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千古一帝秦始皇 > 分卷阅读26
    了朝之后成峤按照旨意,收拾了行李,即日就去王龁左将军军中,他去辞过了太后之后,对着韩夫人的宫门拜了三拜,他不敢进去,怕母亲伤心。韩夫人突然走出来,抱住跪在地上的成峤,轻轻地说:“去吧,孩子,男儿志在四方,母亲并不是你的阻碍。记得照顾自己。”成峤继续跪着拜了三拜。“孩儿不孝。”成峤在母亲的注视下慢慢牵着马走了,终没有回头,他不希望让母亲担心。

    牵着马走出咸阳宫宫门,成峤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在等他,“舜华。”他唤着她的名字,“刚刚我去找你,没有找到你,原来你在这里。”

    “我刚刚也去找过你了,可是你不在,所以我在这里等着你。”舜华着急地说。两人沉默了好一会,就这么阴差阳错地错开了。

    “抱歉,你不明白,我必须走,我留下来有人会不方便。”成峤愤恨地说。

    “你什么时候回来?”舜华担忧着他。

    “我不知道,不过我保证,我一定会回来。”成峤转过了身,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次他没有回头,因为他知道舜华可能在后面流泪,但是他不能做什么,他骑上了马,马儿不知是懂人意,还是不解风情竟然飞快地跑了出去,等舜华抬起头,成峤已经消失了。

    “大王。”魏之仪冷不丁地出现在嬴政面前。嬴政此时一个人正在宫墙背后悄悄看着成峤离去。“之仪。这件事请不要告诉别人。”嬴政说着打算离开。

    “大王,请您不要一个人承担那么多,其实我都知道。我知道吕不韦谋害了先王,我也知道您今天所做的一切不是因为害怕,您要对付他,我知道现在您不相信任何人,也不想让任何人受到牵连,您想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魏之仪走到他身边,“可是大王不是一个人,我会一直帮助你的。”那天,魏之仪察觉到屋里不对劲,便悄悄溜了进去,看到了躺在地上的秦王。他正要声张,赵夫人和吕不韦带着人进来,魏之仪轻声一跃连忙躲到房梁上,才发现他们收买了太子宫里所有的侍卫,收拾好现场,将子楚悄悄抬回了蕲年宫。趁着他们手忙脚乱,魏之仪又再次溜进蕲年宫中,子楚中了重伤却依旧有知觉,便告诉了魏之仪这条密道的存在,只有历代秦王知道的密道,让他带嬴政来见他最后一面。

    嬴政点点头,“以后便是危险的日子了。”回宫后,嬴政发现一直挂在墙上的剑被收起来了。

    “那些宫人不懂事,按照你以往的习惯,将此剑挂在最显眼的墙上,之仪便将他放回剑匣了。”魏之仪解释道,太阿宝剑是老师元阳子所赠,嬴政视若珍宝,可是,就是这把剑,成为了暗算先秦王的凶器。如今见了,只会伤心吧。

    嬴政忍住眼泪,将剑从匣中拿出,挂在了原处。

    “只有宝剑悬在此处,才不会让我忘记。”

    作者有话要说:

    成峤君一定要回来鸭,呜呜呜

    第14章 秦王政为公赦郑国,吕

    吕不韦对客卿采取开明的政策与态度,立竿见影,一时之间吸引了很多六国之人来秦,大部分人拜在吕不韦门下,成为了他的门人,客卿不断发展壮大,到最盛时,秦国接近一半的官员是吕不韦的门人,其中固然有人才,但是也有滥竽充数和心怀叵测的人。

    韩国的水工郑国就是在这股趋势下来到秦国的。表面上他是一个水工,其实是奉韩王密旨来秦,建议秦国大规模修建河渠以消耗秦国的物力人力,使秦国没有多余的力量来进攻韩国。

    “大王,韩国水工郑国欲建河渠以疲秦。请诛此人,废河渠之工。”廷尉呈上书信等证据说,“依秦律,推举不善者连坐,郑国乃丞相所荐,丞相亦有责焉。”满庭等着秦王处理这件事。嬴政问:“此人是否为仲父举荐?”

    “确实为臣所举荐,但是臣一心为国,臣只知郑国为一能工巧匠而非一细作,微臣也是反复考虑了其方案,与秦国各大臣、工匠商议,知其虽投入巨大,然建成所带的益处远远大于其投入,实为利秦之大事,不韦只知河渠之利而不知郑国之为细作,请大王明察。”吕不韦回答。

    “愿闻其详。”秦王说。吕不韦使人呈上河渠的地图,说:“这得让郑国阐述了。不韦之语句句属实,如事实非不韦所述,不韦愿连坐免相,请王与众大臣明察。”秦王政点头示意,两个宫人展开了关中地图给众人展示,关中土地为黄色,河渠以黑色标注,河渠西引泾水东入洛水,像一条黑龙横亘关中,像是要冲出关外,直达东方。

    郑国被押上来,这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作为韩国最有名的水利专家,虽不问政事,但天下争其为座上宾,而今却沦为阶下囚,郑国不禁苦笑,当初经不过韩王的软磨硬泡答应了他,而韩王不过庸主,不知自强却妄想“疲秦”,这个政治闲人现在只想做回老本行了。郑国如实禀告:“大王,始,臣为间谍,然渠成,变秦之利也。此渠引泾水之洛水,泾水含淤泥,途灌四万余顷之地,惠关中一半以上之百姓。泾水起于秦北部山脉,流经礼泉至关中。据图所示,关中西北略高,东南略低。河渠自泾水流入关中之枢纽礼泉起,沿北面山脚向东自然伸展,处于最高地带,灌溉依地形自流,法自然之道,次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