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我当时都急哭了!”
我问:“所有人都同意长孙无忌的意见吗?没人帮你说话?一个都没有吗?”
李治叹了一口气,说:“有!但是,你看看这个吧!”说完,他把进门起就一直抓在手里的卷轴递给了我。
我打开一看,又是一份圣旨,大致内容是:“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寺卿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均因与房遗爱交结串通而获罪,流放到岭表。”
李治说:“这就是求情的下场!”
宇文节,时任侍中(门下省的最高长官),属于宰相团的一员,他和长孙无忌一样,都是汉化鲜卑族。那时,“宇文”在鲜卑族中的影响力,仅次于“元”(拓跋)和“长孙”,排在第三位。
那时(永徽四年初),三省最高长官级的宰相团成员没变,还是五人,即:柳奭、高季辅、宇文节、于志宁、张行成。其中高季辅、张行成两人,病情未见好转,太医院的人说,他们可能过不了今年,所以实际还是只剩下三人:柳奭、宇文节、于志宁。
顺便说句题外话,这个张行成,有个亲哥名为张行钧。张行钧家人丁兴旺,膝下有不少孙子,其中有两个,因为我的原因,也加入大唐名人俱乐部,他们一个叫张易之、一个叫张昌宗。这张昌宗有个外号,叫“莲花六郎”……他们的事,以后再说,现在李治正看着我呢,不能再多说了!
在这次事件中,于志宁继续保持沉默,宇文节为房遗爱开罪辩护。于是当时的形势是“一比一平”(宇文节和长孙无忌,各得一分),这时柳奭的意见就非常重要了。李治当时自信地想,朕的态度都这么明显了,柳奭是我一手提拔的,就算不帮着开脱,最起码会学于志宁保持沉默,但是柳奭当时的表现特别神奇,他竟然帮长孙无忌说话,于是比分变成一比二,长孙无忌胜出。
柳奭这一操作把李治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急出了眼泪,可是,眼泪是这个世上最没用的东西,长孙无忌乘胜追击,将宇文节、李道宗、执失思力也给收拾了。
李道宗,回忆一下李治他爸说过的话:“当世名将只有李世绩、李道宗、薛万彻三人”——现在,这三人都登台亮相,只是这处境看着都不太好。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堂侄,李治的堂叔。一生功勋卓著,参与攻打刘武周、王世充、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大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在唐初宗室人物中与赵郡王李孝恭并称为贤王。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道宗因身体不适请居闲职,转为太常卿(掌管宗族祭祀的长官)。从那时起,直到永徽四年(653年)二月房遗爱案止,六年间,李道宗再未过问政事。
说句题外话,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就是那个嫁给松赞干布的大唐公主,正是李道宗的亲生女儿。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出嫁时,正是由李道宗本人亲自护送进藏。文成公主入藏后,为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被传颂至今。
李道宗与薛万彻曾多次并肩作战,与柴令武的老爸柴绍曾是年少一起长大的好友,于是这次站了出来为薛万彻和柴令武求情,所以享受到和宇文节一样的待遇。听说,李道宗与长孙无忌、褚遂良有宿怨。还听说,当年大将侯君集击破高昌返回后,因为没有升任宰相而心怀怨恨,曾口出怨言,李道宗于是向当时的皇帝太宗,发表自己的预测:“侯君集必反”。后来,侯君集果然卷入谋反案获罪被斩杀。
宇文节和李道宗的难兄难弟,执失思力,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执失思力,突厥人。他原是东突厥执失部酋长,东突厥灭亡后,归降唐朝。执失思力因在突厥甚有威望,于是唐太宗派他前往招降浑、斛萨等部族,他不负使命。从此,执失思力受到太宗的信任,多次随军征战,先后大败吐谷浑、吐蕃、薛延陀,成为大唐名将。
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把妹妹九江公主嫁给执失思力为妻。这九江公主是高祖李渊的第八女,所以李治得叫执失思力“八姑父”。九江公主,大概是唐朝第一个下嫁异族的公主。在这次事件中,九江公主未受牵连,但她主动上表请求削去自己的封邑,跟思力一起流放。可惜,流放之后不久,九江公主就死了。
宇文节、李道宗、执失思力这三人,文臣、宗亲、武将,地位和威望,一个都不少,出面求情却都被收拾了,而且还是可怕的流放。在我们那时,流放可是个仅次于死刑的高危刑种,一个不小心就会升级为死刑。三人中,除了执失思力外,其他两人都再也没能回来,其中年老多病的李道宗,死于流放途中……于是,朝廷上下,一片静默!
局面已经很糟糕了,但我和李治都没想到,它还能变得更糟糕。这年九月十三日,尚书左仆射北平定公张行成去世。二十五日,任命褚遂良为尚书右仆射,照旧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掌管选举官吏事——褚遂良是长孙无忌的铁杆粉丝。
还能更糟点吗?答案是:可以。
这年十一月,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