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我教的纨绔篡位后 > 分卷阅读13
    />  正准备争辩,面前忽毕恭毕敬走来一个小厮,“黎姑娘。少爷他同您辞别后,说很想尝尝您家的煎饼。”

    她神色僵住,邹氏就一把将她拉扯了起来,“你麻利点,别让人家等急了。”

    “我才刚翻开书......”

    “看书有做煎饼重要吗?”

    邹氏在一旁监工,见她香料什么都不放,忍不住皱眉,“你这是什么意思?人家好容易对你有点兴趣,你就这么糊弄他?”

    黎云书只恨不得把手里的锅铲都摔地上。她没好气道:“这大少爷娇气得很,什么料都不肯吃。光给他摊张饼,看我不噎死他。”

    须臾,小厮提着煎饼去复命。

    沈清容接过煎饼,漫不经心地问:“她什么反应?”

    看着手里热腾腾的白面煎饼,当真是一点料都没放。

    他其实并不想吃,只想着她是燕阳人,便“勉为其难”地帮帮她家。

    结果听小厮犹豫开口,“她说......以后您再敢买她一次煎饼,她就敢把您噎得半死不活。”

    沈清容:“......”

    很好。

    算他瞎了眼,才顶着被噎死的风险好心帮她!

    *

    次日,临渊书院照常开课。

    一切仿似都回到正轨,只是今日来上课的,少了个程丰,多了个舒愈。

    遥遥地看着她来,舒愈便抓起书卷,兴奋地凑上前,“黎师姐您来了!”

    黎云书看见他,知道他是有了决断,朝他浅浅一笑。

    舒愈难得见她笑,挠着头,颇有些局促地开口:“我、我听说您都是这个点来书院,就早到了会儿……黎师姐您要是不忙的话,能帮我看一看刚写的策论吗?”

    他的策论中的见解大都浮在表面,思想并不算深入。她圈点了许多地方,又看着他凌乱的字迹,“你先寻本字帖临摹,再将《论语注疏》好好看看。”

    舒愈兴冲冲地抱着书卷离开。

    黎云书明显觉出他与平日不太一样,也松了神。

    程丰一党在书院中败坏了不少风气,如今可算消停了。

    一连数日,舒愈每天都抓着她问问题。

    起先只有他,后来不知他做了什么,往日程丰的党羽,竟都一个个主动来求她释疑。

    这些人最初觉得尴尬。可见她一视同仁,比想象中的更好相处后,又见她所提的建议又一针见血,不由得心服口服。

    有几个小混混还因被她夸赞,兴奋地读了一晚上书,把家人激动得跑到祖坟前烧纸。众长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感谢十八代祖宗,怀疑是坟头集体冒了青烟。

    他们原本逃课厌学的人都如此,那些本就用功读书的人更不甘示弱,书院内一时卷起了前所未有的好学之风。以至二月初时,临渊书院参加县试的弟子,竟无一人落榜。

    连来黎家买煎饼的客人都翻了一番,高兴得邹氏合不拢嘴。她一个挨一个的打量人家的公子,末了得出结论:“都没那天请你看戏的长得齐整。”

    黎云书直接用馒头堵住了邹氏的嘴。

    事情本该这么平静地进行下去。

    直到一个月后的常假。

    那天黎云书起晚了,推门没见邹氏去卖煎饼,却见一个装束华贵的女子端坐在正堂,见得她来,朝她温和一笑。

    她虽不知这人是谁,却隐隐有了些奇怪的预感。

    果然见邹氏招呼她过去,话里带着埋怨,“你这孩子,见了沈夫人怎么不行礼?早日教你的礼数都忘了吗?”

    “轰”地一声——

    像是被惊雷劈到,她睁大了眼。

    沈夫人?!

    ——沈夫人来他们家做什么?

    第6章 .约定她就是故意看我出丑,故意想要折……

    她见几案上摆了些贵重的礼品,倒吸凉气。

    又听沈夫人和蔼地问:“云书正月刚满十七吧?”

    心又一惊,砰砰砰地跳了起来。

    ——这场面她没见过,但又送重礼,又问生辰的......

    ——难道是向她提亲不成?!

    “可不是,正比沈公子小了两岁。”

    邹氏笑应,把僵在原地的黎云书引到一旁的竹椅上坐下。沈夫人慈爱地看她,看得她后背汗毛倒竖,如一只被老虎盯上的猫。

    “若云书十四岁那年没耽误乡试,”沈夫人颇感惋惜,“以她的能力,就算邺京的一些公子,也当是看得上她的。”

    “怪我不争气。”

    邹氏叹气道:“我这老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谁知那年发作得格外厉害,险险要了我性命。云书顾家,子序又还小,我倒下了,她只能连轴转去挣钱,到最后根本分不出身去参加乡试。我愧对她,就答应让她今年再试一次。”

    “不然你放眼大邺,”她轻轻瞪了黎云书一眼,“哪有姑娘及笄了还没个亲事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