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红杏出墙 > 分卷阅读20
    所写也越发大胆露骨。

    这么断断续续的出书,长安城里不少人也开始给这书做批注,写自己所思所感。

    其中一个叫“逍遥散人”的老头和一个叫“桃花艳”的书生,两个人似乎与鉴明堂认识,他们两个的批注提前剧透了很多情节,让整个长安城都在猜这三个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到半年前,《邕奴传》在书商那儿印了最后一次,那一卷中,写了玄宗身死,李瑁出家,邕帝和玉环二人心心相依,于房中大闹三天三夜。

    本来一群人看到这儿也就不看了,可有桃花艳批的一卷传开了,说后面还有邕帝遇险,玉环病重,二人你侬我侬,玉环身怀有孕等很多离奇又香艳的情节,共计四十五回。

    书商也放出消息说将刊印全套《邕奴传》,提前付定金能便宜一些,付定金最早的人还有礼品相送,接受客人定制,明码实价欢迎下定。

    一时间长安城里所有的书铺都挤爆了人。

    知道这事的崔如月,自然不肯落于人后,付了八两银子,提了种种要求,得了这一套独一无二的《邕奴传》

    不仅有后四十五回的结局,还印了逍遥散人与桃花艳的批注,书商还送了她与书页装订在一起,写在花笺上,由桃花艳誊写的《长恨歌》

    =============

    我承认,这一章,我参考了《红楼梦》脂砚斋畸笏叟

    大家不要喷我

    顺便我们一起来猜一下

    根据第14章已知桃花艳是宋桢

    那么逍遥散人和鉴明堂会是谁呢?

    最开始《转生记》的是谁写的呢?

    16(慈恩寺赏梅=线下面基大会)

    崔如月兴致勃勃的看,这书前七十五回她都已看过,但是这次书商给她印上了逍遥散人与桃花艳的批注,看到玉环在城郊寺庙上香,偶然将花枝掷到了邕帝的身上,玉环的父亲连忙拉着玉环给乔装出宫的邕帝赔罪这一段时,逍遥散人感叹道“都说一见知君即断肠,这花枝牵出了怎样的一段感人姻缘。”

    想到后面的情节,再想自己的际遇,崔如月下床坐到桌前,用蓝墨在书页的空白处写道“一根花枝打出了好姻缘,天下女子读邕奴之情,无不羡此情,可惜吾辈只能在书中圆此生未尽之梦。”

    再往后读,玉环不堪玄宗李瑁之扰,一气之下入宫参选笔墨侍读,见了邕帝,玉环因夙愿得偿,不禁泪流,邕帝笑她,又赏她玩意。后来因她是十二侍读中年纪最小的,生日还比自己小一个月,邕帝喜她娇俏可爱,文墨诗书无有不通,一直待她如妹妹,玉环因可伴邕帝身侧而欢喜,却又悲邕帝无心男女情爱。

    当时崔如月和其他长安城里的姑娘一样,跟着玉环一起笑,跟着玉环一起哭。这会重读这段,桃花艳的批注是“不知邕帝见玉环进宫,心中所想为何,可否有丝丝男女之情?”

    崔如月提笔在玉环得选侍读那里写道,“再读此节,突然想到玉环并非因可伴君王侧而哭,是因终于得见敬仰倾慕之人而哭。”

    看到后面,邕帝因冬日百花落尽,见侍读姑娘们头上十分素净,没有一枝花戴,就让宫里做了无数金钗玉簪各色头花,等到玉环当职时,别人已经领完了,只留了一份给玉环。

    邕帝扯扯玉环的衣袖,问她想不想要头花戴,玉环头上簪了一枝梅花,抬眸去看,邕帝不知何时从桌下拿了一个小匣子,玉环问道:“这是给谁的?”

    “给你的。”

    玉环问道,“别人的呢?只给我自己啊。”

    邕帝说,“都有了,这是最后一份,你拿着吧。

    玉环撇撇嘴,把匣子推到邕帝面前,极不乐意的说,“我说呢,别人不挑剩的你也不给我。”

    邕帝看她使小性子好玩,故意逗她,“不要拉倒,你要不收我就让人拿出去卖了,回去你看见别人有,你可别眼馋。”

    玉环一把将匣子抢回来。

    邕帝笑说,”东西都一样,你就拿回去吧。“

    夜里到了姑娘们睡觉的时候,旁人嚷着要看邕帝给玉环的匣子,玉环没辙,只得开了匣子给众人看,有眼尖的姐妹,一眼就看到那压在最下面的纸笺。

    其余侍读女官大声嚷道,”陛下偏心,这百花笺平日里写字都舍不得,竟给了玉环这么厚一沓。“

    “就是就是,都是侍读,陛下一直偏疼玉环。”

    “本以为咱们人手一方松烟墨就是好的了,这会看,还是玉环的好。”

    年级大的那个说,“不不不,还是咱们的好。”

    其余人不解,“咱们的哪儿好呀!”

    “你们想啊,那百花笺难得,陛下尚且舍不得用,玉环就舍得了吗?到时候拿回家放了那儿,碰上个不识货的,可不就给糟蹋了。”

    玉环又气又羞,抱着匣子不撒手,心里可着劲的骂那个始作俑者。

    端着茶杯进来的莺珠看到崔如月嘴巴咧到了耳根,知道她这是看到”银装素裹帝赠笺,玉环雪夜赏红梅“那一回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