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投资人会愿意冒着风险拍无名小卒的剧本,如果有前辈引路、提携,那自然就不一样了。
二来,苏细云看上去似乎比较好打交道,还承诺了会带她一把,而且开出的稿酬也比其他人要丰厚一些。她很难不心动。
此后,宋玉羡给苏细云当了两年的专属枪手。
有些时候,当苏细云产生了什么构想,就会联络她,详详细细地阐述一番,由她来动笔创作剧本,接着苏细云再在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修改完善。最后,剧本就会冠上苏细云的名字,成为她的作品。
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宋玉羡自己辛苦写出来的作品,由苏细云稍作改动,就署了她自己的名字,替她赚来金钱与喝彩。
两年之中,苏细云在稿酬上没有亏待过宋玉羡,也曾经无数次给她画大饼,她也就默默地期盼着苏细云能早日把自己带进圈子里。
但是,宋玉羡一直等到自己快要大学毕业,等到她们“合作”的剧本开拍了三部,杀青了两部,还有一部在洽谈之中,等到苏细云的名气水涨船高,对方还是没有丝毫兑现承诺的意思。
她曾经试探性地问过,每次都被苏细云用各种语焉不详的理由敷衍了过去。
后来,宋玉羡想清楚了,醒悟了过来——
编剧不干体力活,不吃青春饭,只要有脑子有笔,就可以一直写到老、写到死。所以,编剧这一行的从业人员流动率比较低,而且只会日趋饱和。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老编剧其实并不怎么欢迎新人的到来。对于他们而言,新人就意味着竞争对手,是来抢饭碗的。
在这种共识之下,某些编剧甚至会抱团打压有潜力的新人。
她表现得并非不好,已经播出的电视剧口碑也是有目共睹,苏细云早就承诺会提携她,却又偏偏一再推脱……
那么,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她实在没必要继续在苏细云身上寄托希望。
但那时毕业在即,宋玉羡的工作却还没稳定下来,她铁了心要当编剧,让她找个别的工作暂时糊口,她是决计不肯的。
于是在心急之下,她出了个歪招。
刚好苏细云有个剧本在她手里,还没有最终定稿,她便故意在约定好的截止日期之后又拖延了两天。
直到苏细云急急忙忙来催了好几次,她才把剧本打印好,寄给了对方。
那个剧本的最后,还附上了她自己所创作剧本的前三集。
她也是在赌。
赌苏细云急着交稿,不会检查她寄过去的剧本。
赌看到自己的剧本的那个人,会被前三集的人物和剧情所吸引。
而苏细云,果然直接把稿子交给了工作室老板审核。
*
看向圆桌对面的宋玉羡,苏细云的心情实在好不起来。
虽然已经是好几年过去了,但那一天发生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
那一天上午,她匆匆忙忙地把宋玉羡刚改好的定稿交给了老板沈硕。
本来以为大功告成,等着收钱就好,结果到了下午,沈硕把她叫进了办公室。
他靠在椅背上,很直截了当地问:“细云,你请枪手?”
她心里咯噔一声,条件反射性地否认:“没有,您……怎么会这么问?”
考拉编剧工作室看重麾下人员的真材实料,明令禁止请枪手。
要是被发现,不但要在大会上做公开检讨,还会被降薪,减少接活儿的机会,而且处分公告会在外面告示栏贴整整一个月,简直就是公开处刑。
沈硕不置可否地一笑,双手交握放在膝盖上,“那么,《南城迷案》这个剧本剩下的部分,你打算什么时候交给我?”
“什么《南城迷案》?”她一头雾水,“老板,你在说什么?”
于是他抬起手,轻轻将那份不完整的剧本推到她面前,指尖点了一下封面上的四个大字。
她低头一看,瞬间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宋玉羡竟然把自己的剧本夹带进来!而她竟然没检查就交给了老板!
沈硕问,“这是你自己写的?”
她又气又悔,心如乱麻,根本无法思考出万无一失的应对之策。
垂在身侧的手抓紧了裙子,她胡乱地点头,试图应付过去,“嗯,呃,对,是、是的。”
“确定?”沈硕定定地看着她,“你什么时候开始用悉德菲尔德剧本格式了?”
此话一出,她就知道自己彻底露馅了,没有必要再挣扎。
一阵难堪的沉默过后,她直接开口,提出了辞职。
她这人非常好面子,作为工作室金牌编剧之一,爆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没有脸面再继续待下去。工作这么多年,多少也攒了些家底和人脉,倒不如干脆开个工作室,自立门户算了。
沈硕的表情看上去有点意外,她也知道,他并没有想要开除她。
但她去意已决,他也就不再多做挽留。
当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