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羡慕熹妃,虽说只生一子,却可平安长成。当年敦肃皇贵妃年氏是何等圣宠眷隆,诸多子嗣却只活下福慧一人。”
那位嬷嬷知道乌拉那拉皇后正在难过之时,此时最好不要再提有关弘晖之事,于是笑着说道:“我瞧着四阿哥的这位福晋很是不错,皇后娘娘为何不多留她在一会儿呢?”
皇后叹气道:“我虽失去弘晖,但皇上体恤我,将福慧交给我抚养,又有两位公主陪着我,并不少子女尽孝,而熹妃那边只有弘历一人,还是让四阿哥福晋多去陪陪熹妃吧。”
嬷嬷知道乌拉那拉皇后一向对后宫嫔妃不错,有如此决定,也是在情理之中。
进了景仁宫之后,弘历和傅莹依次向熹妃行礼问安。傅莹见熹妃穿了一身桃红大团花纱服,又是喜庆又是凉快,用金镂空嵌珠石扁方支起自己的“二把头”,头上插着一金嵌珠宝圆花和一金镶珠宝松鼠簪。
熹妃极喜欢热闹,如今见儿子儿媳来请安,自然是笑容满面,喜气盈腮。她抬起戴了两只银鎏金累丝嵌珠宝石护甲的右手,朝傅莹招了招,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
傅莹见此,忙挨着熹妃,坐到熹妃坐的红木云石方圆景七屏围榻上。熹妃将手覆在傅莹的手上,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回头笑着对弘历说:“这丫头我极喜欢,你可别欺负她啊。”
弘历坐在一旁的鸡翅木圆梗钩子头扶手椅上,听生母这么说,一下子急了,道:“我哪里会欺负她,毕竟是我的福晋。”
熹妃不过是开玩笑,看儿子急了,也是打趣道:“我知你不会,这么好的媳妇儿,你也舍不得。”
熹妃这一句话,说得弘历和傅莹两人都脸红了。傅莹有些尴尬地说道:“难为熹妃娘娘如此看重儿媳,只怕儿媳做得不好,令熹妃失望了。”
熹妃一摆手道:“孩子,你别学他们那些拘束的话,在我这儿就当是在你自个儿家中。你问问我这景仁宫的宫女,我这儿是最不讲规矩的地方,要不是有人管着她们,一个个都能上了天。”
熹妃一说完,下面站立的宫女都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熹妃身边的贴身宫女芳桃笑着对傅莹说道:“福晋,你且放心吧,娘娘说的是实话。娘娘一向宽待我们,更别说福晋你这个儿媳了。”
傅莹笑了笑,对比皇后的端庄和不苟言笑,这位熹妃确实很随和。
因到了早膳的时间,熹妃便留下他们二人在自己这里吃早膳。
吃饭时,熹妃无意提起自己碰到齐妃李氏一事,道:“我前日给皇后请安时,听齐妃说你三哥得了恶疾,恐是不好了。看那个样子是想让皇后出面去求皇上,给你三哥派个御医瞧瞧。”
弘历听闻此事,不禁拿着筷子摇了摇头,道:“三哥忤逆阿玛,被阿玛所憎恶,即便是皇后去求,恐怕也未必有用。”
“可不是嘛,皇后多聪明一人,岂能趟这浑水?所以,当时只是说了句‘三阿哥吉人天相,自会好转’来应付齐妃。”熹妃说道。
这话刚说完,熹妃又长叹一声,道:“想当初齐妃在藩邸为格格时,多受圣上宠眷,一时连去了的敦肃皇贵妃也比不上,如今‘沾’了儿子的光,皇上竟然连她的面儿也不想多见。”
弘历道:“齐母妃也是一良善之人,只是三哥太不争气了些。”
听儿子这么说,熹妃甚是怜爱地抚摸着自己的儿子道:“母子同命,儿子讨阿玛喜欢,那额娘自然也讨你阿玛喜欢了。”
弘历有些不好意思,忍不住说道:“母妃怎么能在我福晋面前说这些话呢?”
熹妃放下手道:“哎呦,你福晋又不是外人,怕什么?”
傅莹点点头道:“母妃此言有理。”说完又想,这两人果然是亲母子,都一样的“话唠”。
不过,她听熹妃谈论起弘历三哥的事情,方才知道这个时候雍正的三阿哥还没有去世,只是那天自己见雍正子女时却没有见到他,便误以为他已经死了。
又听熹妃在那里同情齐妃,也是佩服熹妃的心大,毕竟齐妃生的三阿哥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弘历吃过饭就和熹妃匆匆告别,傅莹本想问他要去往何处,却被熹妃拉住,道:“弘历去上书房了,虽说他是新婚,但功课什么的也不能落下,圣上看得紧呐。”
关于今日要去“上书房”一事,因弘历没和傅莹提过,就这么突然离去,也有些意外,她没想到清朝皇子的“婚假”竟然这么短暂。
熹妃又说道:“丫头,你且在我这里呆一阵子,反正回去也没什么事。”
听这位比自己现代年龄大不了多少的大姐,叫自己“丫头”傅莹心里还是有些别扭。她也纳闷,自己都穿过来几个月了,怎么就还不能把自己当成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熹妃命人将早膳撤下之后,又拉着傅莹坐到一起,滔滔不绝地询问了傅莹诸多事情,比如家里的父母兄弟啦、自幼的喜好啦……
这样的场景,傅莹有种熟悉感,她记得弘历也曾这么滔滔不绝地问过自己。
心里再次感叹,这两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