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风盈的做法感到不满。不喜一个下人、惩处一番也就罢了,身为一个公主,怎能让人下如此狠手。亏的平日里一副乖巧懂事的样子,莫不是都是装出来的?

    就在此时,沧水气喘吁吁的跑回来,一边跑还一边喊,“公主公主,太医院的人说晚秋姑姑已经请客李医正前来,所以让奴婢自己先回来了。”

    沧水一路跑去太医院,又跑回来,就为了给奶娘尽快找来太医。小脸上红扑扑的,衬的一张圆脸像可爱的苹果,一路也没歇口气,额头上都带出汗珠。

    沧水的头发丝柔润滑,乌黑得发亮,她把双发往下扎,显然有些蓬松。一双眼睛虽不能说是明亮动人,但十分具有亲和力。

    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那双眼睛就会弯起来,真有分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绯红的小脸蛋仍然掩饰不住那娇嫩的肌肤,正是十五六岁最好的年华。

    沧水来到文锦禾旁边,脚上的绣鞋有些地方已经磨破了,奶娘院没有主子前来,月银微薄不说,还要被管事姑姑克扣。她的鞋子坏了也没有办法重做。

    只能找了一块粗布缝起来,怕公主看见难过,小心的把鞋子往宽大的裙子下摆里藏。“公主?”沧水小心翼翼的看相文锦禾,她看见李医正了,可是李医正怎么不为奶娘诊治呢?

    文锦禾猛的抬头,把奶娘已经冰冷的身子交到沧水怀里,“奶娘就交给你了,谁敢动她一下,我唯你是问!”沧水从未见过十公主如此疾言厉色的时候。

    可怜的小宫女吓得一哆嗦,接过奶娘的身子的时候,冰冷的触感让小丫头一下子红了眼眶。“公主,奶娘她……”文锦禾眸色冷淡,“看好了,动奶娘一根手指头都不行。”

    沧水狠狠的点头,奶娘是对他们最好的人了,谁说的好人命不长,真是不公平。文锦禾站起身,拂开身上的尘土,一步步的,缓慢,但是很坚定,这一刻,像是有什么东西从她的身体里破茧而出。

    文锦禾只着素衣,清淡的颜色,更显的她面容如玉。绝美的脸蛋,精致的五官,叫人疑是落入凡间的精灵。细细的柳眉下是一双淡漠的黑色眼珠。双眸似水,眸子深处却带着冰冷。

    像是万年不化的积雪,望上一眼就让人心底发寒,似乎能看透一切,直望进人的灵魂深处。十指纤纤,在指腹处,却带有薄茧。

    肤如凝脂,本是雪白的面孔,因为太阳的直射也透出几分粉红。少女身上有着极淡的药香,这是在自行学习辨认草药之后留下的。轻轻飘来,浑身都散发出高贵冷艳的气质。

    在皇后面前跪下,行了一个标准的跪拜礼,文锦禾纤细的身躯弯出美好的弧度。“请父皇,母后,明察秋毫,还奶娘一个公道。”

    文锦禾字字钪锵,奶娘绝不能就这样死了,文风盈,我文锦禾在此发誓,此生上泉碧落下黄泉,一定要你血债血偿!

    “陛下,”皇后恭敬的弯下身子,织锦缎绣金线牡丹与凤凰的华丽宫装在眼光下快要晃花文锦禾的眼睛。“奶娘此番,实在是无辜,臣妾觉得,理应给奶娘一个交代。”

    文昌帝有些阴蛰的眉眼刮在文锦禾身上,这还是他第一次正眼看这个女儿。倒是和那女人长的一般模样,是个出挑的。”

    “那依皇后之见,应当如何?”文昌帝现在对文风盈已经是不满,闹出人命还不知道收敛。如此残暴,哪有皇家公主的气度,这一点,倒确实是比皇后嫡出的六公主差多了。

    “依臣妾之见,是九公主不分青红皂白重罚奶娘在先,残忍对待宫女在后,如此言行,与宫中对公主的教导大相径庭。理应严惩,以儆效尤,也给宫中的其他公主提个醒,让她们明白,哪怕是金枝玉叶,也必须遵循女戒女训,绝不能胡作非为!”

    皇后的声音坚定不移,是一国之母的风范,文昌帝虽然有些心疼还是文风盈,还是觉得她这次做的太过了。看来上次让她禁足一点效果都没有,是该严惩。

    “皇后是国母,此事就后你决定,贞容易即可。”皇后脸色不变,“谢皇上,按宫中律令,九公主的言行已严重不符。臣妾决定,将对九公主实行祖宗家法,并罚抄女戒三卷各一百遍。皇上以为如何?”

    文昌帝觉得罚抄到没什么,就是家法有些严重,想着刚才答应了皇后随便处置,也不好反悔,只得答应了皇后的惩罚决定。

    第十四章 自请和亲(上)

    看着文昌帝居然同意了皇后的做法,文风盈万分不愿,祖宗家法是什么,她没经历过,却是看见犯了严重过错的皇帝公主遭受的。

    实行家法的是皇室的上一辈家长,辈分高,德高望重,但是人也特别死板,完全不近人情的。以前她看到过一个公主受罚。

    那是手腕粗的藤条,都是选取的最筋道的竹条拧在一起的,打人的时候可疼了。她可是听母妃说的,那个公主在受罚时候就昏过去了。

    足足三日才醒过来,因为是夏天受罚,背部到臀部一片血肉模糊,夏天天气炎热,伤口也同意发炎。那个倒霉的公主伤口反反复复的养了一年才痊愈。

    可是伤口留下的疤痕,却是消不掉了。她文风盈时文昌国第一美人。怎么能在身上留下丑陋的疤痕呢?她是不容许自己身上有一处是不美的,疤痕是她绝对不能忍受的。

    恐惧之下,腿一弯就朝文昌帝跪下了,“父皇母后,儿臣知错了,儿臣是受人蒙蔽的,才会铸此大错。父皇,给儿臣一次机会好不好,儿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