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谢家金堂(嫡幼子) > 分卷阅读22
    得平静了些,却变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们从京城出来,也就才两三个月,是有什么大事,竟然连争抢这样的话都出来了。瞧那意思,若不是因为隔得太远,姐夫也是有些心动的。

    究竟是什么大事。

    金堂心里痒痒,第一次觉得,离京城太远,原来是有这么大的坏处的。

    虽然有邸报能知道京中大事、政令,可到底邸报篇幅有限,许多事情甚至连邸报都不会上。

    一些京城寻常百姓都知道的消息,到了地方上,竟也成了难得。难怪大皇子二皇子将姐夫排挤出京后,就不觉得他有什么威胁了,只要姐夫不想着回京,他们俩还是能做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的。

    过了约莫半刻钟,金堂早饭用的差不多了,那人才匆匆从外头进来。

    金堂立刻期待的看向他。

    “殿下说了,一日之计在于晨,成功之计在于勤,先前说好了今日习字,便半点不能少了。”

    金堂的脸立刻就垮了下来,他故意把说话的声音拉得很长:“我知道了……”

    “姐夫的客人走了没有?”金堂不顾形象的直接趴在桌上,只抬了抬眼皮,努力的去看那小厮。

    “殿下在书房等您。”

    得,没直接说人走没走,可既然姐夫都等着了,就说明书房只剩下他一个了。

    金堂叹了口气,慢悠悠的坐了起来,同一旁的青梅道:“青梅,我觉得这凳子有黏性,叫我不能站起来。”

    对面小厮愣了片刻,很快反应过来,有些绷不住脸上神清,青梅却早已经习惯,金堂时不时来这么一句。

    青梅上前,直接将金堂抱了起来,放到地上。

    “唉,我的腿也是软的,”金堂用尽可能慢的步伐慢慢往书房走。

    可他吃饭的地方离着书房统共也就几步路,他很快就到了书房门前。

    他扒着门框往里看,李恪正坐在书桌前,摊着纸,不知道在写些什么。

    “探头探脑的做什么,还不快进来,”李恪分明没抬头,却像头顶上长了眼睛似的,对金堂的举止,一说一个准。

    “哦,”金堂故意拖得长长的音,走到李恪面前。

    路过书桌时,金堂条件反射的看了一眼,却发现满篇都是忍字。

    李恪见他欲言又止,放下笔,问:“有什么想说的?”

    “姐夫,爹说了,忍字头上一把刀,还是开了刃的,专伤自己不伤人,所以遇到事情,除非真没法子的,否则千万别忍,”金堂顿了顿道,“你要是缺钱,尽管和我说,就算买了宅子,我也还有钱的。”

    李恪轻笑一声:“就你歪理多。”

    随后他又道:“方才你在外头都听见了吧。”

    “听见?”金堂做出思考模样,而后恍然大悟,“是听见了两句,不过也就是你们说京里闹得厉害时听见两句,旁的,就真不知道了。”

    “也够了,”李恪叫金堂坐到了凳子上,一边翻今日给金堂备下的字帖,一边道,“皇上有意封禅泰山,却没想亲自前去,如今京中,正争这个代天子封禅的名头呢。”

    金堂闻言,眨眨眼,一副懵懂模样,道:“姐夫同我说这个做什么,是不是你也想去,但是没银子?要多少,我回去给你拿!”

    作者有话要说:  卡了两天,总算是写完了orz晚安!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桃实 29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十三章谢家金堂

    “说来还真有这么一件事,要向金堂你借银子,”李恪道。

    “什么?”金堂立刻坐正了,等着李恪说话。

    “先等我把信写完,”李恪说着,便放下了手里给金堂寻来的册子,另外铺开了纸张。

    笔墨都是现成的,李恪只需提笔就能写。

    金堂有些好奇李恪想写什么,悄悄蹬掉鞋子,踩在椅子上,手撑着桌面去看。

    许是李恪并不在意会不会被金堂看去,他并没半点遮挡。金堂很容易猜出,李恪这是在草拟一份给皇帝的信,重点无非是三点。

    这头一个,自然是写我作为儿子,对父皇您十分想念,想念得都有些瘦了,前些日子我的妻子孩子从京中回来,同我说了您的近况,我知道您身体康泰,心中也十分高兴云云。

    金堂边看,边忍不住在心里反驳。姐夫的确是瘦了没错,不过确实因为苦夏,不大能吃太多东西,所以才瘦了。至于什么十分高兴、想念,金堂毫不犹豫的认为,这一定是场面话。

    其二就说,他瞧见邸报上说,皇帝有意封禅泰山,乃国之大事、幸事,如今四海升平,俱是皇帝之功,理应承禀上天。

    这最后一点,则是表明,他不会回京而是会在封禅那天,在远方的颍州祷告祈福。

    “姐夫,你不回京啊?”金堂心里也觉得不回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