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便宜丈夫没好货 > 分卷阅读34
    火热,宛如挚友。

    一个时辰之后,楼漫因起身告辞,裴青绫出门相送。

    小莲跟在楼漫因身后,想开口终究还是没开口。

    她只是不明白,这裴家小姐不一直都是小姐的情敌吗?

    ☆、第二十六章

    商铺顺利的开工了,再无人闹事。

    即使加快施工进度,再快也得等到明年开春才能大致完成。所谓“一回生,二回熟”,这第二次的修建,轻车驾熟。楼漫因得了闲,便去逛瓦肆,听小曲。

    彼时已是深秋,枯黄的叶子已染上白霜。凉风一过,满目凋零。即便是正午时分,阳光也少有暖意。

    楼漫因裹了裹身上的披风,往那冒着茶水白气的地方走去。

    临容城的瓦肆遍布全城。所谓瓦肆,就是休闲放松的娱乐场所。白日里来,不少固定的班子在此处唱戏,也有流动的班子。除了唱曲儿的,还有皮影戏,杂技,卖卦,纸画之类,展尽小市民的生活。

    若是晚上来,那要更加热闹,戏棚里满是吆喝的人。即使天寒,即使有雨,来瓦肆寻乐的人也绝不会少。

    楼漫因就喜欢上这儿听上几曲,但是云斐大抵是不会来这儿的。

    一来,他不喜欢听戏;二来,他不喜欢和她一起听戏。

    瓦肆多半是老百姓娱乐的地方,鱼龙混杂。有钱的公子哥们岂会来这种地方。若是想听戏,养一个戏班子便是了。

    还别说,真有不少养戏班子的。那梁知府的公子在他那金西园中就养了一个戏班子。戏班子中有一个生得极其美丽的男戏子,据说是常伴梁公子左右。至于是不是梁公子为戏痴迷以至于要时时刻刻都听着曲儿,那就不可知了。

    楼漫因听戏,还真不愿意在家里听。瓦肆勾栏,要的便是这人间烟火味儿。

    瓦肆的人流量非常大,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楼漫因离开之时觉得有些饿了,朝四周望了望,不少卖小吃的流动商贩吆喝着。

    她突然意识到什么,加大步子逛了一圈,一圈下来,确实连个面馆都见不到。

    楼漫因突然有个想法,虽说瓦肆以娱乐为主,大部分人来这儿都是消遣作乐的,也有不少卖茶水,卖小吃的,但是没人在这里开面馆、饭馆之类的。

    想想也是,既是消遣,谁会饿着肚子就来消遣?

    但是难免有逛久了肚子饿的,小吃不能填肚子。楼漫因觉得这是个商机,可以一试。若是行,那利润应该可观。若是不行,在这地方开个小作坊的面馆,这成本到真不足她挂齿。

    说干就干。

    楼漫因当即便向戏班主打听了程序,次日打点好一切后就雇人在一小块空地上搭起了棚。瓦肆里面多的是勾栏,也就是随手搭建的露天演出场所。在这种没有那么多规矩的地方,办起事来倒要有效率得多。

    简易的棚子屋很快就搭建好了,里面只放了四张小方桌。楼漫因雇了厨师一人,店员两人,洗碗一人,店主一人。毕竟是试水期,规模有些小。准备好一切后就开张了。

    在开张的前一夜,楼漫因倒是激动的睡不着,比她发现这个点子时都要激动。

    因为这桩生意风险不大,即使开张前期一直没人,那也亏不了她几个钱。

    但是,如果生意不错,那便可以立即扩大规模,利润就可观了。

    开业第一天,楼漫因来回了四趟,每一次都没见里面坐着人。倒是有不少人在外面好奇的往里瞧了瞧,随后便走开了。

    旁晚时分,进行了一天的盘点。店主抠抠搜搜地掏出20个铜板放在桌上。

    楼漫因望着这些个沾满油水的铜钱,哭笑不得。

    店小二一天的工钱都有100文,加上地租,面条佐料等的成本,这20文还不够塞牙缝的。

    这店主是陈掌柜推荐的,四十来岁,有些经验。

    “四小姐,您看是不是把一碗面的价钱定得太低了?目前最便宜的阳春面都要卖三文钱,我们这儿却只卖两文钱。”

    楼漫因想了想,“就定两文钱,再试几日看看。”

    这问题她不是没想过,低价并非是获客的最佳手段,但一定是见效非常快的手段。再者,来此处游逛的大多是普通百姓,低价就更加有吸引力了。

    “明日站在店门前吆喝几句,试试效果。”

    “诶,好嘞。”

    第二日旁晚,再次盘点。

    桌上的铜钱多是多了些,但是不花一分钟便能数完。

    第三日,算下来,依旧是亏得连裤衩都不剩。

    楼漫因陷入死机状态,但不得不沉住气。

    或许爆光度不够?想想又摇了摇头。瓦肆那种人流量高度集中的地方,随便在哪个角落里新开一家店,不出三日便都会知晓了。

    她只得安慰自己,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

    果真需要时间。

    第四日,收益便涨了上来。

    店主把两百文钱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