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安石的死亡,这个问题会成为不解之谜。可是,那时我忽然有了一个推测,那就是:我妹妹的死,是随机选择的结果,还人为选择的呢?可不可以假设,或许,我妹妹也知道一些事情,所以,才会被选为贺兰安石之死的诱因呢?——有没有关系,都查一查吧!
小妹和我姐是同一年成的亲,成亲后一直在蜀中郭家生活,多年来都未回长安。她与贺兰安石相处时间应该不多,所以,我觉得小妹若是与此事有关,很有可能是中间人,促成某些交易之类……总之,查钱就对了!
于是,我给郭家去了信,问我妹妹到郭家之后,有没有打理生意?郭家很快就回了信,说:“没有!”——此路又不通,或许,是我多心了!
但是,数月之后,有一个神秘人约我见面,我跑去一看,他自称是我那远在蜀中的妹夫。但是他落脚处却是胡商的聚集地,而且,他是胡商打扮,甚至登记入住都用的是胡人的名字,更奇葩的是,他不是从蜀中直接过来的,而是绕到胡地,再跟随商队过来……这次见面,铺垫可真是够长的呀!为什么呀?
妹夫说,接到我的来信后,他们想起,小妹刚到蜀中那年,有一天上街回来,说她好像在街上看到了她的姐夫贺兰安石,但是,他们之前没有收到过姐夫要来的消息,而且贺兰安石也没到府上来过,所以便以为是她看花了眼。
他还说,那天看到并认出贺兰安石时,小妹不是一个人,一共是三个人——小妹和她的两个贴身侍女,她们仨当时还互相确认过那人的确是贺兰安石。后来,小妹回长安时,其中一个侍女因为有孕在身,没有随同返回,但是,在小妹遇害不久,那个侍女“意外”坠河身亡。
他说,接到我的来信后,觉得这个侍女的死可能不是意外,于是郭家暗中动用人脉关系,查了贺兰安石出现那年蜀中的大宗交易情况,发现了一些异常,竟然是私下军马和铁器交易,但是因为相隔数年之久,而且那几年之后,这种交易便未再出现,所以很多情况都查不到了。只知道发生过此类交易,但交易数量不明,买卖双方不明……总之,一切都不明。郭家思虑再三,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于是才有了这次离奇的见面。
他跟我见过面之后,就匆匆离开长安,原路绕道返回,没有去拜见我的母亲,我自然没办法让我母亲帮我辨认,这个人是不是我那素未谋面的妹夫,但直觉告诉我,他没骗我!也就是说,他说的是真的——事情大条了!
钱都去哪了?——军马?铁器?这就说得通了!因为问世间什么最费钱?答案:不是养女人,而是养军队。
之前遭劫的商人怎么说的?他们说:“这些劫匪装备精良,组织严密,来去如风,战斗力极强,普通的官军根本不是他们的敌手。”——这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劫匪,而是一支私军,而且不是一般地主武装,是一支比普通官军更精锐的武装,而且,还是骑兵!
小妹刚到蜀中那年,是贞观十五年,八年时间,打造出这样一支队伍,一直没露端倪,这两年才出来活动,他们挺能忍的呀!这统军的人算是有两把刷子!
不对,不是八年,按李治所说,贞观十一年出现的劫匪应该也是同一拨人,也就是说,他们是贞观十年后(636年)成立,贞观十七年(643年)停止活动,然后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后才又开始活跃起来……这几个年份,有点眼熟呀!
贞观十年(636年),李治之母长孙皇后病逊,随后,李治的大哥,当时的太子李承乾,负面消息频出。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太子被废,李治成了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治他爸去世,李治即位为帝,次年,改年号为永徽。
要不要这么巧呀!不过,是不是巧合,查一查就知道了!但这事,已经不是我一人之力能查得清的,而且,折腾这么久,这一年又快结尾了。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我与李治在宫外举行婚礼,数天后被他接入宫中,开始了我“二进宫”的生涯!
三月份就决定成亲了,为什么拖到十一月?那是因为,李治和我妈商定,婚事要用民间娶妻的仪式,一步都不能少,于是一整套“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流程走下来,十一月能完婚,已经算是非常有效率了!
永徽二年(651年)十一月,我带着未解的疑问进入皇宫,那时,第二具白骨正在酝酿……
五服
第二具白骨,名叫“长孙无忌”。他是李治的亲舅舅。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生母文德皇后的同母兄。他的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父亲则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长孙无忌兄妹俩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如此算来,高士廉是李治的舅公了!
我最初认识长孙无忌,不是通过李治,而是因为表姐杨法门,那是在一次酒宴上,平素板着脸装深沉的长孙无忌对着我杨姐笑成了一朵花,我当时还怀疑他对我姐有不可告人的心思……后来才发现,我想多了,原来杨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