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爱才能看到原文哦温凤生在自己的房间里做题目,听到隔壁房间传来的谈话声,三个姐姐正在讨论村里的年轻男人。
“大姐,你今年十九岁了,也该结婚了,你看上村里哪个男的呢?”温莉香贱兮兮地声音传来。
“我哪个都没有看上。”
“二姐,你呢?”
“我对这种事情不感兴趣,我现在只想给家里多赚点钱。”
“切,你们都不小了,再不想考虑这件事情,到时候妈就随便给你们找一个男人,把你们嫁了。”
“你年纪小小的,怎么会想到结婚这种事情,难道你想嫁人呢?”
“我……我才没有……”温莉香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才十五岁,还小的很。”
隔壁房间忽然安静了下来,没有再说女孩之间的“心事”,不过却让温凤生陷入了深思。
大姐温穗香,今年十九岁,在村里这个年纪算是“大龄剩女”了。
大姐长得并不丑,以她的样貌,应该会有人上门来说亲,但是却一直没有结果,这是怎么回事?
明天问问妈,对大姐的婚事是怎么看的。
虽然温凤生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不长,但是他能感觉到大姐和二姐对他是真的关心和疼爱。这么好的大姐,他做弟弟的希望她能嫁给一个好男人,一生幸福。
温凤生刚在意温穗香的婚事,第二天就有人来给温穗香说亲。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大妈。
晚上,沈文月他们吃完晚饭,就见李翠花满脸笑容地过来。
平时,李翠花是不愿意来温凤生他们家,觉得他们家太脏了。今天不知道吹了什么风,她居然一点都不嫌弃地走了进来,还堆着笑容地和沈文月打招呼。
见李翠花这么热情,沈文月直觉觉得这个大嫂没安什么好心。有句话说的非常好,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二弟媳啊,我这次来找你是为了一件大喜事。”
沈文月才不相信李翠花嘴里的喜事,冷着脸问:“什么喜事?”
“有人托我来给穗香说媒。”李翠花笑眯眯地说,“你们家穗香今年十九了,不小了,也该说亲了。”
沈文月一听这话,脸色更加冷了。她就知道李翠花没安好心。
“来托我说媒的是我娘家的人,家里条件不错,兄弟姊妹四个,最小的儿子今年二十二了,一直没说亲。”李翠花继续说道,“这家姓万,在我娘家是有钱人家。老万是个木匠,手艺不错,在我们那块很有名,哪家要是打家具都会找他。”
沈文月自然听说过万木匠,对他家的情况也了解点,他的小儿子是个瘸子。李翠花居然想把她的大丫头说给一个瘸子,果然没安好心。
“大嫂,万木匠的小儿子可是个瘸子。”
“是瘸子怎么了,他们家有钱啊,再说他小儿子也会做木工,有这个手艺在,就不愁吃,穗香嫁过去可是去享福的。”李翠花摆出一副“你别不识好歹”地模样,“如果穗香不是我侄女,我还不愿意说这门好亲事。”
沈文月最讨厌李翠花这副“我是为了你们好,你们不要不知好歹”的样子,“既然大嫂觉得这是一门好亲,你怎么不把你的小女儿说给万木匠这个瘸子儿子。”
李翠华被沈文月的这句话噎住了,万木匠家有钱,哪里能比得上她家。再说她的小女儿长得漂亮,以后是要嫁到大城市里去的,怎么可能会嫁给一个残废。
“我家柔香的性子比不上穗香,人家万木匠家就看上你们家穗香,说你们家穗香长得好、又能干活、又孝顺。”李翠华不要钱地夸赞温穗香,“万木匠家说了,只要你同意这门亲事,立马就给你们二十块钱的聘礼,还给你们打一套好的家具。二弟媳,你看人家万家多有诚意啊。”
“二十块钱?”沈文月勾起嘴角冷笑一声,“二十块钱就想娶穗香,万木匠家真是好算盘。”
其实,万木匠家给李翠华许诺是五十块钱,但是李翠花私下吞了三十块钱。她觉得温穗香就值二十块钱,剩下的三十块钱就当是她的劳务费。
“二弟媳,二十块钱可不是一笔小钱。”老二家还真是贪得无厌,居然嫌二十块钱少。她以为她家大女儿是天仙么,十块都不值。再说,老二家好几个月才能赚到二十块钱。
“大嫂,要是觉得二十块钱不少,可以把这二十块钱收了,然后让你家柔香嫁到万木匠家。”她家大丫头能干,一年能为家里挣不少钱。要想娶她家的大丫头,没有五十块钱是不行的。
李翠花见沈文月这么不识好歹,气的一张脸变得铁青,指着沈文月骂道:“二弟媳,你以为你家穗香是大小姐么,今年十九岁了还没有人要,人家愿意出二十块钱做聘礼,是你家穗香的福气,你居然还嫌少。”
沈文月见李翠花说的这么难听,也不客气了:“你家柔香今年二十岁还没有人要,不也是个老姑娘么。”
李翠花见沈文月拿温穗香和她的温柔香相提并论,气得不轻:“我家柔香是要嫁到城里去,你家穗香有什么资格和我家柔香相比。”说完,冷哼一声,“你家穗香卖了也不值二十块钱,你不要给脸不要脸……”她的话还没有落音,就被沈文月推出去了。
“你给我滚!”
