时。

    当然强扭的瓜不甜,强摘的花不鲜,如果对方真不愿意和她处对象,她也不可能霸王硬上弓。

    虽然温雨晴想将苏衡当靠山,却也知道任何时候将自己的安危寄托在别人身上都是不明智的,尤其苏衡常年在部队,天高皇帝远的,她就是真发生了什么事他也帮不上忙。

    她还是要好好琢磨一下,怎么把这个潜在的危险解除。

    此时已近黄昏,晚霞灿烂,冷风拂面,夕阳的余晖笼罩住整个村庄,炊烟袅袅,一片宁静。

    田野、轻烟、古道、夕阳,这样的景色在村里人看来是再寻常不过的风景,可对于温雨晴这种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时代,见惯了城市的喧嚣和嘈杂的人来说却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原本穿到这个缺衣少食的穷苦年代,温雨晴心里多少有些不情愿,如今看到眼前这副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色,她的心渐渐的平静下来。

    既然来了,那就努力生活,尽快适应现在的环境,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是花朵到哪都会芬芳,优秀的人任何时候都能活的精彩。

    给自己灌了一波心灵鸡汤后,温雨晴循着脑中记忆,抬步向家的方向走去。

    原主家住的是三间土坯房,两间卧室,一间灶房,灶房在中间,进屋就是灶房。

    温雨晴推门进屋,房屋低矮破旧,头顶房梁裸|露,墙面被烟熏的黑漆漆的,窗户上糊了一层破袋子,光线特别暗淡。

    此时,一个小男孩正坐在灶台边烧火,男孩瘦骨嶙峋,脸色蜡黄,面颊凹陷,衬得一双眼睛特别大,他穿着一身补丁叠补丁的粗布衣衫,裤子有点短,裤脚处磨的起了毛边,脚上一双沾着泥土的破布鞋。

    猛一打眼,温雨晴还以为自己看到了难民。

    八年前大队粮仓失火,原主的父亲在救火时丧生。

    当时原主的母亲已经怀胎八月,听到噩耗后,直接早产,孩子虽然活下来了,但是身体一直不太好,温母也因此落下病根,再加上她整日郁郁寡欢,没几年就去世了,如今姐弟俩相依为命。

    眼前这个小男孩便是那个早产儿,温雨舜,原身的弟弟,他身体不好,长的小,明明已经八岁,看着却像五六岁的样子,个头比灶台高不了多少。

    灶台边放了个矮凳,显然是为了方便做饭用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年代的孩子懂事都早,尤其在农村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没灶台高就做饭的小孩并不少见。

    温雨晴站在门边打量了片刻,忽然问道:“雨舜,你哭了?”

    温雨舜正低头烧火,听到温雨晴的声音,猛地抬头,“姐。”声音里带着浓浓的鼻音和委屈。

    温雨舜这一抬头,温雨晴才发现他的右侧额头有一道红印子,她大步走过去,一边查看他额头上的伤势,一边关心的问道:“你额头上的伤怎么弄的?”

    温雨舜已经伤心了好久,听到温雨晴的话,他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抬手抹眼泪,手上的泥灰被眼泪糊了一脸,本就不太干净的小脸瞬间变成了小花猫。

    温雨舜抹了两把眼泪,这才断断续续的将事情说了一遍。

    原来温雨晴马上要去读高中了,如今教育资源短缺,只县城里有一个高中,白杨大队离县城几十公里的距离,温雨晴要住校,温雨舜肯定要被安排到大伯家。

    不久前,大伯家的堂姐温雨兰突然找上门,说他们姐弟俩不会过日子,天天吃鸡蛋,小鸡都开张半个月了,也没攒下几个。

    既然温雨舜要搬到她家住,那就早点把鸡蛋拿过去,省的被他们霍霍没了。

    温雨舜阻拦温雨兰不成,被她踹倒在地,头磕到了门框上。

    听温雨舜讲完,温雨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原身的父亲牺牲后,大队给了他们不少补助,都被温老大一家侵|占了,原身的母亲去世后,温老大一家更是变本加厉,时不时就来打秋风。

    原身年纪小,父母又都不在了,即便被大伯一家欺负也总是忍气吞声,就怕反抗了,惹大伯一家不快,以后姐弟俩受人欺负了没人给他们撑腰,这也是温母给她灌输的思想,将温老大一家当成仪仗。

    温雨晴觉得母女俩的想法实在太天真了,那一大家子不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