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桃李 > 分卷阅读8
    的,但李隐的蛮劲,你也晓得了,我们哪里抵得过他?”

    丹砂回想起李隐在陶府里抽出的那一鞭也是心下惴惴,嗫嚅着说:“……当初若没有收世子为学生……也不致于惹出这番祸事。”陶华听了也不禁叹气。

    陶华自幼醉心丹青乃受其父陶西凤影响。陶西凤宠爱陶华,打小起父女二人便是镇日在书房中鉴画写画,陶华可说是跟着父亲长大的。可如此教养,以致陶华于女德女工﹑人情世故上便有些缺失。原来她天资也是聪慧的,可她性子本就不喜受拘束,又被父亲纵着,便离闺秀一途愈来愈远。无怪乎陶夫人当时也怪怨丈夫把女儿的性情养偏了。直至十六岁时,秦家借故把亲事退了,陶华才真正因自己这性子吃了亏。而退亲一事对陶西凤的打击尤甚。陶家家势息微,秦家的亲事于陶华而言可说是上上之选。如今被退了亲,怕难再找到秦公子那般的良人。这番变故也教他反省往日纵容陶华反误了她终身。陶华虽不看重世人置喙,却不忍见父亲伤怀,从此以后便不再 {爱吃肉的小/仙/女独.家.整.理}Q群78.37.11.863 卖画,授艺也只收女学生。当初若非见李潜天资过人也不会破例,岂料还惹出了这场风波。

    其实陶华不愿客居于将军府,不过因为不喜受人胁迫,所思所虑与丹砂实有所不同。

    丹砂见陶华没法,便大着胆子道:“李将军若守诺把女郎送回陶府自是极好,若当中又横生枝节,女郎何不……何不……”

    二人相处多年,陶华哪能不知她心思,便睇了她一眼,冷冷地道:“何不怎地?”

    丹砂看她脸色,已是底气全无,还是勉勉强强地说:“何不……请秦又玄公子帮忙……。”

    陶华听了,马上抽开丹砂拉着她的手,淡淡道:“我不求他。”

    丹砂见她真恼了,忙斟茶添水,安抚她顺气。

    正当此时,外头却传来人声,来人便是李隐。二人见他前来都有些意外,但见他神态轻松手上还捧着一个锦盒,不似来寻事便缓下了心神。

    谁不知李隐在门下却已把主仆二人的话听了大半,进了门便开门见山道:“本将军这次请先生到府上确是有些鲁莽了,”陶丹二人听了便知李隐已把她们的话听了一耳朵,丹砂不禁底下头去,后又听李隐笑道:“倘先生客居于将军府一事当真为外人知晓了,那么——先生便与人说本将军也拜了先生为师吧。说起来侍奉恩师也算是个名头吧。”

    陶丹二人听他要拜陶华为师皆是一愣,但见李隐虽满脸笑意,语带戏谑,却神态认真不似作伪。李隐说着还把手中锦盒送上,说是拜师礼。陶华打开锦盒一看,只见盒中放着一块湛蓝的“点黛”。点黛又叫青金石,靛青颜料皆是由此而来。但此物颇为难得,从桃林会面到今天不过十二时辰,李隐竟把这些事安排得巨细无遗。陶丹二人见了他的手段,对他都不禁既是忌惮又是佩服。

    那边李隐也不待陶华答应,便说:“先生既收了拜师礼,也该给学生回礼。”

    陶华愣了神,说:“我此番出来哪有带甚么物件?”陶华刚说完,只见李隐笑了笑便起身探手向她发髻边。李隐手快,陶华还没来得及回应,他人已坐回椅上。

    “学生不嫌弃,便把此物当回礼吧。”李隐笑得灿然,手里罢弄着一根桃花白玉簪,上面刻了“夭夭”二字,正是陶华小字。

    八 玉簪(H)

    李隐拜师一事纯属心血来潮,嘴上虽然把陶华叫先生,但心里自没有把陶华当先生尊重。他从陶华发上取了白玉簪当回礼,当下看她面容神色便知她不愿。可不知为何,李隐宁愿看她嗔﹑看她怒,也不愿看她对自己那般疏疏冷冷。

    到得晚上,李隐睡前回想起白日的事又把桃花簪取了过来在手中把玩。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李隐这番梦里竟又见到陶华。

    梦里的陶华仍是一袭素色深衣,只是发髻散乱,鸦青色的长发半披于肩上,比寻常看来平添了几分妩媚之意。

    李隐见了,便走上前问她:“先生何以仪容不整?”

    陶华神色伤心,伸手摸了摸头发说:“我的簪子不见了。”

    李隐心中微异,忽觉手中多了一物,低头一看正是陶华的桃花簪。李隐见她伤心,心尖早已发软,便走到她身后对她说:“我给先生挽发。”说罢,便手执青丝盘于陶华顶上。原来披于肩上的头发一撩起便露出了一截雪白的脖子。那雪色紧紧攥住李隐眼目,心中蓦然想到不知在这颈脖上留下痕迹是怎样绮丽的情状?

    李隐这般想着便已低下头去吮吻碎发下的那块肌肤,只觉口中沁凉细滑,如把奶酪含在嘴里一般。李隐正忘情,却又想起白日里陶华嫌弃他的样子,心忖:“不是烦我么?怎地不把我推开?”思及此便抬头把陶华的身子扳向自己,只见她嘴唇微启,脸色潮红,似已是动情。

    李隐见她这番模样,心里欢喜不已,便把她整个人揽在怀里。

    “先生是不是也中意我?”李隐话甫出口,微觉怪异,自己怎地说“也”?

    此时他怀中的陶华却微微挣开他,伸手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