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穿成火葬场在逃公主 > 分卷阅读15
    鱼之法了。

    她极善射,例无虚发。

    陶姈立即从躺椅上站起来,一根箭上,挂着五六条穿胸而过的鱼,她目光炯炯地看着敛影。

    “好箭法。”

    敛影脸微红,镇定地道。

    “公主过誉了。”

    大江不比河塘,能够在江中一发即中活鱼的箭法,料想百步穿杨也不是问题。

    陶南州把这样一个神箭手派来贴身监视她,是不是打着她一不对劲敛影就能即刻射杀她的主意?

    陶姈摇了摇头。

    “并未过誉,多打几条,今晚煮鱼汤喝吧。”

    等到了新江,不会再有打鱼的心思的,水里全是肿胀的浮尸,人与走兽皆有。

    陶姈捏着笔,又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她的毛笔字习自原主怀仁公主,凭着肌肉记忆加上勤加练习,她写的字如今与怀仁能有八分相似。

    然而可惜的是,她没能学会怀仁的武功,怀仁出身将门,自小便开始习武,无论寒暑,雷打不动。

    哪怕三岁就没了父母,成了公主,却也没断了武功的学习。

    这是怀仁唯一怀念父母的渠道。

    荣王夫妇,连尸体都没能从战场上回来,真正是做到了为陶国死而后已。

    他们原也不姓陶,因功勋卓著,封王以后再立战绩后实无可封,于是就赐国姓了。

    君王大度,臣子抛头颅洒热血也更无后顾之忧。

    想到这,陶姈停了笔。

    陶南州完全承袭了先皇的大度,哪怕她不是怀仁,哪怕他对她多有怀疑。

    却因见到了她的治水之策,就果断的把她派到了新江,在他那儿,恐怕没有什么比治下的百姓更重要吧。

    她一开始就没想着能够完全地瞒过陶南州。

    她需要隐晦地亮出自己的态度。

    她哪怕开诚布公,也远没有他自己查出来的部分更容易博得他的信任。

    这一场人性的博弈。

    陶姈胜之不武。

    只要陶南州开始信任她,她就有能力得到全部的信任。

    因为,她真的是为了他们俩的性命在努力啊。

    “公主,鱼汤煮好了,用些吧。”

    敛影用托盘端了碗奶白的鱼汤,还有一些小菜走了出来。

    陶姈搁下笔,敛影替她整理了桌案。

    陶姈并不避讳她,甚至恨不得把自己正在做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她,再由她禀报给陛下。

    敛影实在是看不透了。

    陶姈浅浅的尝了一口鱼汤,点了点头。

    “不错。敛影,我瞧大家每日也没有什么事,这儿离新洲还有几天,劳烦你带着大家捕些鱼,越多越好。”

    古代没有什么精密的仪器,测不出来水质,却能透过水中的鱼,来看这水。

    此后两天,敛影便一直在捕鱼,陶姈眼见着,捕的鱼越来越多,鱼也越来越不健康。

    直到他们赶到新洲城,在附近的江面上遭遇了一场雷暴雨。

    大船根本找不到可以停靠的岸,四面八方皆是绵延不断的水,在风浪中摇摇晃晃不停颠簸的大船随时都有倾倒的可能。

    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最为艰难的一夜。

    第二天,天甫亮,雨将歇。

    陶姈出了船舱。

    江上无风无浪,污秽不堪,水面上密密麻麻地飘着一层在一夜之间死去的鱼和家禽尸体,数之不尽,其中甚至夹杂着一些来不及逃走的人的尸体。

    满目疮痍。

    新洲城已经在水下了。

    他们来迟了。

    这就是戊申水灾中那一场一夜之间淹没了整个新洲城的特大暴雨。

    新洲迁移

    目之所及,一片汪洋。

    陶姈狠狠地按住自己的眉心,那里好像有根连着脑子的神经在不停地跳,扯得痛,痛得她快要不能思考了。

    敛影扶住倒下来的陶姈,担忧地呼唤了声。

    “公主。”

    陶姈借着敛影的力站直了,她深呼吸了一口,遏制住胃中作呕的冲动,恢复了镇定。

    “马上以我名传皇兄命令,新洲遇难,就近去颍川调派当地驻军十万,前来新江救灾……另去信王都,新洲已没,急需钱粮。”

    敛影立即伏身跪在船板上。

    “公主,假传圣旨已是大罪,调动驻军,罪无可恕。婢子知道您忧心天下,可……”

    陶姈直视着敛影的发顶。

    “家父母给我留下了一块兵符,可号令十万兵马,我十五岁那年,将其献给皇兄,皇兄收下了,说,怀仁随时可找他调动十万兵马。”

    敛影仍有怀疑,陶姈却不容她质疑,她从怀里掏出一封穆杳的亲笔信,信上盖有威远大将军的印章。

    “确有其事。你即刻出发,皇兄的暗卫手里都有独一无二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