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我把我的美术本给你随便撕!”我闻言,成交。
杨柳快速从桌子里拿出他的美术本子,放我桌上。我撕了两张,一张给他,一张我自己用。我一边示范一边说:“先这样,90度对折这个角……”
杨柳按指示做,非常认真。一步一步,两只纸鹤马上就要完成。把纸鹤展开的时候,他没有看清,看我已完成,着急道:“等下等下,这里怎么拉?”
“看好了,这样。”我拿过他手中未完成的纸鹤,慢慢地翻着纸鹤的翅膀,翻一下,给他看一下。
“然后,做嘴巴。这样压一下,折拢。”我说,把鹤的喙折出来,给他看。
“哦!那怎么变立体呢?”我抓住两个翅膀一拉,说:“看,这不就成了吗?”
“还真是噫!”杨柳赞叹。
我把他折的这个纸鹤,递给他。他却抓起我折的那只说:“我要这个,好看点。”。其实都是一样的,我无所谓地笑笑,又将递给他的纸鹤拿了回来。他不忘叮嘱:“你要保存好!这可是我折的!”
我笑:“小气!”看他喜滋滋地把那只纸鹤,小心翼翼地夹进书里放起来。他和刚才保证好好学的样子一样,说:“我也会保存好的。”
我说:“随便。”
“杨柳依依”被叫了三年,我们彼此却除了毕业照,连一张留住的相片都没有。而毕业照,还在某一天不知所踪,干净彻底。我竟然凭着回忆,岁岁年年。
杨柳,你在哪儿?
第3章 青山镇
(一)
一九九五年秋。
9月1日,安静了一个暑假的青山镇突然热闹起来,车站内外,大街上,全是从各个地方前来报道的学生。这个山里的镇子因为有青山二中在,比附近的几个小镇繁华了好几倍。
镇上有条溪水,蜿蜒盘绕。溪上有两处桥。一处叫青山大桥,那家在溪水最宽处,桥头各有两株上百年的黄桷树,枝叶茂盛。桥上,车来车往,灰尘滚滚。还有一处石拱桥,没有名字,在镇外,桥头立了株杨柳树,柳丝都垂到了水面上。
我,柳依依,是第一次踏进这个镇子。我父母背着铺盖扛着木箱子跟在我身后,我背着书包跟着人流往前,走进了青山二中的大门。
未来三年,我将在这里度过我的高中生活。
这里人多得要命,吵吵嚷嚷,学生跟发癫了一样跑来跑去。报了名,看了分班榜,看了宿舍安排,我和我的父母一起去了女生宿舍。
回程的车只有一趟,父母放下东西把生活费交给我之后,匆匆走了。
我在乌烟瘴气的混乱中,给自己铺好了床。
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几位新同学——孟雪飞、马桑、朱晓惠、黄梅。
(二)
青山二中的女生宿舍楼就在小操场边儿上,一共6层,底楼朝学校的是小卖部,朝大街的是商铺。二三楼是属于高三党和初三党,四楼属于高二,往上五楼是高一,六楼是初一初二。
校方的目的很明显,把毕业班放在低楼层是为了他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出来学习。年纪小的体力好,爬高楼。每一个新学年都会轮换,一边升年级,一边降楼层。
教学楼也是一样,毕业班的教学楼永远是离食堂最近,四围风景最美的那栋。
良苦用心。
至于学生们有没有感受到校方的关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反正这事儿,是传统,一向如此。延续了很多年了。
所以,高98级的女生宿舍,高一开学的时候是在五楼。不灵活的同学,拧重物上去会爬到吐的那种。不过,习惯就好。
我们基本上都能一口气从楼底一边打闹一边冲进宿舍。
我们班的宿舍靠着楼梯,是一个大间套一个小间。小间是楼梯间的背面。大间6个上下床,两边靠墙各3个。小间两个上下床。全班15个女生,住一个宿舍还空一个铺。我报到在先,选的是小间靠窗的一个下铺。窗户外面是镇上的大街,和对街的商铺。和我成90度排列的另一个下铺是黄梅。我上铺是朱晓惠,黄梅上铺是孟雪飞。我可以和黄梅头碰头聊,朱晓惠和孟雪飞可以头碰头聊。
其他大房间的人,除了沈翠、张玲玲、宋敏、马桑、陈玉燕。其他的,我连名字都不知道,也没兴趣打听。不像陈玉燕,哪儿都能插一脚,哪儿都能打听一回。
马桑和陈玉燕的上下床,在我们小房间的门口,里外聊天都能听到,随时传递信息。
“你们东西买齐了没有?要不要一起到街上去买,我要出去,谁和我一起?”两天后,吃过晚饭,洗好碗从外面进来的朱晓惠对着小房间里的人问。
朱晓惠是一个清瘦高挑的短发女生。眉毛细细的,却是剑眉。嘴唇淡薄,小巧灵动。剪一头短发,有些娇俏,也有些英姿,简洁利落。她的着装是白T恤+蓝牛仔裤。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噼里啪啦就是一堆。她重申:“我要去买个洗脸盆,洗脸洗衣服都方便点。这个破学校人也太多了,每次洗衣服都要抢位置,不然就要等到很晚才排得上。昨天晚上我11:30才洗好衣服!郁闷死我矣!!不行!不行!我必须要买个脸盆!有没有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