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玉暖生香草木荣 > 分卷阅读1
    玉暖生香草木荣

    作者:安于器

    序言

    在离国,听到闽南两个字,每个官员脑子里就会先蹦出三个字:苦差事。至于为什么,随便在街上拉个人都能告诉你:海盗猖獗。

    只不过今年,离国上下都在大肆传颂一件事,闽南的海盗被招安了,直接改编成了离国的海军,恐怕几十年之内闽南的百姓不用再受贼寇侵扰。

    于是促成这件事的闽南府君杨晧杨府君,一跃成了老百姓心中的英雄,地位更在战神镇西侯薛勇之上。

    杨家这位杨老爷是怎么坐到闽南府君这个位置的,如今说来还令人唏嘘不已。

    当年杨家也是京城的老牌世家之一,前朝太傅正是杨家的祖爷爷。这位老爷子百年之后,杨家便再无出彩的后辈,直到杨家费尽心力和江南贾家结了亲。

    而这贾家,历来都是文士清流,从不与官府接触,一心钻研学问,在离国名士中声望颇高。

    杨家说是与贾家结亲,娶的却也不是正经贾家女,而是贾家这一代家主收的义女,自小便在贾家学堂之中长大,文采更胜男儿。

    这位才女便是杨晧的母亲,杨晧自小由母亲培养,杨家虽无能人却有足够的财力,如此倒真将这个孩子培养成材了,只不过骨子里全无杨家人的圆滑世故,反而将母亲的清高孤傲学了个十成十。

    好不容易十年寒窗一朝成名,皇上钦点的探花郎,杨家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当朝丞相看上了这位年轻的才子,想要上门提亲,杨老爷正要答应,没想到杨夫人二话不说就拒了。杨老爷一脸喜意僵在脸上,杨夫人面无表情上前行礼,出口成章地把上门做媒的礼部尚书邹用夫妻俩一起‘请’了出去。

    尚书大人听得云里雾里,晕晕乎乎回府捉摸了三日才好不容易想明白。杨夫人说了一刻钟不带喘的,其实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我儿子如今一事无成配不上丞相女儿。

    尚书大人想明白了,赶紧去丞相府报信,丞相大人冷着一张脸:“邹大人这三日病假,不会都是在琢磨杨夫人说了什么吧?”

    邹尚书一脸讪讪:“杨夫人当日引经据典好一番说辞,下官这三日确实……”

    丞相气得一拍桌子:“邹大人有时间看闲书,不如好好看看朝廷邸报,昨日杨晧便已经离京任职去了,闽南那种地方本官的女儿怎么可能跟着去受苦?!”

    邹尚书一愣,闽南?再怎么说探花郎也不该是这个下场吧?

    丞相看着邹尚书的表情就知道他完全不知情,心里更是来气:“谁知道杨家人失心疯,居然走通了贤王这条路,前日宁王在圣上面前一力举荐。呵,还以为他杨家如今是好不容易才冒了头,原来早就暗地里搭上了宁王。哼!之前真是小看他们了。“

    邹尚书听得心里咯噔一下,先皇后六年前生产血崩,宫中忙乱一夜好不容易生下来个公主,皇后只来得及看了一眼就去了。

    如今圣上唯有三子一女,贤妃所出的大皇子宁王已经出宫分府,王妃人选都定了;德妃所出的二皇子端王如今也到了年龄,端王府现下正在督造;淑妃膝下的三皇子还是个三岁稚儿,如今连个封号都没有。

    圣上不重女色,后宫三妃都是生子之后才晋的位份。

    先皇后诞下的公主如今养在萧贵嫔身边,原本萧氏不过是先皇后身边一届女官,先皇后有孕时得封才人,后来当今念在萧氏对先皇后一向忠心,便将公主交给她抚养,只不过凭她的出身,贵嫔便是到顶了。

    邹尚书想了这么一圈,心里一凉,身为圣上的长子,宁王确实颇为出色。这两年在朝政之上见解虽然略显稚嫩,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府里养了不少门客,平时也常去六部走动,颇为好学。

    如今丞相听说杨家与宁王有牵扯便如此生气,莫非……他想起来德妃好像是跟丞相有点亲戚关系,邹尚书咽了咽口水,他侄子娶的是丞相门生的妹妹,乍一看他与丞相没什么牵扯。

    如今丞相这是要站队了?这这这,如今后位上那位也不知还能拖几年,他还不想这么早就下注呀!

    可如今他知道了丞相这么大秘密,此时要是不表态,他不会今日连丞相府也出不去吧?他还有好些礼部的典籍没看完呀!还有好几个古礼的仪式未及与圣上商讨呀!去年酿的酒他还没来得及喝呀!他他,他还不想死呀!

    邹尚书一张圆脸由红转青,由青转白,丞相见他这幅样子就知道他想多了。

    其实他气的不过是杨家不识抬举,据手下人回禀,自从他对外透露出想要结亲的意思,杨家那个小子就想方设法在宁王经常出入的地方大谈自己的政治理想,几次提到闽南。

    前些日子闽南有几个县刚经历了一次海盗洗劫,正有个县令的位置出缺,也不知杨家人是怎么得到的消息,难不成他们在吏部还有人脉?

    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礼部尚书去提亲的第二天宁王就入宫面圣了。

    原本不过一个县令,用不着圣上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