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穆十娘,她权倾朝野 > 第二百零一章 我这是怎么了?
    望着‘年轻莽撞’的王炽青面上的嘲讽,镇国公被气得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当场给撅了过去。

    他有心想要嘲讽与回击,手上青筋突了又突,愣是半晌没能憋出哪怕一个字。

    就在开口的一瞬间,他却感觉心口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

    好在这一股刺痛并不尖锐,在紧紧抓住太师椅扶手,面如金纸急促喘息了好几下后,镇国公就徐徐地缓了过来。

    回想着方才濒死般的错觉,镇国公摸着已恢复正常的胸口,眸光闪过了一丝惊惶与不安。

    他这是怎么了?

    因镇国公发病时间太短,东暖阁内并无人注意到。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还在王炽青身上。

    楚三皇子没能等到镇国公的出头,猜到他毕竟是年纪大了体力不支。

    尽管十分不情愿露头,他仍朝六皇子使了个眼色。

    六皇子得了眼神会意后,忙上前打断质问道:“王将军的话里有漏洞。既然监察属办案是从不公开的,那方才穆十娘又为何仿佛对此案了若指掌,方才竟还直接对王将军开口说要提人?”

    “王将军不若向我们解释一下,她是如何知晓曾阿大存在的?”

    镇国公抓住了机会,跟着冷笑质问道:“莫非是王将军带头知法犯法了?”

    “因为这件事最开始就是穆姑娘提醒王某人的。”面对众人渎职的指责,王炽青给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穆十娘此时才平静出声道:“一个多月前,十娘得到陛下允许迎祖父与父兄骸骨回京安葬的口谕,便立即派了人与朝廷派去的官员们汇合,同去伊河战场收敛祖父与父兄骸骨。”

    “十娘派出去这些人,虽名义上只是穆家家仆,却各个都是随祖父在战场征战过多年的老兵,对战场局势有着异乎寻常敏锐的细节。”

    “他们一到达许州城外,就发现了城外夏军有异动,似乎一直在暗中试探着什么。”

    “他们并没有听说黄明将军家中被盗的事。但多年战场经验令他们察觉出危险。”

    “于是他们暗中绑架了三名夏军斥候。从在斥候交代的‘刺探的方向’中,他们敏锐地判断出,许州城城防图已经泄露了。”

    “因为担心许州城的安危,他们先将这消息告诉了忠武将军许程,提醒他加强许州城城防。”

    “谁知许程非但不在乎这消息,还以刺探军情的罪名,将他们都下了大狱。”

    “为了营救他们,也为了保护许州城,十娘不得已才找了王将军,想借他的手来调查这件事。”

    收回温和注视着穆十娘的眼神,王炽青才转身对众人接着道:“也正是在顺着这条线索调查时,王某人发现了许州城黄明府中恶仆盗窃案,并将两件事联系起来,及时上报给了陛下。”

    “另外,在甫一确定此事另有蹊跷后,王某人就让人穆家几名忠心家仆救了出来。”

    “因这几名忠心家仆是与曾阿大一齐入京的,穆姑娘才得以知道曾阿大的存在,方才才有如此言辞。”

    穆十娘沉默着表示了赞同。

    瞥了眼镇国公,王炽青意味深长地道:“若论起对战场局势的直觉与敏锐判断,远在安稳京畿后方的人,是永远没办法比得过那些亲自踏上边境土地的人。”

    “国公爷,您说呢?”

    这便是在打脸镇国公信誓旦旦的自我吹嘘与不懂装懂了。

    肉眼可见的,镇国公的面庞又黑了一度,不甘地咬牙道:“你……”

    原本碾压般胜利的局面骤然反转。

    不仅穆十娘与七皇子摆脱了罪名,反而把忠武将军王程搭了进去,镇国公与楚三皇子又怎么能接受。

    打断了镇国公的思绪,穆十娘平静地道:“若是这些还不能取信国公爷的话。”

    “我还有最后一个有力证据。”

    “徐伯伯死了。”

    “半个月前。”

    骤然听闻一个丧信,在场众人皆是一愣。

    徐伯伯,徐将军,徐毅,方才镇国公话里对穆国公忠心耿耿,在穆国公死后就告假不出,并因此对朝廷产生怨怼而通敌的将领。

    居然死了?

    穆十娘面庞难得有了些许情绪,眼神都因哀伤黯淡了:“我也是两天前才接到的消息。”

    “诸位应当都知道过,在祖父去世以后,徐伯伯因为一时任性置气,一直告假赋闲在家。”

    “但其实他并没有待在家里。”

    “在一得到祖父骸骨要入京安葬后,他瞒着所有人,一人单枪匹马地从许州城出发,想要赶赴楚京城,来送祖父最后一程。”

    “但命运多难,在经过通州城凌江县外的一处山崖时,他遭遇了一场连日暴雨导致的山崩。”

    “他被埋了进去,当场身亡。”

    “直到数日后天气好转,当地府衙派人重新开掘道路时,才将他从那些碎石烂泥下挖出来。”

    ……

    说到此处,穆十娘声音哑了哑,才继续道:“我得到消息时,徐将军的骸骨还停在通州城凌江县的义庄。”

    “如今那座义庄的无名尸单上,应该还有着许伯伯的尸体记录。”

    “甫一得知消息,我就派人去接他了。”

    “如今他尸体就在墨锭子长街,我也在吏部报了丧信。”

    “若是国公爷与陛下不信,大可以派人分别去通州城凌江县义庄或吏部,以及墨锭子长街穆家查验。”

    ……

    谁也没想到这一事情走向,皆面面相觑了起来。

    老皇帝朝陈公公摆了摆手。

    陈公公会意地转身离开。

    不多时,他便领着一名年轻官员与一本名册回来了:“陛下,今日当值的吏部司官在此。”

    那名司官听完整件事后,忙飞快翻起了一本厚厚册子,并在一刻钟后给了老皇帝一个肯定回答。

    “昨日戌时两刻,穆家的确派人报了三品骠骑将军徐毅的丧信,原因是半月前遭遇山崩意外而亡。”

    “吏部派仵作验过尸了,确认尸体死因死期都无误。”

    镇国公今日才指责徐毅通敌叛变,穆家不可能未卜先知地提前一天,就替徐毅报上丧信。

    又有吏部官员亲自去验过尸,此事可信度极高。

    当下众人都相信了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