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大理寺,也是因为这案子。如今连续发生两宗如此血腥可怖的分尸案,永安城内已出现了不少流言蜚语,更有怪力乱神等无稽之谈,谢某担心的是会引起城内居民恐慌。”
萧铭仲淡淡笑道:“若只是市井百姓的流言,抓到犯人后自可不攻自破。只是这种种猜测若是传到了圣人耳中,”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个虚礼,“那便是不好办了。”
成宣皱了皱眉,心道此人还真是个精明能干的,遇事已先想到圣人面前如何应对了。她镇定自若地道:“卑职成宣,乃大理寺评事。初来乍到永安之际,曾听到城内小儿流传一童谣。童谣歌词诡谲奇异,令卑职难忘。”
除了裴誉,其余两人均一脸莫名,不懂她为何说些与今日案子无关的话。
她清清嗓子,把自己初到永安后所记得的的几句童谣,都一并清清楚楚背了出来。
“披盖头,画红妆,谁人求娶鬼新娘?深宵径,冷月光,女鬼飘荡水中央。阴风起,夜雾凉,游魂踏遍四方巷。”她一口气背完,见谢念寒与萧铭仲均是面色大变,她垂首道:“不知大人听后,有何见解?”
萧铭仲一脸难以置信:“这位小成大人,你确实是在凶案发生之前,便听到这首童谣了?”
成宣语气确定:“不错。卑职清清楚楚记得,我乃五月初二那日入的城,便是那日听到的。”成宣知道萧铭仲要确认,童谣并非市井坊间看到分尸案之惨状才编造传唱,而是在那以前已经流传数日。
“卑职之所以如此急匆匆赶来拜见谢少卿,也是因为方才打听到了歌谣后面的内容。”
谢念寒和萧铭仲都不禁异口同声地发问:“是什么?”
她一字一句念道:“罗衣裳,凤枕双,冤魂恨血候兰房。”
等她说罢,房中一时肃静,无人开口。
她再度躬身:“卑职猜测,凶徒是根据这童谣的歌词来选择受害者以及她们死去的地点。”
萧铭仲神色一沉:“如此说来,下一个死者是青楼女子?”罗衣、凤枕和兰房,均是指向风月之地的娼妓。
谢念寒眉心紧锁,似是找不出法子:“永安城内瓦舍勾栏的数量何其多,分布全城,如何能够一一盘查找出凶手欲下手的对象?”
“那便要请萧大人鼎力相助了。”裴誉一拱手,“须征调三法司人手,数人一组,在城内各处瓦舍巡视,一旦发现有异,便即刻通传。”
萧铭仲意识到,事到如今,也只能赌一把这个小小评事说的是真的了:“我即刻请手下人调取永安城内所有登记在册的瓦舍资料,再统一交由裴世子调派人手。”
“时间紧迫,有劳各位了。”谢念寒沉声道,“你们尽管放手去做,若出了什么差池,本人自会到圣上面前告罪。”
这是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的意思了。连萧铭仲都不由得看了看他:“萧某这就赶回刑部。”
等她和裴誉出了厅堂,成宣还有些咋舌,她自己也没想到,谢念寒和萧铭仲竟然一听便相信了她的说辞,还同意了裴誉所想的法子。
“所以,圣上一旦怪罪下来,谢少卿是真的会担责任吗?”成宣悄声问,她不敢再凑到裴誉耳边了,免得他又大声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
“若真能追查到真凶,难道不是谢少卿领功?你还是担心担心自个儿吧?”裴誉不客气地抢白她一顿。
成宣觉得自己确实是胆儿肥了,忘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处处冒犯裴大人,她殷勤笑道:“大人现在要整理三法司的官差名册,好安排人手巡查吧。卑职愿供大人驱策,效犬马之劳。”
裴誉发现自己拿她没辙,只要她低头认错,他又何苦跟女子一般见识:“行吧,就给你将功赎罪的机会。”
*
入夜后,永安城内。
为了不引起永安居民恐慌,裴誉特命所有官差均以便装打扮,伪装成在瓦舍内寻欢作乐的模样,但决不可饮酒,须时刻观察周遭情形。一旦发现异常,可自行决断是否动武制止。
经过点算,永安城内造册经营的瓦舍竟有上百间,其中龙蛇混杂,规模或大或小。若察觉自己巡视之地有异,甚或发生命案,便可发响箭示警,以便其他三法司的官差赶来支援。
裴誉也在巡视的行列之中,他选择了永安城内中心点的逢月楼。成宣和延景均不会武,得跟着他。裴誉带了两个拖油瓶,出发前千叮万嘱,叫两人不要起争执,更不要露出破绽。
楼内却非成宣想象中极致奢靡的模样,倒是与江南水乡园林一般清绝脱俗,内临水榭,幽雅静谧。成宣听到水榭深处传来琴声,连脚步也不自觉放慢了,怕惊扰了抚琴之人。
一路行来,楼内小厮仆人都对裴誉躬身行礼,对她和延景却视若无睹。她促狭心又起:“裴大人常常光顾此处?”
裴誉咳了咳:“从平西关回来后,时常到这儿来听曲子。”
成宣不以为然道:“我可不信。延大人,若你来此,会只听曲子就走吗?”
延景不知为何,脑海中浮现出许如千柳眉倒竖的样子,想笑却发现不合时宜。他摇摇头:“父母亲从不允许我来这种地方。”他出口才觉失言,毕竟裴家都那样了,自己岂不是伤口上撒盐。但他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圆回来。
想来想去,还是成宣这小子的错。自他来了大理寺,自己便没几天顺心的。
第12章 候兰房
成宣可不知道延景心里这么多弯弯绕绕。她听着便觉得延家应是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