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风云入朝,具陈自己所经历的正阳门诸事情。盛宗皇帝对于杨风云的努力大加赞赏,但并未发表个人意见。
自此,诸事稍静。
一切仿佛未发生。
没有人再提起正阳门变故,也没有人再提起过去足以威胁朝廷的三河寨和绿林帮的覆亡。
一切沉积的背后只是为有更大的波澜。
青衣人被安排在皇宫某个僻静的地方。
一个亭台楼阁、湖光山色颇为雅致的地方。
他时常伫立窗前,望湖光山色。
或是默然不语,或是轻奏笛音。
他感觉到了,周围仿佛有一双眼睛,不,应该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看,但终究是有一双眼睛,在脉脉含情的望着他,可能那人一句话都没有讲,这其中深意已经了然于胸。
果然,一天正午,一位“小太监”在给他送饭的时候递给他一个小纸条,那个“小太监”抬头的瞬间,青衣人看到了他狡黠的微笑。
原来是端静公主。
纸条上写着:“月圆星稀照望亭,今夜始有故人来”。
这个“望亭”,便是对面湖边的亭子。
青衣人,轻轻舒出一口气。
到了晚上,果然是月圆时刻。皎洁的月光如水般撒在这舞榭歌台上,微微风起,“月光如水照青衣”,青衣人想到这里,不禁黯自神伤。
青衣人遥看“望亭”。
果然是“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种让人等待,太过于漫长。
只见一个青衣女子轻轻地走到“望亭”里。
青衣人内心一怔,月光下,倩影依稀。
女子抬头仰望明月,清丽的脸上一片忧郁的雪亮。
她黯然地望一眼青衣人所在的房间,默默无语,悄然离去。
青衣人久久站在窗前,泪水喷涌而出,他浑身在颤抖,微闭双眼。
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咫尺书丛”更让人神伤吗?
情难忘像花开一场。
等到青衣女子离去,青衣人慢慢踱上“望亭”,依然有“玉人馨香萦绕”,可惜此刻只有月光光照孑身。
亭边的座椅上有一副墨宝,几行笔直秀挺的文字。
青衣人定定望着。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这几个字的背后该会是怎样的心情呀。
三日后,一位朝廷大员来面见青衣人。
此人中等个头,偏瘦枯槁,甲子翻头,身形略微佝偻,不过一双眼睛却是闪亮得很。
“我乃当朝内阁首辅内大臣索伦”,这人自报家门,客气的拜上。
青衣人还礼:“乡野匹夫,怎敢劳烦贵人?”
首辅大臣索伦问道:“先生自何处来呀?”
青衣人拱手笑道:“来自远方。”
索伦微微一笑:“何谓远方?”
青衣人也是微笑道:“遥远、一无所有的地方!”
索伦微微叹息,摇了摇头。
又是两日之后,一位仪容华贵的年轻人和一名小太监来到青衣人住处。
他并没有自报家门。青衣人也没有问。
青衣人在仰望墙上一副山水卷轴。
那是一道瀑布从高崖上飞流直下的景象,画者手法精妙,运笔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后“气势如虹、无坚不摧”的威力。
来客轻言到:“我们面见此画,口占一首如何?”
青衣人作揖:“来客先请。”
来客微微双目,轻轻吟道:
“涛涌千里破路行,
水分浪碎面辞东。”
这区区七言的上阕,却字字具有穿透力,一股豪情万丈与大气磅礴跃然而出。
来客微笑着抬一下手。
青衣人朗声道:
“不观沿途花草色,
心知雄志在海中。”
来客抚掌笑道:“好,好一个凌云壮志!”
青衣人自谦到:“不敢当,您起头两句气势如虹,才让我也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