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什么,只是脉脉地看着他,渐川把这个举动理解为鼓励,于是从善如流地吻了她。两个人都是第一次接吻,渐川的技巧虽然欠缺,却学习天赋极强,很快便掌握了接吻的要义,起初是试探,紧接着他感受到了回应,便从善如流地迎合,接着是不知饕足的索取。两人分开的时候,珉苏感到脸颊有些烫,心跳也加速了。出了月洞门,两人往宿舍楼沉默地走着,默契地保持了一点距离,假装并无瓜葛。快到宿舍楼下,渐川才说:“明天晚上一起吃饭吧,你是不是晚上没课?到时我和你联系。”珉苏心中一暖,渐川果然对她还是在意的,连她晚上选的课都了如指掌,她温柔地说:“知道了,你也早点回去吧。”路灯下几对情侣依依不舍,珉苏忽然理解了他们的心情。
绯闻总是流传得特别快,虽然两个人都不喜张扬,但李亦超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和渐川求证的时候,渐川痛快地承认了,李亦超吃了一惊,小心翼翼地说:“珉苏什么态度?姑娘脸皮薄,你要是就这样官宣了,她会不会不高兴?”渐川笑道:“别人我不知道,你是出过力的,要是连你都瞒着,未免不够意思。”李亦超大笑道:“那敢情好,我这个媒人是当定了,等你们结婚,我可要当伴郎。”渐川笑道:“你想得也太远了,还是先想想让我怎么谢你吧。”
珉苏原本以为,谈恋爱就是像敏来和阮佳望一样时刻黏在一起,阮佳望对敏来无微不至,常常往女生宿舍送水果零食,自己不喜欢上自习也要陪着敏来上图书馆,宁可在旁边看闲书。但珉苏总觉得两个人之间缺少点什么,大概是敏来读完一本新书,更与谁人说的惆怅,也可能是敏来宁可选择和珉苏倾诉心事,而不是和阮佳望细诉衷肠,珉苏觉得,敏来对未来的期望和规划里并没有阮佳望的位置,在他们的关系里,阮佳望就如同是一个摆设,很漂亮很显眼,却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即使是感情上白纸一张的珉苏,也敏感地察觉到,阮佳望在敏来的生活里显然没有丝毫的助力,说不定到了关键时刻,他还会为了自己生活的舒适,牺牲女友的利益。
两相对比,渐川简直是人生路上一盏明灯。和渐川确定关系后,珉苏的生活丰富了不少,渐川正在帮系里导师做一个课题,平时都在图书馆和自习室查资料、写论文,珉苏则努力学习,保持GPA,周末还常常参与志愿者活动,这些事情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两人平时大概一周在一起吃两次饭,周末如果没有事,就会花半天时间出去寻幽觅胜,两人去三里屯的使馆区踩着落叶闲逛,这一带在都市里是难得的清净之地;去后海探访幽静的夜色,那时沿岸还没有酒吧,只有零星几盏灯火,岸边石阶通向水面,他们一个靠在栏杆边,一个坐在石阶上喝着啤酒,珉苏只会喝果汁啤酒,菠萝味是她的最爱,渐川先是笑她酒量不佳,几次下来,自己也爱上了这种风味。他们还去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看历史沿革变迁,东西方文化交汇,一次故宫展出古代埃及和巴比伦文物,渐川十分迷恋,回去之后看了好几部纪录片,查阅奥纳西斯和纳芙蒂蒂的生平,还买了一条埃及风味的项链,硬要珉苏戴上,被珉苏勒令退掉,还笑话了他好几天。他们在国图改造之前去了好几趟,渐川有个亲戚是国图的管理员,带他们去看过一次内部阅览室,他们尽情领略那些闻名未见的古籍珍品,内心十分充实富足。
敏来选修了第二学位,周末也要上课,加上校广播台的工作和本系的繁重课程,在宿舍的时间也就剩下洗漱睡觉。她和珉苏的有限交流仅仅限于一道拎着塑料篮子去澡堂洗澡和去食堂吃早饭,说起各自的感情生活,珉苏觉得阮佳望虽然不热爱学习,但在广播台一起做节目还算卖力,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颇为精干,人无完人,敏来懂得欣赏他的优点也就够了。珉苏和渐川确定关系后,对高冷如冰山的渐川,敏来维持了一贯的八卦精神。珉苏有时也好奇,敏来为何找一个各方面明显不如自己的男生,她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对有些女生来说,心理上的崇拜和仰望,比不上现实中的照顾关怀来得更为实在直接,敏来也曾经在宿舍的卧谈会上感慨,与其和优秀的男生在一起,加紧脚步一路小跑,还不如掌控人生的节奏,做更好的自己。
校园里的榆叶梅和垂丝海棠开得正盛,一本经济学界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eic literature静静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黄焕勉教授的办公桌上,黄教授推开绿色的纱门进来,坐在桌前翻阅杂志,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认真看完,忍不住又翻到第一页去看作者介绍,第一作者是P大经济学院杨秉钧教授,第二作者是P大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陆渐川,渐川执笔的部分他反复看了几遍,把陆渐川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决定下次开经济学年会的时候和P大的同行打听一下。
陆渐川对此一无所知,大二下学期开始,同学们的生活轨迹差异凸显,有打算本科毕业就找工作的,只需按时上课拿到学分,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实习上,有些则开始为考研或保研做准备。渐川也和珉苏认真探讨过这件事,珉苏觉得在国内的大环境下,本科毕业如果没有背景,很难找到好工作,要想进大企业,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