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铲铲!”
醉汉还想上前纠缠,温琰、朗华和秋意拥上去一顿拳打脚踢。
青蔓是斯文人,不动手,只站在边上望风。等他们打完,巡逻的警察听见喊声赶来,几个少年拔腿就跑。
“不好意思,下手有点重。”青蔓礼貌地朝地上哎哟叫唤的醉汉点头示意,话音未落,被朗华抓住手腕拽走。
跑啊跑,跑回打锣巷,上气不接下气,少年们捂住肚子笑弯了腰。
不想回家,四人在巷子里玩游戏,包剪锤,输的去敲刘老三家门,然后弹他脑壳。
刘老三是这里的恶霸,也是有名的耙耳朵,素日凶神恶煞,喜骂街,常醉酒,一醉骂得更凶,连狗都唯恐避之不及。
听说他婆娘最近回娘家了,没人管得住他,温琰不敢招惹,暗暗祈祷自己不要输。
此时风吹云散,月亮探出头来,星星变少,幽暗的窄巷铺着一层清冷月光,石阶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墙角长满苔痕。
“石头剪刀帕子包!”
完了完了。
温琰看着自己的两根手指被三坨石头给捶死。
“好!”朗华为她鼓掌。
秋意道:“不用怕,我陪你……”
话音未落,被朗华拽到后头:“不关你的事。”
温琰可怜巴巴地望向青蔓,青蔓叹气,温柔地拍拍她的肩膀:“去嘛,我们就在后头。”
哦豁,连青蔓也不帮她了。
温琰站到刘老三家门前,其他人躲进拐角,探头打望。
“咚咚咚。”
“哪个?”
“我。”温琰壮起胆子说。
“你是哪个?”
温琰不吭声,继续“咚咚咚”。
刘老三动怒,摇摇晃晃出来开门,醉醺醺骂道:“日你妈哟,批跨卵跨的(废话屁话多),你仙人棺材烂了大半夜来摸老子的门板板!”
温琰使劲吞一口唾沫。
刘老三浑身酸酒臭,眼睛猩红:“做啥子?!”
温琰做出老实懵懂样,指向拐角处:“他们喊我敲你脑壳。”
刘老三随之望去,大吼:“哪个烂贼,给老子站出来,龟儿批手伸得长,老子给你砍断了喂猪!”
温琰趁机抬手往他脑门一弹,同时听见秋意和朗华喊:“跑!快点跑!”
她撒腿就逃。
四个人在刘老三的咆哮声中兴奋狂奔。
好开心啊……
多年后温琰常想,那个时候真快活啊,无忧无虑,打锣巷里每个人都好好的,乱世中努力经营生活,乐观坚强是刻在骨血里的高贵品格。秋意、青蔓、朗华和她,神采飞扬,不知未来为何物,彼此之间还没有猜忌、欺骗、伤害和离愁,如果一切停留在这时该多好?
可惜日子往前推,从不为任何人停留。
第6章
夏季的暑热随夜深人静逐渐消散,温琰躺在我身边睡着了。
每次我们两个一起睡觉,总要聊个昏天黑地,聊到祖母进来提醒我们,已经很晚了,不能这么没有规矩。
在搬入打锣巷以前,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由祖父母严格教养出来的,长辈们都喜欢的那种孩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都是对我道德与秉性的规训,我曾奉之为无上真理。可后来朗华告诉我,袍哥组织竟然也是以“仁义礼智信”划分堂口的,我诧异了,不知该说什么好。他们当真懂那五个字的意思吗?流氓讲文化,荒唐不荒唐?
我的祖父是非常传统的老先生,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极其反感一众文学革命者,认为是在断中国人的根。
“那些反孔教儒家的人,究竟还没弄明白,他国革命,无不靠军事、经济、法律,而新文化的旗手们却要以思想救国,他们口口声声反传统、反文言、反孔教,殊不知以思想救国正是骨子里的儒家!”
虽如此,对于我的教育,祖父却十分开明,他守着自己的坚持与骄傲,但也知道无法撼动时代的进程,年轻人得往前走。民国九年,北洋政府通令全国,小学教材废止文言文,代之以现代语体文,两年后所有中学也开始使用白话文。祖父将我送入重庆最好的教会学校,要求我学洋文,练国语,课后他还会给我教授文言。如果功课做得不好,打手板是少不了的。
朗华不止一次感叹我课业太重,压力太大,生活过于沉闷。可他真的错了,我喜欢知识,喜欢看书,关于书本的一切都让我由衷欢喜,那是人类智慧与思想的凝练,是古人穿过时间与生死前来和我相见,我们高谈阔论,无所不及,其畅快和满足,文盲又怎能体会呢?
(嗯,朗华,我没有骂你的意思……)
也许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又或是无意中流露的矜持孤僻不招喜欢,在学校我没有交心的朋友,从小如此。甚至曾经有同学在我经过的时候用鄙夷的语气说:“你看她装模作样的,好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