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半年来,为了供应朱温的大军,罗绍威祖上几代积蓄都已经全被掏空,罗绍威甚至懊恼的对亲信说:“合六洲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铸成大错的罗绍威,自然不能让朱温再在魏州住下去。
但罗绍威也不敢撵朱温,于是心生一计,决定祸水东引,开始鼓吹朱温称帝。
在罗绍威的拼命鼓吹下,本来打算等自己定了天下再称帝的朱温,觉得用称帝这个办法抵消此次的出师不利也不错。而此时他的身子也慢慢好起来,于是朱温终于决定回去称帝。
罗绍威知道朱温打算走后,忙送了朱温一笔称帝贺礼,然后欢天喜地送走了朱温和他的十万大军。
得知朱温终于走了,刘守文也放心了,刘仁恭更放心了,和儿子见了一面,勉励了刘守文几句,刘仁恭就将那凑起来的二十万大军解散,然后回大安山,接着玩自己爱妾去了。
*
平州城内
冯道一边把今年所有的收入登记造账,一边思考着平州的规划问题。
如今平州城里不仅有犯人、有俘虏、有男、有女、有粮食、有羊、有马,还有开垦的大片土地……诸事烦杂,如果这么放任下去,只怕会混乱起来。
冯道想了想,打算给平州城立个规矩。
冯道先把所有土地统计出来,打算按人口分给这些人,然后把这些人按五户编成一排,二十排编成一里,每一里,也就是百户,选一能干的人为里长,然后让他收税,这样以后就不用他带着人种地了,这些人想种什么种什么,只要按一定份额交税就行了。
既然要交税,那就需要粮官,冯道决定亲自去看看,选个精于账目又清正廉洁的人来担任。
不过这里都是犯人,只怕这样的人才很难找,不过冯道不在意,他可以找品行好的自己教啊!
既然分田了,那各自生产,只怕就无法避免纠纷,冯道决定再找个性子正直的人,把他培养成管狱讼的官。
有了田地,又有了自由,这些人肯定还会成亲生子,冯道想了想,又添了一个管户籍的官。
成了亲生了孩子,若是生活富裕,只怕会想让孩子读点书,冯道想了想,干脆建个孔庙,看看犯人中以前谁家道中落,读过书,让他来做夫子好了。
………
刘雁郎惊奇的发现,一个冬天过去,他的平州城居然从军营变成真正的城了,城中有衙门、有百姓、有集市、有孔庙,虽然人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而他的将军府,居然也多了一个名,刺史府,只不过刺史不是他,而是冯道。
虽然这些名头都没任书,可是刘雁郎还是想说一句。
乖乖,二十五岁任一州刺史,年轻人,厉害啊!
第16章 刘守光囚爹自立卢龙节度使
将军府/刺史府后院
刘雁郎从外面端了个火炉,又拿了一个铜壶,然后宝贝的从卧房拿了一个盒子,就大刀阔马坐在堂屋烧起茶。
“咦,好香的茶!”冯道从外面走进来,轻轻嗅了嗅,顿时赞道。
“你这家伙倒是鼻子灵,我刚开始煮,你就来了。”刘雁郎看着掐着点回来的冯道,哭笑不得的说。
“什么好东西,值得你巴得这么紧?”冯道伸过头看了看,有些疑惑,“这个好像不是茶饼吧?”
“当然不是茶饼,要是茶饼老子会看那么紧,”刘雁郎看着煮好了,小心的提起铜壶,倒了一盏,递给冯道,然后又给自己倒上。
冯道双手接过茶,先轻轻嗅了一下,然后慢慢品了一口,脱口赞道:“好茶,香气四溢,唇齿留香。”
“就知道你是识货的!”刘雁郎对冯道竖竖大拇指,“这是当初来边关一个生意人送我的,据说是南方那边的一种名茶,我虽然没记住名字,可也知道是好东西,所以闲的时候就拿来解解馋。”
“难怪这茶这么好,”冯道点点头,小口轻撮起来。
刘雁郎喝茶却没冯道这么好性子,他直接把茶吹了吹,等稍微凉了,直接一饮而尽,然后就倒第二杯。
冯道看着刘雁郎牛嚼牡丹似的,又看看旁边的大铜壶,突然有点心疼他盒子里的那点茶了。
不过说不定这么喝对刘将军来说也是一种乐趣,冯道笑了笑,接着蹭刘雁郎的好茶。
刘雁郎看着冯道只是瞥了一眼他的茶盒,却什么都没说,顿时心情大好,他以前喝茶其实也不是小气的人,也常请别人一起,只是别人一看他这喝茶法,就在那一个劲的摇头牛嚼牡丹啦、暴殄天物啊,气的他后来喝茶就再不叫人了,甚至自己偷偷喝。
他就爱大口大口喝茶怎么了!
谁规定喝茶就得一小口一小口品了,他老刘就是个粗人,干嘛非学那帮文人那样一点点品。
刘雁郎心情大好的又给冯道添了一杯,问道:“你不是去前面处理官司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冯道喝了一口,“处理完了,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