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渚渚入我怀 > 分卷阅读17
    r />  提问还在继续。

    像是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难倒沈可居一样。

    这件文物她很熟,曾经看过很多遍。她知道这件文物是哪个朝代的,知道内容与什么相关,也知道刚刚沈可居说的“反切”注音法,这是他们中文系必修课的内容。

    可若是要她像沈可居一样逢问必有答,她做不到。

    也正因如此,沈可居他是那样迷人,像是一部百科全书,让人恨不得在他身上装一个搜索引擎,又因他声音动人,巴不得那些在他身上搜索出来的结果都由他朗读。

    付沚悄然离开。

    付沚遇到了一位背包客,五六十岁的样子,看起来很精神的小老头儿。

    起初,是付沚讲,老人家在听。

    到后面,则是老人家反客为主,付沚在听。

    老人家颇爱米芾的字,而这间展室恰好有米芾的书法石刻作品。

    “小姑娘,平时有没有练毛笔字?”

    付沚如实道:“有练。”

    “依照什么?”

    “照着字帖。”

    老人家的口吻像是在和自己家的孩子说话一样:“小姑娘,练字光看字帖是不够的。练字要看碑文石刻,这刻得深的地方说明运笔至此处用力足,刻得浅的地方则说明用力轻,字帖太平面,还是碑刻立体些。”

    “你看这儿,就比这儿用力要足些。”

    付沚点点头,心里默默记下。

    耳畔传来熟悉的声音,偶尔和老人家的交错,付沚却没有去找去看,只听老人家说的。

    今天不一样啦,她不能去找,因为她不是游客,而是讲解员。

    老人家边走边说,见付沚听得虚心认真,便越说越来劲。

    走着走着,老人家突然说要休息会儿。

    两人坐在一棵石榴树旁的石凳上,夏天结的小石榴现在还留在枝头,却早已停止生长。

    付沚偷偷扭了扭脚腕,有点酸。

    做完这个动作,付沚才想起来,在展室里边的时候她好像也无意之间做了相同的动作。

    她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身为常年徒步旅行背包客的老人家会突然说要坐一会儿。

    老人家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个大保温杯,拧开瓶盖放在石桌上倒了点儿水:“带水没?”

    “没。”忘记带水了,不说还好,这下见他在喝水,付沚倒有点口渴。

    老人家掏了掏包,在付沚面前摊开掌心:“给。”

    一颗胖大海,包在透明的塑料包装袋里。

    前几天淋了雨着凉了,付沚好得差不多了,今天也只咳嗽了几下,都是背过身动作很小。

    “我这儿也没别的水杯的,年轻人保护好嗓子,没必要跟谁都把毕生所学都拿出来,”老人家把胖大海放在付沚这边的桌子上,想起什么,轻哼一声:“可别像我家那老太太,我今早跟她视频,她正愁感冒了没法子出去唱歌了。”

    态度虽这样,可是话里无不透露着爱意。

    付沚笑笑,原来老人家以为她是讲解讲话太多不注意保护把嗓子讲坏了。

    把毕生所学都拿出来?付沚心想,截止至今,她的毕生所学或许还不及某人的冰山一角。

    “本来就没学过多少。”

    “小姑娘谦虚得很嘛,”老人家笑笑,“你讲得不错的,尤其是说在文物里又发现几件文物那段。”

    话落,付沚身后匆匆走过一个人,那人看了眼这边才走,付沚却没发现。

    老人家说的那块碑由四面拼合而成,是个空心碑,里边藏了几件文物,被发现的时候也算是震惊了学术界。

    这是她曾经听沈可居给别人说的,是讲解稿上没有的,算是从沈可居那儿“偷学”到的。

    “您谬赞了。”

    直到老人家马上要出了博物馆还嘱咐付沚,如果练毛笔字,要珍惜现有的条件多多看碑,多多研究字中笔画的粗细轻重变化。

    那胖大海,付沚本不想收,但在老人家的一再要求之下,付沚看着自己掌心这颗被推来推去的胖大海无奈笑笑。

    回去一定不辜负老人家一片好意,泡水喝下。

    也是到最后,付沚才知道,老人家从四川过来,已经是第七次专程过来了。博物馆里,他对于他感兴趣的文物,知道的要比付沚多多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人家不吝啬自己的知识,和付沚分享了很多;却也不狂傲,向最好的老师——碑刻虚心请教。

    付沚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在老人家出博物馆之前请老人家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随意留句话,算是个纪念。

    她今天学到不少。

    老人家写的是“继续努力”四个字,落款写得很有自己的风格,却也十分潦草,以至于……付沚完全认不出到底是哪两个字。

    送走老人家,付沚迎来了她自实习以来最庞大的一个队伍——一家四口。

    这对夫妻有一儿一女,大儿子初中样子,小女儿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