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香辣味儿,柔嫩鲜香,不同于其他部位的瘦肉,核桃肉即使不做太多处理,也是极为嫩滑易入口。

    饭后不宜立即饮茶,约等了一个时辰,沈姒这才开始烧水,两人一人看书,一人煮茶,屋内极静,只有淡淡的茶烟升起。

    润过茶,提起水壶,将约冷了一层的沸水高冲入茶壶,茶叶激荡转动,充分释放出茶香。

    煮好的茶到入杯中,沈姒放下茶壶,冲旁边人示意道:“可以喝了。”

    第二十一章 流言

    白玉般的杯壁映照出玛瑙色的茶汤,边缘一圈金黄,入口清香味醇,隽永迷人,绵长回甘。

    “好茶。”醇香渐渐隐没在唇齿间,白瓷杯里也见了底。

    见此,沈姒轻笑了声,揽袖再给他添上一杯,道:“喝了这些便罢了,最多三杯,夜间不宜多饮。”

    喝茶有讲究,夜间少量于身体有益,红茶性温,只要不是睡前喝,不止助消化,还温养身体。

    崔季渊显然是个听得进劝的,她说三杯,便只喝了三杯。即使看茶壶里还有些许茶水,也没继续往杯里到。

    静静看着她执杯洗茶,手起手落,一举一动闲适自然,有种说不出的的韵味,让人的视线不自觉便凝在她身上。

    掩了眼底浓厚的笑意,替她倒了水洗,重新换了温水来。

    “好了,干净了。”

    “你将茶叶放好,这些茶器由我来放。”沈姒毫不犹豫的使唤起人,她自己则将茶器一一摆在屋内的茶架上。

    茶器放好,沈姒原以为要再用上这套白瓷冬梅,应该是她下一次来了兴致想要煮茶。

    不说许久,最起码也要过上几天,她才会再次动手亲自用它泡茶。

    却不想崔季渊仿佛转了性子,每日晚饭后,从前元湘泡的茶都会一般喝,未见挑嘴。自那日以来,却总爱多说上一句,问她稍晚可要泡茶。

    每每用漆黑的凤眸望着她,等她说了不,又仿佛不在意般转眼,专心看起书来。

    “???”沈姒一肚子疑惑,自成亲以来,也没见他何时这般喜欢喝茶呀?难道突然转了性子?

    但这事可不能随随便便依他,要想喝茶,得看她心情。

    不过,现在的心情就不怎么好。

    听着染绿的禀报,不住的蹙眉,最近这一条街莫名有了些闲言碎语,几乎都要传到她耳朵里来。

    是府里元湘率先发现了不对劲,她平日着人采买,对外面情况不说是最了解的,但一有什么动静,清楚的速度绝对不慢。

    像是这次,元湘发现,从姑娘拿回茶具起,过了几日巷子里突然就有了不好的话,风言崔家娘子一个妇道人家,夫君早出晚归书院苦学,她区区一女子,不用赚家用,不用为生计发愁,却也早出晚归……

    “书院又不许女子去读书,你们想想,她怎么也不可能是跟着崔秀才去了书院。”

    “所以啊,这崔夫人每日里出去干嘛,呵呵,还真不好说。”

    “要我说啊,当初崔秀才就不该娶了她,长得就是一副狐媚样。看,才成亲多久,就不安分了,早出晚归的不着家。”

    “对,崔秀才人十分不错,就是看人的眼光不行,这不,后宅出事了!”

    “听说啊,这崔家娘子嫁过来有四个月了,但从没见大夫上门,看来是至今还没怀上,也不知道能不能生。”

    “早说了,不该娶沈氏。”

    ……

    话越来越离谱,沈姒皱眉看完了染绿记下来的所有流言蜚语,不止话有,其中府里下人认识的,传谣之人也都已记下了姓名。

    她这边沉思,屋内几人不敢说话,连大气也不敢喘,不想触主子霉头。

    她们作为府里人,最清楚是怎么回事,夫人早出晚归是为了才拿回来的四套茶具,可不是外面瞎说的不安分。

    但肚子还没动静那事,心神一凛,没敢深想,暗自告诫自己,这些都是主子们的事,她们不可妄言。

    素衣最是担忧,跟着姑娘皱起了眉。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然有人暗中特意盯着崔府,不然如何知道姑娘前几日接连早出晚归,连时辰都说的这般准!又是如何知道崔府从未请过大夫?!细细一想,只觉毛骨悚然。

    忧心开口:“姑娘……”

    沈姒明白她要说什么,抬手示意不必说出来,只道一声:“我知道。”

    素衣能想到的,她也早就想到了,不然何至于蹙眉良久,这些中伤她的话,说实在的,她并不是太过在意。

    她更在意的是,到底是谁,这么处心积虑盯着崔府,只为了找她错处好攻诘她。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事,她自然不会一个人扛着,等傍晚崔季渊从书院回来了,便将这本东西给了他。

    “最近突然出现的。”

    崔季渊接了过来,待看到里面写的东西,眉峰聚拢,显然对其中的话十分不悦。

    细看她的神情,见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