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杨柳依依 > 分卷阅读7
    部由班长商陆提供。本地农村的同学,还提能供时蔬、腊肉、咸菜、泡菜、水果这些。其余的,男同学到提供物资的同学家去帮忙整理准备,女同学负责各组余下所需食材的规划和采买。

    活动的提出,让班里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不熟悉的同学,很快在事情的讨论中谈得轻松愉快。我和我的同桌,因为各自的分工,并无太多交集。只是中途给我看过他手上去商陆家劈柴磨起的水泡,然后呲牙裂嘴地说:“明天烧的菜会得特别好吃,你要多吃点!因为那些柴,全是我们自己劈的!”

    “那你明天再亲自炒两个菜,她一定会多吃点的!”后面的韩云实接口戏谑。青春期的学生,总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喜欢故意搞暧昧。没有的,也要整点动静出来,像那么一回事。

    “我倒是可以炒啊,就怕她吃不下。”对于韩云实的戏谑,杨柳毫不在意,答道。

    “你能炒,我就能吃。”我笑嘻嘻地答,不甘示弱。

    “哟!哟!哟!”王宇开始起哄,“听到没有,明天你一定要炒两个菜了哦!”

    “可是我从来没炒过菜哟。”杨柳笑着解释。

    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因为我也不怎么会做饭:“那还是算了,别把我毒死掉。”

    韩云实和王宇闻言,笑开了:“把你毒死了,‘杨柳依依’就没了。不行不行!不能毒死!哈哈……”面对他俩的取笑,杨柳笑着没有接话,我“哼”一声扭头不再理他们了。

    所有的活动用的东西都在周五晚上准备齐全。教室里,按组讨论之后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的我们又进行了一翻讨论方才睡。

    对于第二天的中秋活动,大家期待。

    夜色里,青山二中的校园从喧闹变得安静。天空中没有一片儿的云朵。皓月当空,欲圆。绕着校园东边的溪水,在月光下泛着白,在校园与已收割完的农田之间形成一条弯曲的飘带,静静流淌。隐约中,还可以听到稀稀落落的蛙鸣和秧鸡像吃东西卡住了喉咙似的短促叫声。

    蜿蜒的小溪伸向竹林深处,继而入山。山脚下,一座刻划着岁月苍桑的石拱桥旁,一棵高大而繁盛的杨柳树,倾斜于水岸。细密的柳枝如少女的发丝,随晚风轻轻摇摆,垂落于水面荡漾。

    层起叠伏的远山魅影,在这夜里,更显深远无边。这个川南山区的小镇上,青山二中的校园中,数以千计的少年,正在梦中逐梦。

    不知不觉,月落西山。

    (五)

    未来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

    我们只是有点儿兴奋,想尽快适应新环境,结识新的同学,快乐地过完这三年高中生活。至于以后想干啥,去到哪里,现在没时间想。

    但我觉得,有一个人,他是清楚的。

    就是我的同桌,杨柳。

    他身上有一种特质,跟柳玉松很像——目标明确,好像从不迷茫。这一点,正是我没有的。我好像从头到尾都迷茫得很,搞不清楚未来,搞不清楚人的一辈子该要怎么活。

    别人活得通透,我活得稀里糊涂。

    外面的世界,我实在是一无所知。电视里的那些,我觉得很遥远,不可能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我甚至想,我可能20岁会结婚,21岁会生娃,然后操持家务,带孩子,像我妈那样,一直到老。但我又觉得那样活着太没有意思了,凭什么要这么活?

    但不这样,又要怎样呢?我不知道。

    总而言之,我对未来,完全搞不清状况。

    只能看着眼下的日子,一天一天过下去,走到哪算哪。

    不是有句话嘛,“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以为我一辈子都是个没心没肺的主,三年过后,跟这里认识的谁都不会再有关系。一毕业,咱们就各奔东西,各走各的康庄大道。

    世上哪有那么多康庄大道,崎岖的道路,千条万条。

    可当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这条路走得这么长,这么悲伤。

    谁能料到呢?

    谁也料不到。

    作者有话要说:西南地区9月,算是深秋,慢慢开始渐渐冷了。

    90年代能上到高中的农村孩子,很大一部分都相对娇生惯养,没怎么干过农活的,家务基本上也很少做。因为他们是一群父母寄予了考学厚望的孩子。像孟雪飞这样能讨价还价的孩子,很少很少。她能做到这样,和她的身世是有关。

    野炊是农村学校里最主要的校外活动,通常是每学期搞一次。再或者,春游一回,秋游一回。一般是下河滩,爬大山,看电站,看茶园。又或者到本地为数不多的国营厂子里参观,这种相对较少,因人家不喜欢工作环境里有学生吵吵闹闹。

    第4章 同桌

    (一)

    我的新同桌,是个学霸。

    在物理方面尤其突出。

    那天物理课,老师说要测试一下我们的“功力”,在黑板上出了一道他认为可以难倒大家的题要我们在十分钟内解答。那时候我还不太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懒,所以愣头愣脑地拿着笔望着黑板发呆。

    物理老师讲完要求,从讲台上下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