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奇,等下她们会送的。”
这下,把侍书给搞蒙了,还真的会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宝钗差人送来用油纸包好的风干栗子,湘云让人带了一个绣的极精细的香囊。
侍书望着这些东西,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忍不住问道:“姑娘是如何猜到的,先前我在怡红院里,完全没察觉到这些人会送礼看你的。”
“三位姑娘一个赛一个的聪明,知道我受了惊,又怕吵着我安宁,故而私底下让人来送东西给我,想不到彼此都送了。像是宝玉的话,他心思细腻,又与我比较亲近,送份燕窝粥也在情理之中的。”
她说到这,将她们送来的东西细细想了想,倒也很合适各自的习惯。梨汁差不多喝到碗底了,燕窝粥等凉了再吃,她伸过手要去拿一块板栗,咬了一口,越嚼越得味。
忽然,门外传来熟悉的喊声:“这屋里头的人都踩我儿子也就罢了,想不到你也踩到我儿子头上。”
不用想,两人也知道,这喊话的人是赵姨娘了。她站起身,让侍书去开了门,看到赵姨娘来势汹汹走到门槛,笑着说道:“姨娘为何如此生气,我竟然一无所知。倘若真有人踩你儿子头上,我定会替你出这口气的。”
要说她知不知道赵姨娘在说谁,当然是知道的,可知道归知道,这戏还得演下去,总不能白让赵姨娘唱起了苦情戏。
赵姨娘年纪虽大了,但到底养的好,平常只管骄横闹腾,又不管家事,此刻面上露出几分却意,委屈的应道:“此事除了你,还能有谁,还会是谁。我现下还能找谁,出这口气。”
“贾环落水一事,是他咎由自取。姨娘想将这罪推到我身上,可是分明有些无赖了。”她脸色一变,直愣愣看向赵姨娘。
赵姨娘何曾见过探春这等架势,气势本该软了下去,又看到卧榻附近还有吃的几乎干净的碗,燕窝粥,风干栗子等东西,没由来一股无名火。她径直走到卧榻前,指着这些吃食,怒道:“他被你弄得下了水,躺在床上,面色苍白还在瑟瑟发抖,说着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滴水未进。你倒好,活的逍遥自在,还从厨房里费时力做燕窝粥来。姑娘,向来作威作福,可真是做惯了。”
“他怀着坏心,想将我推落入莲池之中的事,姨娘对此毫不在意,如今,我吃了点东西,就如此气急,言语刻薄,让我难堪。姨娘口口声声一句一句姑娘喊着,又何曾拿我当人看,到底是拿我当了笑话。”
第一章 风光大嫁
赵姨娘哪里还肯听她说,当即又呛道:“姑娘这口舌再利索,也不过几日光景罢了。我来之前,可是听人说了,南安太妃想将你收为义女后,嫁到海南周家。我且容着你,看你笑话。”
“等着看我笑话如何,不看又如何,你现在寻思我到了姑爷那边,大不如意,也未免早了些。”她说完后,颇有些无奈盯着赵姨娘。怪不得赵姨娘在贾府不得心,都在她跟前早早放狠话了。
赵姨娘反而对此起了心,误以为说中了探春心事,自顾自的又补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姑娘到底是远嫁的,无亲无靠,少不得要伏低做小,也算你的造化了。你在家里压着环儿,让他出不了头,等你走后,可就又不一样了。”
她说到兴头上,也不想理探春了,直接转过身,离了秋爽斋,回自己屋里分享这等喜事、
侍书莫名其妙的看着赵姨娘离开,疑惑的看向探春说道:“姑娘,你听着这些作践人的话,就不气吗?”
“她老糊涂了,我们要计较,也不急于一时。”她打了个哈欠,继续看书,啃板栗了。风干的板栗香甜而不腻,别有一番滋味。
等看完这一页,她留在贾府的时日不多,少不得也趁着天黑,该去其他地方走动走动,至少要去给贾母请个安。
此刻,鸳鸯正在给贾母锤背,而贾母闭目眼神,觉得有些乏意。她见着天渐渐黑了,也知道该吃晚饭,推了推贾母,小声说道:“老太太,差不多要吩咐下面的人备晚饭了。”
“你去吧,”贾母睁开了眼,吩咐完后,又唤住鸳鸯,继续补道,“你去厨房后,再去秋爽斋走一趟,让三丫头过来陪我吃顿饭。”
她话音刚落,门外就有人喊道,“探春到了。”
贾母面上一喜,忙让人将探春带进来,就留在这坐一坐,一并吃个饭。
探春进屋时,听出贾母语气的喜意,也知晓贾母正盼着自己来,笑着道:“难得老太太高兴,我就留在屋子里,陪着坐一坐,沾沾老太太的福气,吃些老太太房里才有的菜。”
“你呀,想吃就常来吃,以后可难得吃上一回了。”贾母说着说着,就有些说不下去了,不由得叹了口气。
她见到鸳鸯在一旁,还忙不迭的招呼其他人上菜,转眼的功夫,就摆了一大桌菜,想起今日南安太妃到府上说亲之事,不由得百感交集。
贾母见她沉默,又开了口说道:“方才,我跟你母亲议过你的婚事了,差不多定在清明节这一天嫁过去。你且留在家里一天,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