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关中无水旱,无饥馑,修此渠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却为秦却建万世之功,请王考虑。”几个秦国的水利大臣和工匠也上殿,他们讨论之后一致请命秦王,“秦国无此巧将,作此巧夺天工之河渠,请王为国赦郑国,令其修成河渠,为万世之功也。”
秦王和众大臣也知其实为利国的工程。秦王政还是感到有丝疑惑,问郑国:“既然如子之所述,为秦建万世之功,为何子受韩王之命疲秦,此实有利于秦也,何不禀告韩王?”郑国不假思索的说:“王可能不明白,修建此渠,实为郑国之毕生所追寻的梦想,郑国之理想为兼济天下。韩王为庸主,无建此渠所需之人力、物力,所以郑国答应了韩王来秦,但不为韩王,是为了实现自己兼济天下之理想,此渠一出,百姓无饥馑,这不比朝廷上那些整天唇枪舌剑的大臣要有意义的多吗?这也是郑国选择水利以救世的原因,臣的鞋子不是用来走在朝堂上的,而是走在坚实的大地江湖上的。请大王原谅郑国的私心吧。”
秦王政看了眼他的鞋子,他穿了一双草鞋,上面还有许多已干的黄泥,他是在勘探地形时被抓过来的。秦王政包括其他大臣都沉默了,“像我们这些整天坐在朝堂上的人又何尝做过什么真正利于后世的事呢?整天只是算计,勾心斗角,实为天下之大害啊。”嬴政想着,不禁用敬佩的眼光看着郑国,这个其貌不扬却真正心怀天下的人。
“请大王明鉴。”丞相吕不韦站出来说。这次的事情牵扯到他,他不便参与,他示意嬴政自己决定,这也是嬴政当上秦王后真正做得
第一回主。他有丝兴奋,也有丝忐忑,他宣布:“郑国之建河渠实为利秦,特赦为都水长,管水利,全权建设河渠,至于相国举荐不知韩王之事,相国为国操劳,郑国也是人才,赦相国连坐之罪,请相国以后举荐人才考察谨慎。”大臣们无异议。嬴政很高兴,知道自己今天第一次在朝堂上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看到了希望,不过他没有沾沾自喜,因为他知道以后的路很长,他还没有真正走出那条属于自己的路,不过他会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唯一的道路。
郑国得到旨意就去修建河渠了,他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终于可以通过干实事来实现自己经世济国的理想了,他总忘不了秦王那双眸子,因为自己说的话而莫名兴奋了起来。十年后,当河渠修成,秦王巡视,命名为“郑国渠”来纪念他的功劳,那时郑国思前想后,才明白当时的秦王如他一样,满腹抱负无力施展,他也真正懂了年轻的秦王眸子里的亮光是怎么回事了,那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实现抱负的决心,“他会成功的。因他是个真正的王。”这是郑国用了十年想清楚的事。
吕不韦也有惊无险过了此关,这次经历也让他知道,自己在秦国虽然权倾朝野,不过他的命还是掌握在大王手中,在秦国最大的是法,秦王虽然年轻,没有实权,也可以按照法随时要了他的命。他想起与赵太后的私情,“如果事情被发现,公告天下,没有人能保住我的命……”他想起秦国的刑法,背后直冒冷汗,“是时候甩掉这个包袱了,她耽误了太多事。”吕不韦坐在家里左思右想,茶饭不思,飞蛾不断扑着灯去,不韦的心一样如那些蛾子一样烦躁,他踱来踱去,家中的人不敢打扰。灯变暗了很多遍,仆人也加了很多次灯油。吕不韦一生遇到那么多事情,他都解决了,他不相信这次找不到解决办法。
一个仆人又走了进来,是来换灯的。吕不韦多看了他几眼,以前的仆人都是形容猥琐或者风烛老人。而这个少年却不同,虽然穿着粗布衣服,但是却难掩秀气的外表,模样如书生清秀,身体却十分强壮,提着那么重的东西丝毫没有吃力的感觉,是个长得不错的少年。吕不韦突然有了主意。
“你叫什么名字?是怎么到我的府上呢?”吕不韦叫住他问道。“禀大人,仆为嫪毐,本是咸阳富贵子弟,年少无知而违法,被罚至丞相大人府邸做奴隶抵罪,因犯罪,故贱名嫪毐,罪未满不得用回旧姓名。毐辱大人之门,请大人恕罪。”
“哦?你现在多大了?”吕不韦接着问。
“仆今年十五岁。”“十五岁?”吕不韦惊讶地说。现在站在他面前的少年俨然一副成人的体格。“仆犯罪之前为军宦之家,常随父亲骑马射箭,后因鲁莽伤人犯法至如此。”“难怪你生的如此好体格,刚刚看你提如此重物而无吃力之感,”吕不韦计上心头,“你这种人才当个换灯的仆人倒是可惜了,以后为我的车夫掌管本府车马吧,随我出入朝廷宫廷。”
“谢大人。”嫪毐感激地说。
吕不韦打量着他的全身,确实是个强壮的少年,“正合赵太后那一口。”他想起这些天一直避而不见赵太后,“明天带件奇货。”
作者有话要说:
前几章出现了一些历史错误,⊙﹏⊙已更改,抱歉。
第15章 太后心悦嫪毐,舜华偶
次日嫪毐换下了做苦力的衣服,管理起了车马和丞相的出行,作为侍卫伴丞相左右。人们都很惊讶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一夜之间怎么突然得了丞相的青睐,一下子成为了丞相的心腹。
嫪毐倒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