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外面霍建就摘掉了头顶上的面罩和身上的防弹衣,丢掉了手中的霰弹枪,快速的穿过了大街小巷。
霍建侧身一转,蹲下身来立刻躲到了垃圾箱的后面,接连一大批的警车,和防爆装甲车匆匆的赶往了警局。
霍建看着巷子口外面,弯着身子偏偏的向后退去,突然感觉自己的脚底踩到了什么,一个跟头就摔在了地上。
霍建回身才发现,垃圾箱的后面正躺着一个人,浑身破破烂烂的像是一个拾荒流浪汉。
“你你……你要干什么?”那拾荒者被吓了一跳,立刻向后退去,精神似乎也有些问题。
“脱衣服脱裤子!快点!”霍建立刻命令他,把他身上的脏衣服给脱了。
“什么,脱裤子?你要干什么?死bt!”这流浪汉看着还不到三十岁,年纪轻轻的人就疯了。
“我给你钱!赶快脱了。”霍建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了几张百元大钞,就扔在了他的身上。
这流浪汉一看有钱,二话不说就将身上的衣服全给脱的一丝不挂,光着腚趴在了地上一动不动。
“我他娘的让你脱外衣外裤,没他娘的让你把裤衩也脱了!”霍建面色一急,不知道这货要干什么。
“来吧兄弟,轻点整!别太用力了!我菊花紧!”
“真是个神经病,我看你才是个bt!”霍建立刻将这拾荒者的衣服给换在了身上,给他钱,是为了要他身上的衣服,这货却以为要爆他的菊。
霍建立刻从地上摸了把泥,从全部都抹在了自己的脸上,将自己给乔装成了落魄的拾荒者,好方便与自己逃跑,而让寇振海以为自己已经被炸死在了拘留室。
突然出现了暴恐事件,那一伙雇佣兵在警方的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已经全部被歼灭,多半的功劳都是后期及时赶到,猎鹰小分队的功劳。
霍建向总局那个方向望去,霍建在最外围看见了邹天明的身影,现在已经乔装成了拾荒者,很难会有人认得出来。
霍建的渐渐的向邹天明靠近,邹天明看着起火的总局大口,哭的很伤心,一阵捶胸顿足,“这群该死的王八蛋!”
霍建半低着头,不断的拉扯着邹天明的衣服,又回身看了一眼身后的那些人。
邹天明回头看了一眼霍建,但却没有认出来,立刻从口袋里拿出了二十块钱丢给了霍建,“这里太危险了,去那边要去!”
“妈的,真他娘的当我是要饭的了,仔细看眼我是谁。”
光看脸,邹天明半天也没认出来霍建来,倒是听得出来是霍建的声音。
“我他娘的还没死呢!”霍建抬手抹掉了脸上的部分黑泥。
“你…你还活着,那他们抬出来的那巨尸体,不是你的?”邹天明趁着别人没有注意,立刻将霍建拖到了隐蔽的位置。
“那是闯进去的亚裔雇佣兵,不料被我给干掉了,充当我的替罪羊!”
“那他们要追捕逃掉的雇佣兵,那就是你伪装的了?”到了现在,邹天明终于明白,这是霍建用的一招偷梁换柱移形换影。
“好,既然他们都以为你已经死了,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你抓紧逃出去吧,永远也不要入境了!快走吧!就当你已经死了!我不会再向另外一人提起你还活着!”邹天明知道霍建是冤枉的,无奈现在也没有证实霍建清白的证据,只能让霍建离开。
“那我走了,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了,没有你犹豫的时间了,你放心不下的人,我来帮你照顾!我已经查到那迈克是药物中毒死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肯定要帮你查到底还你个清白!等我一切调查清楚了,你再从境外回来!
“上车,我带着你离开!”邹天明的样子比霍建还要心急,一把将霍建给推上了车。
城市内外到处都是警方的人,抓捕他们认为逃跑掉的雇佣兵,话说回来,这伙想要将自己杀死自己的雇佣兵,彻底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不止让霍建脱离了孙耀庭和寇振海的陷害,更会让自己的仇人认为自己已死,从而停止了后续的包袱。
这次大祸而言,对霍建来说这是彻底的因祸得福,只是却丢下了辛瑶和陆莹,长久都不能再相见。
出了警方的包围圈,这邹天明又将霍建送出了更远,保证已经完全安全了了才停了下来。
“霍建,我也只能送你到这儿了,网络上没有对你下过通缉,离开了h市就可以任意畅行,没人能认得你,没有我的消息你就不能私自跑回国内!”邹天明将霍建送到了别的城市,就对霍建特别的嘱咐了一句。
“好,那我们就保持联系,以后多小心那个寇振海,这个人的城府很深!”霍建临行前也嘱咐了邹天明一句。
“我把车留给你,快走吧!”?????霍建背井离乡,并没有急着重返非洲找自己曾经的仇人去报仇,邹天明正努力替霍建洗清罪名,或许很快就会有结果,另外陆莹还有身孕,身边却缺少霍建的保护,更加担心孙耀庭日后对陆莹进行加害,霍建却不易走远,选择了一个最近的国家藏身。
经过长时间的多次辗转,霍建已经踏上了异国他乡,距离祖国位置最近的一个,也是最友好的一个国家,被国人称之为巴铁。
至于铁到什么程度,单凭非常重要的边境线而言,双方彼此不设防,边防官兵可以随意跨越那条线相互串门做客,谈笑风生!友好画面只有你想象不到的,却没有看不到的。
走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就强烈的吸引到了该国民百姓的友好目光,更有上前主动问好,和拍照留念的。
“你好!”一小孩子突然站在了霍建的面前,一句发音很准的汉话。
这里虽然是异国他乡,来到这儿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家,这里的国民百姓会讲汉话,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就连路标都附有两国文字的同时标注,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翻开课本的第一页,就是两国友好历史的开始。
内容来自【书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