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沧桑过后话更年 > 分卷阅读26
    来越好。”

    对于我的这翻话,大嫂讥讽地说:“你函大还没毕业”,教训人的大道理倒是学会了。只是在我这不灵!"

    大哥,任大嫂闹,任众人劝,就是一言不发。

    爸一声长叹,“倩如,去屋里的柜子里面,有个小塑料袋,里面有五百元,给你大嫂。”

    “爸爸,不能惯着这不讲理的毛病!”

    “哟,连个主儿都没有,这家倒主的挺硬!”

    “于美丽!闭上你蛮不讲理的臭嘴!”

    “你找抽哈!”

    大哥一边说着,一边对着我扬起了手。

    “抽她,都是这个没人要,赖在娘家当家的玩意捣的鬼!”

    “老二大喜的日子,你们这是干什么!”

    爸爸气得坐在凳子上,面色难看,手也发抖。

    我害怕了,我妥协了!

    爸爸,只要您好好的,一切听您的。

    大嫂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法得逞了。

    想想大哥的所作所为,天知道,这是不是他们两个夫妻演的双簧!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边,大嫂于美丽的闹剧,我们家以五百元的代价收场。

    众亲友们还在酒桌上推杯换盏,明天,就是准新娘嫁过来的二嫂,又让人传话给我家,要求平等,另外给她加一对单人沙发!

    否则,婚不结了。

    当时一对单人沙发,便宜,好一点的就得要四五百元。

    这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这八万八都花完了,差这一哆嗦,不花吗?

    几个族人这样劝爸爸。

    默不作声的二哥,慢慢抬起头来,对爸爸和在场的亲友们说,不给买,这婚我不结了。

    “这是要把人往死里逼呀!”

    人们劝爸爸的,劝二哥的,闹腾到半夜。最后,三婶、堂嫂和大伯他们都说服二哥,说这婚不结有"例"不说,男、女双方,男方说不结婚,这彩礼女方一分钱不赔。女方说不结婚,那彩礼全部赔给男方。

    我说,"看样子,这二嫂也是故意这样,男方生气不买沙发,那婚自然结不成,女方不会退彩礼,男方害怕舍不得彩礼,那就乖乖的在结婚之前再花四五百,买对沙发。

    真可谓一箭双雕!

    第22章 独自打工

    在三婶和堂嫂的调解下,爸爸让堂哥、堂弟,连夜赶到镇上,在二嫂表哥开的个体沙发厂,买到了二嫂要的那种心仪的沙发。

    三婶让爸爸对堂嫂说:"沙发是二嫂这个新媳妇,自己花钱买的陪嫁,怕娘家嫂子笑话,就说是婆家买的。而且,也好搪塞大嫂于美丽和堂嫂这个媒人。

    多么冠冕堂皇、又自欺欺人的戏码?

    其实,从三婶给大哥说媒那天起,我们一家就钻进了三婶和堂嫂设计的圈套里。

    只不过,缘分这个东西,不是你想我不想的问题。

    都说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也是哈,大哥这么优秀,按当时的条件,各方面都可以呀。

    有学历,有房子,有正式工作,人也长得可以,身高一米七八,可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而此时,本不怎么来往,甚至还有点隔阂的三婶,给我大哥介绍,与我家有些矛盾的堂嫂的表妹,这一提,还就成了。

    虽然,当时我们一家商量着不想提这门亲。可是,一个是大哥是大龄青年了。再说,大哥愿意,我们也无话可说。

    老话说,三十不立子,巴巴结结到老死。

    爸妈看大哥喜欢,就依了大哥。毕竟,三婶和堂嫂都会过日子,人品,也只能过着日子、品着看。

    结婚四天,大哥和大嫂就提出分家另过。

    目的,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就是想着自己过小日子,两个人赚工资,每月的工资归自己了。

    其实,大哥大嫂就是想着过自己的日子,不想帮父母,更不想帮兄弟姐妹。一句话,自私!

    大哥觉得反正爸妈也不给外债,就证明爸妈还有钱。

    八、九十年代,父母兄弟帮了大的结婚盖了房,要么不分家,帮下一个盖房、娶媳妇,完事分家另过。

    要么,结了婚就另过,那父母要给你两千三千甚至五千不等的外债。你得帮着下一个。

    我们家没债务,不用哥哥帮着弟弟。我想,这也是势利眼的三婶和堂嫂,觉得我们家日子好过,才把她们的亲戚介绍给我两个哥哥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给不讲理的大嫂五百元,平息了大嫂与我爸妈的矛盾。

    为了让二哥顺利地结婚,关键时刻又给我家出难题的二嫂,花五百元买了她想要的沙发。

    人们常说,遇上难办事儿、刁难人的人,一个是花钱去病,一个是自认倒霉。

    真不知道我这两个嫂子,往后会不会和睦相处,平安无事。

    当一切都搞定,爸爸可能是累了,他休息调养了一个月,才恢复到现状。

    我以哀求的口吻对爸爸说:“您千万别再这么玩命干了。往后,就上个正常班,赚点够吃够喝的就行了。”

    爸爸笑了笑说:“我知道,往后再不玩儿命了。可是,你两个妹妹以后不还要考大学嘛。都得用钱呀,再干几年吧。”

    我理解爸爸,为了让孩子们有个体面的生活,自己只能苦点、累点。

    爸爸,“您培养了两个学生,都吃了国家饭。又盖了两处房子,又娶了两个儿媳妇,孙子都有一个了,往后,您上班坚决不能玩命了。爸爸您的人生是成功的!”

    “谢谢你倩茹,此时,也只有你理解爸爸,心疼爸爸。”

    “不过,往后无论如何,遇事儿不跟你哥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