“沈文月,你不要不知好歹。”李翠花扯着嗓子大叫,惹得街坊四邻都过来看热闹。
“人家愿意出二十块钱的聘礼去你家穗香,是你们的荣幸。”
“这个荣幸你还是留着给你的小女儿吧。”沈文月把李翠红推出他们家院子,然后砰地一声把院子门关上了。
李翠花站在门口,狠狠地对门口吐了一口唾沫,然后气冲冲地离开了。
“就不该让李翠花这个毒妇进我们家。”沈文月被李翠花气的不轻,如果不是还有点理智,她刚才就想把李翠花打一顿。
温庆宝没有说话,但是双眉却紧紧皱着,明显对李翠花刚才那番话也很生气。
“李翠花太看不起人了。”
温凤生见温穗香面无表情,伸手扯了下她的袖子,一脸关心地问道:“大姐,你没事吧,不要把大妈的话放在心里。你在我眼里,是最好的人。”
温穗香听到过温凤生这么说,心里很是感动,低头对自家小弟温柔一笑:“我没事,没有在意大妈的话。”
温莉香愤愤地说道:“大妈明显是拿我们不吃劲。”
“她还真以为他们家二丫头是千金大小姐,能嫁到大城市里享福啊,也不撒泡尿照照,就凭她家二丫头那副丑样。”李翠花的二女儿温柔香,名字很美,但是本人和名字完全不符合,不仅长得不好看,脾气也非常骄纵任性。
“妈,大妈肯定收了人家的好处,以她的性子绝不会这么算了。”像李翠花这种人,温凤生上辈子见多了,自然能猜测她在想些什么。“大姐要是不同意,她肯定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逼大姐同意嫁给那个瘸子。”不管是在哪个时代,流言蜚语是最致命伤人的。
沈文月听到温凤生这么说,立马想到了什么,一张脸沉了下来:“生儿说得对。”沈文月心里已经有了办法。
李翠花自然是不会这么放弃,毕竟有三十块钱拿。如果这件事情不成,她要把这三十块钱还回去。虽然他们家不缺钱,但是三十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是她丈夫一个月的工资。
沈文月不答应也得答应,她会让沈文月乖乖同意把温穗香嫁给万木匠家的那个瘸子。
这边李翠花想到一个阴险的主意,正准备明天开始行动,不想沈文月却比她更先一步。
沈文月听了温凤生的话后,就直接去找她们妇女队的队长。妇女的队长是生产队队长韩风的老婆,名叫汪美云,她也看不惯李翠花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明明他们家才是村里最大的一家,却比不上李翠花一家。
汪美云见沈文月来找她,也没有不见。听沈文月哭哭啼啼地把事情说完后,她心里就有了主意了,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地教训李翠花一顿。
沈文月虽然没有读过书,也不知道有句话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是她知道汪美云和她一样看不惯李翠花,所以找汪美云帮忙是正确的。
等沈文月回来,温凤生就找她讨论温穗香的婚事一事。
“妈,对于大姐的婚事,你有什么想法?”
