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羽林 > 分卷阅读8
    军不料守军竟忽然杀出,顿时阵脚慌乱,羽林趁势猛冲敌阵,嘹亮的厮杀声,动人心魄。城下两军士兵健硕的身影,如波浪般起伏。他们口中,发出了震动天地的喊声。这种喊声,互相传染,互相激励,消退了心中许多莫名的恐惧。

    空中箭矢狂飞,拖着长声的箭雨如蝗虫般纷纷划破长空,只见不断有人中箭倒地。刚登上城墙的义军,即刻被守军蜂拥持刀相围,鲜血不断冲涮着城墙的每一寸光阴。

    残阳如血,余辉倾洒在城楼上。

    申时,义军鸣金收兵。羽林击退了义军的首日进攻。

    晚霞刚刚发出火红色。“明天准是好天气。”贺岳望着明朗的天空说。“不,要下雨了,”贺衡却说出不同的看法,“瞧,鸭子在拼命拔水呢,再说青草发出的气味这么浓。”

    “不管是好天气还是下雨,对手是不会在意的。”贺仲说道。

    首战无功而返,并未打消义军的意志。

    虽然大多并非行伍出身,但在没有退路的战场上学习打仗,义军的成长速度比谁都要快。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每一天都是赚出来的。

    几天之内,义军连续发起了不下十次的进攻。他们已经逐渐摸清和适应了羽林的防守套路,也针对各类守城器械和工事运用了相应的攻城武器。

    进攻间隙越来越短。

    羽林守城越来越苦。

    守军被困期间,虽粮草有限,仍然坚持不动用百姓的储粮。使得原本一度紧张的军民关系得到极大缓解,为脱困争取时间。

    羽林素养,名不虚传。

    战场上的时间过的很快,也很慢。

    凭借有效的防御工事和得力指挥,义军的如潮攻势均被一一化解。贺仲的部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厮杀,已经折损三千有余,面对十倍于已的敌军围城,这已经是很好的战绩了。但能做的防御工事都已做了,城中粮草也日渐不支,这么下去总不是办法。

    向朝廷的求援信已经发出数封,皆无回音。怀朔军的士气已经有些焕散,面对王礼焦虑的眼神,贺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怀朔是西北大漠附近的一座石头城,既没有水源可供护城之用,也没有足够粮草以资军需,时间是守军的敌人。怎样才能撑的更久,贺岳这几天一直希望能在工事上再想想办法。

    十月初三,晨,怀朔中军帐。

    “报!----少帅!左营阵中有几十位兵士身体发热,四肢乏力,流涕不止,似是因昨夜突然降温而致的伤寒。”左营百夫长朗声报道。西北的早晚温差极大,尤其秋分之后,气候转凉。从洛阳而来的羽林军感到身体不适,实属正常。以往行军打仗,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快请许大人前往诊病施治。”对于营中的疾病,贺岳虽有心理准备,但仍然希望这样的非战斗减员尽量少一些。现在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

    许文本属太医院,是受皇帝信赖多年的老御医。此次羽林出征,临行前贺仲向皇帝请求一名随军太医,以备不时之需。原本大军出征,都会配有相应的随军大夫,但多是擅长治疗刀剑枪伤的,毕竟军中这种外伤很普遍。但是怀朔地处西北边境,比洛阳环境艰苦百倍。将士们难免会水土不服,若有经验丰富的太医压阵,的确更加稳妥。但这是个苦差事,而且有可能回不来。贺仲担心无人愿去,但没想到,许文自告奋勇。皇帝却担心他已过半百的身体难以承受行军之苦。许文答道:“陛下!微臣虽年岁稍长,但微臣一天也没有忘记,臣也是羽林的一员!虽不能上阵杀敌,愿尽平生所学减轻将士病症之苦。”

    没错,他是羽林遗孤。

    自汉始,各代因战事阵亡的将士后代会由朝廷负责抚养,并由羽林教授他们各项军事技能,成年后,若能通过选拔,则可正式成为禁军的一员。他们被称为“羽林遗孤”。由于长年的征战,羽林遗孤慢慢成为羽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羽林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延续军事传统和家族荣誉的象征。世代为羽林的家族,威望都极高。许文的父亲在一次平叛的战斗中阵亡,而他自己也通过了羽林的选拔,原本是要接过父亲的荣耀,成为一名战士。但是许文的母亲久病卧床,需人照料,而许文自小对医术又颇感兴趣,于是他便选择了学医。此次边境危急,本是守卫宫中的羽林都火线驰援。贺仲向太医院的请求,让许文感到责无旁贷。

    许文此言一出,在场大臣无不动容。“多谢许大人!”贺仲抱拳向许文深鞠一躬。

    为了加快诊断施药的速度,怀朔镇中的几位应召大夫也赶来与许文一起为生病的将士诊断。

    营帐内,数十位兵士正躺在地铺上,神情皆十分痛苦,面色苍白。

    左营帐内,大夫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诊断。贺岳进入帐内看望,“许大人辛苦了!”贺岳向许文作揖行礼。

    “少帅言重了。”许文起身还礼。

    贺岳突然把嘴凑到许文耳旁低语道:“许大人,我有一事想请教。今日镇上几位大夫与您一同诊断,都是发热呕吐等症状,为何大家开出的药方却全然不同?”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