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事老伯跟我说了,师傅死后他的两个师弟就和他翻脸走了,老伯告诉我说,他和二秃子和大海也就是那时候认识的,大海就是那晚四合院我见到的那个老头,当时大海和二秃子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生意,那天老伯路过那户人家,正好碰到他们两个,当时他们两个是被厉鬼针对了,三四只厉鬼围住了他们两个,那是给他们下的圈套,他们两个是被埋伏了!
老伯眼看他们两个不敌,二话不说就去帮忙了,最后拼了个鱼死网破,三个人都受了重伤,那几只厉鬼也被消灭了,从那以后三个人就好的如同亲兄弟一般,走南闯北,很快手里也宽绰了起来,也就动了金盆洗手的心思,毕竟这东西是逆天而行,终究还是会损害自己的命宿,搞不好到了地府还要受罪。
就在三个人准备金盆洗手的时候,一件东西让三个人直截了当的将放手不干的想法抛之脑后,那件物品就是昨晚老伯和大海老头说的血玉!
这件事情的源头还要从二秃子偶尔获得的一张锦书说起,上面记载了这块血玉的来历和涌出,据那张锦书上面记载,这块血玉是方面秦始皇坐下第一大将的玉佩,由于常年浴血厮杀,所以让这块血玉有了变化,都说血养玉,其实这话一点都不假。
那块玉吸食了那些战将的鲜血,成为一块红的发黑的血玉,并且能够召唤引兵,那些引兵就是血玉吸食的血主,自此那位大将越战越勇,而秦皇的统一之路也一帆风顺,锦书上说,如果没有那块血玉,恐怕秦国不可能那么顺利统一六国!
这个故事若是放在平常人耳朵里,肯定是当做一个传说就过去了,可是老伯他们三个却知道这块血玉非同一般,如果得到这个东西肯定能让自己的后代吃喝无忧,于是三个一人一拍即合,脑袋一热就往锦书上记载的那个地方去了。
锦书上记载,那位大将最后一次是在一座大山里围剿一个国王,可是从那以后却再也没有出来,秦王派人将整座山搜了一通也没有找到人,不仅那个大将军不见了,就连那些残军也都一同消失了,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这锦书上只是记载了血玉的故事,和血玉最后消失的地方,其他的相必这个锦书的作者也不知道,老伯他们三个赶到地方发现这里是个风水中的至阴之地,阴气很重,按理说这里应该是孤魂野鬼的聚集地,可是他们发现这附近的小鬼宁可藏在别的地方也不肯来这里,所以三个人一直认为,这里肯定有古怪,但是想到锦书上记载的那些阴兵,几个人也没干贸然行动,搭了个帐篷在附近踩点观察。
老伯说,在他们去那的第三天晚上,老伯说他记得很清楚,那晚他们三个在帐篷里睡觉,自己被冻醒了,刚开始他没多大感觉,可是等到意识清醒过来,他发现这哪里是夜里的冷风,这刮得明明就是阴风!
老伯摸索着出了帐篷,发现很远的一个山脚那有灯光,而且还有几十个人在那里围着,离那些人不远处还有一些火光,老伯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这里荒郊野岭,附近几十里内根本没人,怎么今晚来了这么多人,于是老伯也没敢开灯,抹黑将那两个人叫醒,把事情和他们两个一说,他们也是很惊讶这里会有人开这。
那个大海当时想会不会是有人同样知道了血玉的存在,并且还有找到血玉的办法?老伯当时也认可这个观点,毕竟他们来这里有两天了,这么重的阴风的确有些古怪,那个二秃子有点坐不住了,说要跑过去来个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老伯当时直接说不行,他们人太多了,万一被发现就遭了!
可是老伯没想到就连平时最冷静的大海也想要过去试试,大海说这块血玉阴气肯定很重,说不定还会将那些传说中的阴兵引出来,到时候等他们打个两败俱伤我们再动手,坐收渔翁之利,二秃子也劝老伯说,放心吧,如果没有八成把握我们大不了再转身回来,大海说的没错,这块血玉值得我们拼一下。
老伯看两人都不想放弃,只好跟着他们两个摸过去,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几个人爬到树上观察情况,大海拿出望远镜看了一眼,说,“他们在做什么仪式,那块血玉肯定就在这里!”
二秃子一把手抢过望远镜看了一眼,脸色阴沉下来,骂骂咧咧的说,妈的,真是狠角色。
老伯被他们两个说的心痒痒,心想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自己将望远镜拿过来一看也是心里咯噔一下,他看到一个身穿黄袍的道士在做法事,他桌子面前的一块空地上有个小女孩躺在那里,脖子处被割开,血正往外冒,而且两个手腕和两个脚踝那里也都被割伤,血不停的往外涌,老伯一时怒火中烧就要跳下去去救那个小女孩,被他们两个拦住了。
大海劝他说你现在下去也没有,那个小女孩已经死了,还是先看看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吧。
老伯瞪着人群没有说话,大海说,那个小女孩流出的血都是按一种纹路流动,估计等那些血都连到一起事情就会水落石出了。
几分钟之后,那些血终于连在了一起,四周突然阴风四起,那个黄袍道士将蜡烛扔到那个小女孩身上,血液连带小女孩身上都着了火,阴风呼啸,可是唯独那火烧的是不紧不慢,像是没受到任何影响!
也就是在火快燃尽的时候,血阵里出现了一个好大的身影,老伯回忆说那个影子足足有两米高,长得也很雄壮,后来老伯告诉我,那个身影就是消失在山里的那个大将军!
老伯说,当时看到那个大将军出来,他们三个也是很震惊,心里也很害怕,接着大海就发现了那个影子腰里的那块血玉,三个人交换一下眼神,直接跳下来往他们那里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