沈文月没想到儿子会关心这个,微微怔了下,随即笑着说:“你大姐的婚事,我心里有数,不会让你大姐嫁给一个瘸子,你就不要操这个心了。”
温凤生听到沈文月这么说,心里便放心了。
对于三个女儿的婚事,沈文月早就想好了。其实,万木匠家的小儿子是个不错的对象,虽然是个瘸子,但是家里有钱,只是万木匠家给的聘礼太少了,二十块钱就想娶媳妇,真是太小看他们了。如果万木匠家出五十块钱,她会同意这门婚事。
晚上,沈文月他们回来的时候,也提到了六个下放到他们村里的人。
“那五个年轻人不愿意和老余住在一起,队长让老余搬出去。”沈文月微微皱着眉头,对韩队长这么安排有些不满,“让老余先生一个人住,住在我们家后面的那个破房子里,那房子破烂地快要倒了,怎么能住人?”
温凤生听到沈文月的话,惊讶地瞪大双眼,语气充满难以置信:“我们后面那个破茅草屋?”离他们家不远处有一个破茅草屋,不仅房顶破了一个大洞,四面墙也破了好几个洞,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他觉得下一场暴风雨,那个茅草屋就会倒塌。
沈文月微微点了下头:“对,就是那个茅草屋。”那个茅草屋就要倒了,怎么住人啊,队长这不是欺负人么。
温凤生:“……”是挺欺负人的。
温庆宝紧紧皱着眉头,神色若有所思:“明天中午回来,去帮老余把茅草屋修一修吧。”
沈文月也是这么想的,点点头赞同地说道:“我记得离茅草屋不远的地方有很多没用的破木板和木头,可以拿来修老余那个房子。”
温凤生没想到父母会愿意帮忙,不过这个时代的人都很善良淳朴,不像后世的人各种无情和猜忌。
“我在家没事,明天早上就去帮忙捡木板。”
沈文月伸手摸了下儿子的脑袋,一脸欣慰地说道:“我的儿子真是懂事。”
温莉香撇撇嘴,小声地说道:“那个老头子有什么好帮的。”温莉香不明白她爸妈有些时候为什么那么喜欢多管闲事,又没有好处。
沈文月听到温莉香的小声抱怨,瞪了她一眼:“人家有困难,我们伸手帮助下是应该的。等以后我们家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我们。”说到这,沈文月的神色忽然变得非常严肃,“你们要住一句话,与人为善,于己为善。”
温凤生听了这话,心里很是触动,“与人为善,于己为善。”这句话,他上辈子的妈经常挂在嘴边。没想到这辈子的妈也是这样。
别看沈文月的性子很泼辣,但是她的心动还是很善良的。村里的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她绝对会伸出手相助,绝不会袖手旁观。所以,她在村里的人缘还是不错的。
温凤生和温穗香他们三个乖巧地点点头,表示听了进去,只有温莉香对这句话不屑。对温莉香来说,没有好处,她是不会帮别人的。
茅草屋离温凤生他们家不远,走路过去大概要五六分钟。第二天早上,温凤生跑到后面的茅草屋,看看茅草屋要怎么修。茅草屋太破了,修的话还不如直接盖新的。
温凤生跑到后山旁边去见破木板和木头,忙了半天捡了不少。等中午的时候,余秋阳手里拿着很旧的皮箱来到他的茅草屋。
看到有人在帮他修盖茅草屋,不由地睁大双眸,他面无表情地脸上流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
温凤生见余秋阳过来了,停下手里的活,朝他爸妈叫了一声:“爸妈,余老先生来了。”
温庆宝和沈文月听到后,也停下手里的动作,走过来朝余秋阳打招呼。
“老先生,我们听说你从今天开始要住这个破茅草屋,这个茅草屋太破了不能住人,我们一家人决定帮你把这个茅草屋修好,让你能住下来。”沈文月笑着说。
余秋阳听完这话,心里非常震惊,难以置信地张大着嘴巴。这些年,他尝尽了世态炎凉,一颗心早已死了。被安排一个人住一个破茅草屋,他的一颗心没有任何波动。但是,现在看到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帮他修盖茅草屋,他这块心灰意冷地心感受到了久违的暖意。
“老先生,这个茅草屋没有几天是修盖不好的,这几天你就住在我们家,和我的小儿子住在一个房间吧。”沈文月笑着说,“我们家也很破旧,希望你不要嫌弃。”
余秋阳直接呆了,木愣愣地看着沈文月他们一家人,半天没有反应。
见余秋阳看着他们没有任何反应,温凤生他们以为余秋阳不领情,不觉感到尴尬。
“老先生要是不需要,就当我刚才什么也没有说。”
余秋阳回过神来,连忙摇头,红着双眼说:“你们为什么要帮我?”为什么要帮助他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人?
