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明月照林 > 分卷阅读34
    起身去文艺委员那里报名,陆陆续续地一群人也上去把讲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简宁鬼鬼祟祟地蹿到温照旁边,“想不想报名?之前的联欢会你都没有报过节目。”

    见温照没反应,她又劝说道,“反正也是最后一次嘛,好歹留个纪念。”

    “可是我也没有才艺啊,能报什么节目。”温照眼神闪烁,心里直打鼓。

    上一次她演出还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元旦上唱了一首《红蜻蜓》,反响平平之后,她便很少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

    人得有些自知之明。

    “我都已经想好了,”简宁见她有松动的迹象,忙说服道,“咱们就来最简单的诗朗诵。”

    温照皱着眉头,心中犹豫,又听简宁淳淳诱导,“诗朗诵也出不了什么差错,还简单,对吧?怎么样?”

    不管怎么说,这是大家最后一次一起开联欢会,温照这么想着,便点头同意了。

    “算我一个。”

    温照抬头,是沈寻远。他站在课桌边上,挑眉看着她们。

    简宁和温照对视一眼,心意相通。

    简宁果然爽快地答应他,“好啊,朗诵嘛,确实应该有不一样的声音加入。”

    “那我呢?你们要不要?”方岛转过头来,嬉皮笑脸道。

    简宁扯了扯嘴角,“你们都不问一下篇目吗?”

    话音一落,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她。

    “我只是有一篇供大家参考,”简宁咽了咽口水,“《致橡树》如何?”

    “《致橡树》,舒婷的致橡树?”温照小声呢喃道,然后点头赞同,“我觉得不错。”

    其余二人也无异议。于是三言两语之下,他们敲定了节目。

    元旦如约而至,这天下午早早结课之后,大家便开始拉开桌子,在教室里张灯结彩,班长准备好从学校食堂买来面粉和饺子馅,跃跃欲试的同学们挽起袖子,不由分说地干起活来。

    温照包饺子的本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学会的。很多年后,温照再没有见过一些人,也再没有和这么多人一起过元旦包饺子,但这样的场景她一直刻骨铭心。

    教室里,同学们爬上跳下地用彩纸包裹灯管,后黑板上挂拉花,色彩缤纷的图案在黑板上活灵活现,有人拉着老师一起包饺子,几乎每个人脸上都糊着面粉,但依旧固执地拿着相机拍照。

    包好的饺子被一群人端着下楼去食堂烹煮,于是很多人犯了闲。

    手机在教室里是违禁品,但今天例外。

    到了温照这里,沈寻远把手机递给其他人,站在她身边,双脚一跳,坐在了身后的桌子上,下巴一抬,示意对面拍照的人。

    温照扭头去看他,沈寻远顺着她的目光看下来,同桌久了,好像都能看懂彼此的眼神。

    温照回过头看着镜头,巧笑倩兮。

    拍照的同学把手机还给沈寻远,便凑到他身旁,探头看成果。

    这时候,杨老师走进来,“大家把桌子拉成圈,准备就坐,七点联欢会准时开始。”

    不久,有同学端着盘子进了教室,刚煮好的饺子没有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热气腾腾的,分到了每个人的纸盘里。

    联欢会开始了。

    开场白由一段特殊的视频展开。

    艺术节上俏丽英俊的脸庞,运动会上朝气蓬勃的影子,考场上奋战高考的模样,课间趴在桌子上小憩的身躯,昔日熟悉的人被投影在屏幕上,感动之余还有些害羞。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生活被剪辑成了短片,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教室里响起掌声,他们不知道献给谁,但还是想要鼓掌,为彼此尚好的青春。

    节目有条不紊地进行,饺子很快就被同学们吃完,桌子上的其他食物,在他们的风卷残云之下也即将变成狼藉。

    下一个节目就是温照四人的诗朗诵了。

    昨晚温照对着镜子演习了很多遍,确保不会忘词才睡下,今早起来,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她又默背了一遍。

    主任报过节目,四个人上场。

    四目相视,无需多言。

    开始了。

    简宁:“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温照:“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沈寻远:“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方岛:“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简宁:“根,

    紧握在地下;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