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谢家金堂(嫡幼子) > 分卷阅读23
    件好事,却架不住嘴上总要多问这么一句。

    李恪重新斟酌词句,将原本朴实的话语,润色一番,成了一封满是奉承话的折子。

    金堂看完之后,忍不住暗暗想道,要是姐夫当初在京中时,能像现在这样拉的下脸,恐怕也不会被皇帝默许放逐到颍州来了。

    巫蛊二字,在什么时候都是不能提及的话题。一旦犯了忌讳,都是能让皇帝狠心杀子的重罪。

    像姐夫这样,只是放逐,却没被过于克扣,甚至母亲亲妹仍旧高高在上的,只在于谁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罢了。

    可就算知道,却也到底比不过有心人的算计,和皇帝的忌惮、疑心。

    其实李恪要回京,说难也不难,最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

    “不急,”李恪道,“再等一等。”

    谢斓刚为李恪奔走一回,没能取得一个好结果,李恪短时间内自然不会再次将回京之事提上议程,除非是有千载难逢的机遇。

    金堂很快想到了这次的泰山封禅一事。

    若大皇子二皇子能就此互相消耗,再秘密派人从中挑拨,让皇帝厌烦了他们,李恪回京的路,说不定会顺畅许多。

    李恪收好折子,重新看向金堂:“咱们该品今日的字了。”

    金堂听了这话,下意识做了个不高兴的表情,才从凳子上跳了下来,规规矩矩的穿好鞋子,重新坐了回去。

    今日本就耽搁了一阵,兼之金堂心里反感,两人反倒花了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在这上头。

    李恪叫人送了金堂去和谢父他们会和,自己则拿着金堂写的字翻看,不时满意的点头。

    虽然金堂总不得劲,可这小半月下来,金堂的字和习字之前,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他如今在写字之时,会下意识构建出一个骨架。基本受年龄及力道所限,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却已经算得上可圈可点。

    --

    那日金堂到底是赶上了最后一会儿逛宅子的时间,不过不管是谢父徐氏,还是最后去的金堂,都没相中那宅子。

    三人用的东西,从来都是精品,眼光自然要比旁人高上许多。

    那装修妥帖、又难得便宜的宅子对常人而言,十分难得,对这一家子来说,却还不如一所形制合适的空宅,毕竟他们谁也不差钱。

    宅子的事还没消息,金堂习字的事,倒早先一步结束。

    往后不必日日到李恪书房报到的金堂,很过了几天睡到日上三竿的逍遥日子,才觉得有些无聊,应下了同李恪一道出门,看他新借出去的这笔银子,如何花用了。

    “睡醒了?”

    这回走得有些远,李恪就没太早喊醒金堂,容他换了衣裳,在马车上补眠。

    金堂揉了揉眼睛,左右看了看,还带着朦胧的睡意问:“姐夫,怎么不见铮儿他们?”

    “他们在后头那辆车上,”李恪道,“他们正忙着念书。”

    “这都出门了,还念什么书,”金堂不明白。

    “我没说吗?”李恪想了想才道,“许是我忘了,咱们去的是一位名士办的学堂。打从我来了颍州,他们俩便一直在这里读书。”

    李恪再怎么说,也是继皇后之子,幼时也是被宫中大儒围着教导。能得他称一声名士,必然是有真本事的,更不要说李恪愿意让两个儿子都在这里上学了。

    若那名士是个庸才,李恪根本不会送孩子来,还一送就是两个。要知道,李恪也就这么两个儿子。

    金堂听过便罢,也没深究,总归他是没想过要来进学的,自然不觉得自己需要深入了解。

    “那他们是得多看会书,万一在老师考较时答非所问,只怕是要被罚了,”金堂说着又问,“他们老师,总不会爱罚抄书吧?”

    “这位倒是鲜少罚抄书,”李恪道,“他多是随意指定策论或是书给人看,而后叫写上一份读后感罢了。”

    “这法子好,”金堂道,“早就已经学会了的书,有什么好抄的,倒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些新的,这位老师可真是有趣。”

    “的确不错,”李恪没说什么叫金堂考虑考虑,一道念书的话,只道,“等今日过后,他们两个便要住在这边村子里,方便上课,就不能陪你了。”

    “啊?”金堂这些日子早习惯了两个外甥陪他的日子,陡然告诉他以后得一个人玩,他还真有些失落,不过两个外甥都是做正事,他道,“当然是他们进学要紧,我都这么大了,哪儿还要人陪。”

    李恪笑着揉了揉金堂的头发,道:“是,你长大了。”

    “从府里过来,也就半日路程,并不算远,村子里又修了咱们府里的宅院,你若是想他们了,时常来看他们就是。”

    ☆、第十四章谢家金堂

    马车又行了一阵,进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停在了一所黛瓦白墙的院子前。

    许是才粉刷翻新过,院子看上去干净整洁,连院坝里的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