温凤生笑着说:“老先生,你和我们现在是邻居关系,你需要帮助,我们自然要帮忙了。”
“老先生,我们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帮你。”沈文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不嫌我们多事就好。”
温凤生他们的这番话,让余秋阳湿了眼眶,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们……”自从他被打入□□,老婆孩子和亲朋好友都抛弃了他,和他断绝了关系。没有愿意帮他,也没有人愿意和他来往。这些年,他一直都是个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人。
见余秋阳一个老人像个孩子一样哭泣,温凤生他们心里不好受,对这个老人的遭遇又多了几分同情和怜悯。
“老先生,你……”
余秋阳抬手擦了擦眼角,对温凤生他们一家人笑了笑:“谢谢你们。”他原本以为他的世界只有黑暗和冰冷,没想到却有人愿意帮助他,让他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是有温暖的。
“老先生,你不嫌弃我们多事就好。”
“不会,我非常感激你们……”余秋阳说着,泪水又在眼中闪烁。
沈文月见余秋阳又要哭,连忙转移话题:“老先生,客气的话以后再说,我们现在还是修盖茅草屋吧。”
余秋阳连忙点头:“好好好!”因为温凤生一家人的帮助,让心灰意冷的余秋阳燃起了一点希望。
忙了一中午,只把房顶修好了。温凤生他们用破木板做了个一个天花板,然后再把茅草铺在上面。
下午,温庆宝他们去采茶后,温凤生就一个人在忙。
等晚上,温庆宝和余秋阳他们回来后,温凤生用木板修好了一面墙,还有三面墙没有修好。
温庆宝他们请余秋阳去家里住几天,被余秋阳拒绝了。他见温凤生一家人帮他这么多,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一家人,给他们一家增加麻烦。再说,他一个外人住在人家家里也不方便。
见余秋阳坚持不来他们家住,温凤生他们只好由着他了。见他那个茅草屋离没有床,就赶紧用木板给他弄了个一张床。
子啊温凤生他们一家人帮助下,花了三四天的时间,茅草屋终于修好了。虽然依旧简陋,但是最起码能遮风挡雨,能住人。
温凤生见茅草屋里没有灶,就和温庆宝给余秋阳搭了个锅,一个人用完全可以。
对于温凤生一家人,余秋阳心里充满感激。
村里其他人得知温凤生一家人帮余秋阳修盖茅草屋,觉得他们一家人真是爱管闲事,竟然帮一个外人。
对于村里人的闲言碎语,沈文月他们没有放在心上。虽然看起来他们是多管闲事,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
因为这件事情,余秋阳和温凤生一家人的关系变得非常好。温凤生这才知道余秋阳竟然是五道口的教授,这让他觉得自己好像捡到了宝贝。
他早就决定要好好地读书,争取两年后靠近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没想到余秋阳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这叫什么来着,对,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来枕头。不对,这叫好心有好报,做好事果然有福报的。
余秋阳一直想要还温凤生一家人的恩情,但是又帮不上忙。听说温凤生现在读高一,以后想要考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打算好好地教导温凤生,把他毕生所学全部交给温凤生。
沈文月他们知道余秋阳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员学院的教授后,心里非常震惊意外,觉得他们占了便宜,毕竟他们只是帮忙修盖茅草屋,而老先生却是个教授,免费地教他们的儿子读书。
余秋阳之前在五道口教的是数学,不过他也擅长物理和化学。正好温凤生的理科很薄弱,有了余秋阳的亲自教导,他的理科成绩会提升很多。
有了余秋阳的教导,温凤生觉得自己的大脑的神经被打通一样,学起来很轻松,不像之前他自己摸索的时候艰难。
温凤生每天晚上去余秋阳的茅草屋上课,晚上也不回家,就住在余秋阳的茅草屋里。
余秋阳每天教导温凤生,让他找到了继续活在这个世界的动力。再加上,有了温凤生的陪伴,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老师,我做好了。”
余秋阳拿过温凤生做好的题目一一检查,见他没有一题做错,心里很是欣慰。
“不错不错,你进步了不少。”一开始教凤生这个孩子,数理化的成绩只能说一般般。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孩子的数理化成绩提升了不少。
“是老师教得好。”不愧是五道口的教授,教的内容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