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选择,留在梁家是她来这个世界里做的第二个正确的决定。
至于第一个?
那当然是决定从林家跑路啦。
梁崇“嗯。”了一声。
林曼曼也不知道他到底听进去了没有,但瞧着他的面色倒是好了许多。
日子眨眼间便过去了,梁崇的身体也越来越好,而且每隔几天就会去村子外的小河边转转。
河里的水位也开始在降低,但是因为速度缓慢,所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已经一个多月都没有下雨了。”可是村子里的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异常,梁崇站在院门口,看着村里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们,蹙紧了眉头。
他只得去了趟村长家,在他回来后没多久村长就急匆匆的跑去村外的小河边,然后又连忙聚集了村里的几个老人精。
深秋都到了,但是明明应该开始转冷的天气却仍然同往日一般艳阳高照,刚种下去的农作物一天不浇水就会被晒的焉了巴几的。
常年以种庄稼为生的庄稼汉们整日里也是愁眉苦脸的,
村里有些年长的老人们,已经开始带着一家老小在田间抓蟋蟀蚂蚱了,只为了能省一些粮食,到时候能多有口吃的。
“娘,我们把池塘里的莲藕挖了,把鱼都捞起来晒干吧,把池塘里的泉眼挖出来后,一直往下挖着试试看,看看咱们能不能挖出一口井来,如今整天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做,我心里总是觉得没底。”
林曼曼也有些坐不下去了,其实一开始她是打算独善其身的,但是真到了这个时候又对生命产生了怜悯和敬畏。
现在大家最担心的都是粮食,却忽略了重要的水,如今虽然水流还没有断,但是按照书里的内容,只要再过两个月,喝水必定会成大问题,也许根本用不了两个月。
因为榆坨村并不是村外那条河的源头,村子里的那条小溪靠的也是河里的水,只要上边的村子缺水了后截断水源,村子里必然就会断水,而目前村子里唯一的水源便是一口已经用了上百年的老井,村里人又那么多,到时光靠那口老井,水肯定不够用。
“想去咱俩就去,在家里也确实是闷得慌,崇儿在家里做好饭。”张氏没想那么多,但是她觉得儿媳妇做的决定一向都没有错过。
明明是大白天,但是林曼曼往村里看去,在庄稼地里只依稀看到两三个人,而临近山林的山坡上反倒是有不少的人在忙碌。
“这树是我先看到的,你怎么能抢呢?”
“什么叫你先看到的,我还先跑过来的呢!”
“好了好了,别吵了,满山的树,有这闲功夫吵架的时间都能再换一棵了。”
秋收交了税后,家家户户现在都紧着裤腰带,稍微小点的孩子都被大人拘在家里不许随意走动,生怕动多了容易饿,有点力气的都进山挖草根刮树皮去了。
林曼曼和张氏将池塘里的水放干,在放水的出口出拿了个竹编的撮箕接着,水从中漏过之后鱼直接留在了撮箕里。
梁崇煮好饭之后直接拿了几个木桶过来把鱼装在里面,张氏和林曼曼一桶一桶的把鱼往院子里拎,水放干后大概拎了有十几桶鱼,六十几条,而且有一部分长的特别肥硕,眼看林曼曼又拎了一桶进去,梁崇看着眼前最后一桶鱼,自然而然的上前把木桶提了起来,然后他忽然愣住。
这木桶得有五六斤重,再加上桶里的水和鱼少说也得有四十几斤重,他就这样轻松的提起来了?
他何时变的这样厉害了?!
“怎的,见收了那么多条鱼傻了?”放完木桶率先走回来的张氏见儿子提着木桶发呆,不禁问道。
“母亲,您难道没有发现我能提重物了吗?”从前的他可是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
“那好家伙!”
张氏兴奋的在原地蹦了一下,随后拉着跟上来的林曼曼,用手指指着还傻站着的梁崇,在她耳边嘀咕了几句。
林曼曼笑的有些坏的走到梁崇身边,接过他手里的木桶后,将自己的用来挖莲藕的工具递给了他,然后说道,“梁哥哥,娘说,既然你现在已经同正常人无异了,那身为男子,池塘里的莲藕就交给你来挖了,我同娘去烧菜,顺道把鱼给破了。”
梁崇没说什么,神色自然的接过工具后,挽了裤腿就下了池塘开始挖。
一直挖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才停下来。
吃过晚饭之后,梁崇还想去池塘挖莲藕,林曼曼见了,忙把人拉了回来。
“梁哥哥,欲速则不达,莫伤了身子”她言简意赅的说了一句。
“嗯,曼曼说的也是。”
梁崇略加思索后放下了手中的工具,随着林曼曼回了堂屋,看到她和母亲正在处理刚捞上来的鱼之后便撸起袖子准备上前帮忙。
林曼曼见状赶忙阻止,这人干活还干上瘾了不成?她把梁崇拉到了椅子旁说道,“你还是先坐着吧,咱家就你个子最高,待会儿我和娘把鱼用盐巴腌制好之后还得你挂起来。”
“曼曼,这鱼放那么多盐还能吃吗?会不会咸的发苦啊?”张氏看着眼前这条肥硕的大鲤鱼,大都都不像一条鲤鱼了,有些担心会不会浪费。
“当然能吃了,等把鱼晒干之后就成了咸鱼,冬天的时候可以吃清蒸咸鱼干、红烧咸鱼、香煎咸鱼、咸鱼焖豆腐,咸鱼原锅饭……”
“好了,再说给娘说馋了。”张氏赶紧打断她。
忙忙碌碌到半夜,总算是将这六十多条鱼都给处理好了,满院子的鱼腥味,张氏叫来梁崇,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