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天师九零再就业 > 分卷阅读7
    。

    “爸,我来拿。”

    邢杰超一把拿过刑洋的行李袋,作势还让过云从把背包也给他。

    “谢谢,包不重,我自己背就好。”

    过云从婉拒,刑洋一路上就差把她易碎的瓷像供起来了,看来把这种精神通过电话传也给了邢杰超。

    不至于。

    真不至于到此地步,她可以确定自己的伤势在迅速好转。

    过云从不想在街头推推扯扯,直接转移话题。

    “表哥,你快带路吧。听说今天舅妈会做鸡白切鸡,我都惦记一路,火车上真没什么好吃的。”

    八月末,过峰的朋友楚爱军先一步回国。

    刑洋开始有些不安,主要是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通,好在楚爱军给安排了一位临时翻译朋友。

    很快,刑洋就懂了什么叫做语言天赋。

    他不太了解侄女的俄语水平,前来莫斯科前没听她说过几句。谁能想到过云从在莫斯科医院留观,她与翻译练习着俄语,那水平是一路狂飙。

    刑洋听不懂,只归结为大学生果然聪明,说不定以前在家也受到过峰和刑海的耳濡目染?或者是读了德语系,就能对俄语也触类旁通?

    他不懂,而且四年多没怎么接触也不了解侄女的本领和性格。索性也就不想了,找点其他事做,安排此后行程。

    九月初,两人终于离开了莫斯科。归程慢慢,先从坐国际列车耗时七天到帝都,到帝都还要再买回沪城的火车票。

    刑洋从国际列车上下来,立刻从帝都给家里打了长途。

    拿出电话簿,找到家附近公共电话亭的号码,请呼叫员跑一趟叫儿子接线。比起国外电报沟通不便,在电话里终于说明白前后详情,让邢杰超准时来接车。

    今天,火车到站。

    邢杰超一手提着行李袋,一边问过云从。“小从,今天你先暂住外婆家,好伐?外婆也想你了。”

    “好呀,我也想外婆了。”

    过云从微笑点头,已经开始融入新生活。

    一路回沪城,过云从理清一众亲戚的基本情况。

    过老太去世,过老爷子住在大儿子过岳隔壁。过岳娶妻王芳生了两个儿子,老二过岚嫁给杨涛,有一女一子。

    小辈五人,考上大学的都是女孩。过家人几乎都在苏城,除了过岚的女儿——杨玲目前在帝都读大四。

    刑家人口相对简单。

    刑海与刑洋两姐弟的父亲已经去世。老母亲和刑洋一家三口住得近,只隔了两条马路,都在大杨浦的职工小区。

    从沪城新客站到杨浦刑家距离不近,需要倒三班车换乘。

    1991年,一周上六天班。

    眼下快到下午五点,公交车开始拥挤。过不多久,车厢内就会变成沙丁鱼罐头。

    就看到一辆长形公交车从路上驶过,它有长长的两节车厢。

    去杨浦必乘的公车之一,是这种‘巨龙车’。一个大转盘链接两节长车厢,人们俗称转盘上的座椅‘香蕉位子’。

    刑洋指了指巨龙公交车,“小从,你在火车上说乘公交回家就行,现在你该知道不合适了。这会已经人挤人,要是被挤到香蕉座附近,扶手一没拉稳,讲不定脚就卡在转盘里。我们还带着行李,你又是重伤初愈,还是坐出租好。”

    “对,舅舅想得周到。”

    过云从在火车上听刑洋说让邢杰超提前预定出租车。她认为没必要,眼下夏利起步费五公里就要10.8元,算是一笔较大的生活费支出。

    刑洋却非常坚持,并且说什么也不肯收外甥女的车费。

    一旦给他就真要生气,认定只有关系生分了才会计较这些钱。他非常后悔前几年和妹妹一家分生了,而对妹妹的离世已无法弥补,只想多关照几分外甥女。

    过云从不再做无意义地推拒,暗暗记下这些关心,逢年过节总能回礼。当下,她也谢谢邢杰超,“表哥辛苦了,谢谢你来接我。”

    “不辛苦,不辛苦。出租司机周师傅就住在隔壁小区,我只是多跑几步路而已。”

    邢杰超说话间,三人拉开车门坐了上去。出租车一路向东北,朝着杨浦刑家的方向而去。

    窗外,景色似在倒退。

    十字路口,一辆辆自行车排成长龙在等红绿灯变色。

    街角,中年男人坐在小板凳上。他正升起煤球炉,将一个黑色大罐子架上去,叫嚷着‘爆米花要伐?新鲜出炉的爆米花,要伐?’

    三三两两的学生系着红领巾,穿着蓝白校服放学了。很快,他们被烤爆米花的香气吸引,都围了过去。

    过云从眺望着街景,此时的沪城远不是她记忆里21世纪末的魔都。一眼看去,黄昏里没有高楼林立,更没有纸醉金迷。

    多数人还守着陈规,宁要沪东一张床,不要沪西一套房。沪东确实还没怎么发展,就连著名的明珠塔也没开始建造,大多数人的生活似乎还能质朴来形容。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