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荧惑守心之岁聿其莫 > 分卷阅读8
    赋,只要你文采出众,他们必会与你结交,你在朝中也可减少阻力。”

    说完,他看着赵竫,示意他把刚才没说的话说出来。

    赵竫道:“父亲,我朝既然忌惮武将,我赵家在世家中又是举足轻重,皇上如何愿意孩儿执掌禁军?孩儿只怕到时得不到皇上的重用,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赵学舟赞许道:“你能立时切中要害,殊是敏锐。不过这倒也算不得什么死局。若是操作得宜,阻碍自可迎刃而解。

    自我大旭开朝建制以来,一味推行崇文抑武国策,致使人才失衡,国中再无允文允武之全才。但凡能识文断字者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入行伍;文士亦以舞刀弄枪为耻,手无缚鸡之力犹嫌不足,甚至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乃至身娇体弱,不堪步行,矫揉造作之态,犹如妇人。

    此等男儿气概尽失之人,即便投身行伍,如何混迹于禁军,更逞论有威势与武力足以震慑、统率禁军。反观武将,读书人不屑为之,大多目不识丁,难堪大用,驻守边防听命行事尚可,统领禁军辖制京城,则是万万不能。

    须知禁军是皇上之耳目与利刃,不说私底下要为皇上执行隐秘之事,明面上也有稽查百官,掌管刑狱之责。若非生长于名门望族,自小耳闻目染朝野事务,岂有足够的眼界见识办差?如今的武将中即便偶有粗通文墨者,也不过是见识浅薄的草莽之辈,无文韬武略之才,万难担此重任。而老一辈的武将不是趁还未老朽转为文臣,就是垂垂老矣,悬车在即。

    何况,皇上再忌惮世家掌握兵权,也不会轻易把兵权放给难以掌控之人。出身皇家和来自民间者,皆非良选。皇族中人虽为至亲骨肉,但这层羁绊不足以抵挡皇权之诱惑。

    人生在世,不外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功名利禄四个字,鲜有人看得开。而皇位乃是天下名利之最,有力问鼎者又有几人能甘心放手呢?掌握兵权的皇亲反过来便会成为皇位的最大威胁。葬身于夺位之路者多为皇室中人,越有能力的皇子越容易滋生野心而引火自焚。这样的内斗只会严重动摇皇权的根基,多会为改朝换代的埋下祸根,甚至会招致亡国之祸。

    当年盛极一时的玄武帝国,水帝横征暴敛、侵夺民田,水氏皇子因夺位自相残杀,素有贤名的水太子死于非命,其余皇子亦死伤殆尽,仅剩下愚顽不堪的异邦蛮女所出的皇子继位,是为愍帝。

    愍帝更是昏庸无道,重用奸佞,忠臣良将横遭枉死,百姓被重赋迫得家破人亡。各国见玄武国国势衰微,蠢蠢欲动,刀兵之祸迫在眉睫。先帝为消除这场弥天大祸,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废除了愍帝。因愍帝无所出且暴虐不仁,加之当年夺位掀起的血雨腥风,致使水氏为天下共弃之,先帝顺天应人,改弦更张另立了我大旭王朝,这才有了当下的国泰民安。

    至亲骨肉尚且如此,不知根底的草莽武夫更甚。出身庶族的武将,其父其祖远离朝堂,皇上只知其才而不知其人其族,难以轻易倚为心腹。他们虽没有强势背景作乱不易,但这些非望族出身者多半家世微寒,家中人丁单薄,甚至是孤家寡人,比有家族牵制者更难掣肘。而世家大族之根基皆在京中,稍有差池则招灭门之祸,若无万全之策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

    故禁军仍多由公侯贵戚统领,多半是由皇上指派心腹之人充任,不求在武事上能有多大的本领或建树,唯以忠心是论。只是世家子弟多厌弃武职,鲜有人愿意担当此任。原本官宦子弟入职禁军的旧制也因世家子弟纳资代役而无法维持,走武职门荫入仕者近乎绝迹。

    是以我朝能臣虽多,但能让皇上放心托付禁军者却是凤毛麟角。这个武将凋敝不继的当口正是你在禁军中崭露头角的大好时机。以你之才能,统领禁军不在话下,难的是要得到皇上信任,将禁军托付给你,为父最担心的事就在这里。

    陛下虽苦于无人可用,但若真有人觊觎禁军之权,又会认定其有不臣之心,轻则调出禁军,重则举家逐出朝堂,连根拔起。只有能够让皇上相信你,你才有了整肃朝纲最有力的后盾。

    故而你入职禁军后,不可逞强好胜,更不可有任何名利之心,万事以皇上为重,尽你所能为君分忧,行事切不可有违圣意,也不得计较个人得失。只要你尽忠职守,必能取信于皇上,得受重用。唯有掌握了禁军,才可大展宏图,有所施为。此前不可轻举妄动。

    此外,你切记万勿深交世家权臣,虽要与其交好,但也不得过于亲近。皇上最忌惮朝臣结党,然世家大族世代联姻,关系盘根错节难以撇清。若能有一个出身于世家,又与其他世家之人没有太大瓜葛的孤臣,尽心尽力为陛下办事,陛下再欢喜也不过了。

    你弃文从武,为世家大族所病诟,与他们不会牵扯过深。这是你能执掌禁军的关键所在。你在文采上压过世家子弟,他们不与你亲近也不敢轻慢于你。这样你在朝堂之上,在世家之中,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只是……”

    赵学舟迟疑了片刻才道:“奸佞小人欺上瞒下,假借天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祸乱朝纲之事历来有之。纵是光风霁月,亦有浮云蔽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