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柳碧莲逃走了
只是柳碧莲没有地图,并不知道当时的地形,在她的印象中,走过文城一路往北,定能回到京城。
等到了京城,她只要找到皇上,替她平刷冤屈,就能重新成为清河乡君,重新嫁给秦君笙。
带着无比坚定的信念,柳碧莲来到文城,根本来顾不上欣赏这里的热闹景象,打算先找个客栈休息一下,再找个大夫看一下自己的身体。
假扮孤女,跟着商队进京就成。
其实南梁的文化风俗等,跟大宁的差不多,柳碧莲带着面纱走到街上,人来人往的,一时半会儿也认不出来,她是谁。
古代的街道虽然有灯笼,可到底不是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想找个人还是不能够的。
再说这个时候梁嬷嬷那边也不知道柳碧莲已经逃跑了,还以为她还在睡觉那。
先吃了点东西,观察一下周围的动静。
很好,春意和夏荷他们一行人,刚从小饭馆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这里一眼。
吃了一碗面,她跟他们倍道而行,来到一个医馆。
给大夫看诊,果然,因为吃了将近两个月的软骨散,和蒙汗药,她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现在她不能进京,最好找个地方调养一下身体,躲开梁嬷嬷他们的送亲队伍后,再进京城。
拿了药,柳碧莲也没有找客栈,而是直接出城,一路往东行,途径一个小村庄,找个老农家借宿下来。
柳碧莲装扮成一个书生模样,敲开了一个农家的大门。
老农家里是一个老婆婆和儿子儿媳妇,还有一个小孙子,柳碧莲说是要借宿,老婆婆刚打算让她跟儿子住,柳碧莲却说住厨房就行。
因为她还要熬药,说着柳碧莲从怀里拿出二两碎银子递给老婆婆,老婆婆见了银子,裂开嘴笑了,一嘴老牙稀稀落落的,说话还漏风。
“成,那你就住厨房吧,我去给你拿床被褥,这边是药罐,你熬药吧。”
家家户户都有小药罐和药炉,农村人头疼脑热的都自己去山上挖点药吃了算了,一般不会去医馆看诊的,没钱。
柳碧莲在厨房用干草铺了一片地方,老婆婆拿过来一个褥子和一个薄被子,让她睡觉。
药炉已经点着,柳碧莲熬上药,一边看着药炉一边回想,她到底是怎么被赵青阳骗到和亲的轿子上的。
明明最后的记忆,是她坐上了秦君笙的花轿,秦君笙本人已经来娶她了,她怎么还能坐上去和亲的花轿上呢?
柳碧莲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件事肯定不止赵青阳一个人做的,也不知道秦君笙是参与者,还是跟她一样被害者。
又或者是她去和亲,而赵青阳嫁给了秦君笙。
哼,赵青阳最喜欢的人便是秦君笙,心心念念嫁过去的不是她还有谁。
越想柳碧莲越生气,她要尽快的赶回京城,找赵青阳质问清楚。
可是,很快,柳碧莲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药熬好了,其实就是些大补的药,这么热的天喝这种药,热的她睡得不安生,一直到凌晨的时候,才浑浑噩噩的睡着。
只是没想到,刚迷迷瞪瞪睡着,老婆婆家的门就被敲响了。
“什么,一个小姑娘?没有没有,有个大小伙子……”
听着说话的口音就知道是京城人,柳碧莲心中一凌,没想到赵青阳的手下这么快就找来了。
为了谨慎起见,她没有脱衣服,连包袱都没有去,听到动静后,就躲到了厨房门口。
来的时候,她就看清楚了,厨房是里大门最近的地方,万一被人找来,肯定先进的是正房,反而厨房没有人注意,她就可以悄悄的溜走。
谁知道,这些人一听说是个男的,也没往里面进,就走了。
柳碧莲赶紧跑了。
等那几个人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再折返回礼,柳碧莲已经跑远了。
只是,她没有往前跑,反倒是又回到文城。
再来到文城,天已经大亮,既然暂时回不去,不如就找个地方住下来。
她就不信了,赵青阳的手下还能把整个文城给翻遍了。
柳碧莲不知道的是,赵青阳确实早就有安排。
景顺王爷已经知道柳碧莲肯定不安于现状,去和亲,万一她逃出来,最终要去的地方是京城。
和亲队伍里,春意长相本就跟赵青阳相似,就是替代赵青阳的郡主。
而京城,闻皇后也是知道此计划的人,毕竟赵青阳说柳碧莲曾经帮皇上登基,而皇上似乎对她也有意思。
闻皇后怎么可能让这么一个危险的人物,留在京城。
再加上,如果柳碧莲逃了,还有四个王府的侍卫一路追杀,这下就算是柳碧莲插翅也难从南梁跑到京城了。
但是柳碧莲不知道啊,她不死心,还在跟王府的侍卫玩儿捉迷藏。
柳碧莲找个小院子,租了下来,也不多租,就租一个月,等风头过后,继续北上。
于此同时,找她的两个侍卫,再次回到老婆婆家中,闻到一股重重的药味,把药渣包起来,俩人一个往北,一个往文城,继续寻找。
和亲的队伍继续去南梁都城。
再说秦君笙和柳一一,已经来到荆州一个月了。
还真是灾荒遍野,一片狼藉,因为天寒,竟然到处都是蝗虫,即便是如此,竟然也没有人吃蝗虫的。
北边的路上还好,一过了京城护城河,往南两个城都是靠着秦淮江给滋润的,但是到了荆州,秦淮江往西去了。
西边是南梁,拐了个大湾,然后又往江南,正好把荆州这块给隔过去。
荆州这块土地就只能靠老天下雨,雨水充足了,风调雨顺了,就粮食大丰收,雨水不充足,就减产。
不过,荆州这块是南北交通要道,主要也不是靠粮食,经商的人特别多,粮食自给自足,城里的有钱人,没有粮食就去外地买粮。
所以乡村这块是最苦的地方。
柳一一他们的马车刚进荆州市,就遭遇了一次蝗虫。
铺天盖地的蝗虫像是一把大伞一样,从庄稼地上飞过,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所有人都不害怕,只有柳一一把孩子往夏婉怀里一塞,用树枝撑着一块破布做成网兜,一下子兜了很多蝗虫。
“三郎,快,架上火,我给你烤蝗虫吃,可好吃了。”
秦三郎把给点上,柳一一就把蝗虫给串好了,往火上这么一烤,刷一层油,放点盐,别提味道多香了。
只是他们吃的正欢,一位老农着急慌忙的跑来。
“哎呀,这是煌神,不能吃,不能吃,吃了来年就更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