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媚娘说主妇 > 分卷阅读18
    母亲是高士廉的女儿,与长孙无忌兄妹俩年纪相仿,自小相依相伴长大,所以,长孙无忌和他的妹妹长孙皇后都对我杨姐视若己出——背景如此强大,难怪我杨姐在后宫如此吃得开。

    我杨姐家与长孙无忌的关系可不仅止步于此。我杨姐的祖父,也就是我的大外公隋观德王杨雄,曾先后娶过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名为长孙淑信,不过死得早,膝下只有一子名为杨恭仁——这人后来继承了大外公的爵位,成了大外公家的家主,他也正是我杨姐的大伯父。

    我这位早逝的大外婆长孙淑信,是长孙稚的孙女,而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则是长孙稚的曾孙。也就是说,按长孙家来算,长孙无忌跟我杨姐平辈,两人都是长孙淑信的孙辈,杨姐应该管长孙无忌叫哥;但按高家来算,长孙无忌比我杨姐的高一辈,杨姐应该称长孙无忌为舅。

    这关系可够乱的,没办法,我们那个时候世家大族都喜欢用联姻来稳固家族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个时代,有权有势的都是少数,而且孩子生得又多,这娶来嫁去都只有那么些人,可不就都是亲戚了。唐初时候的朝堂上,甭管站了多少人,都能玩“亲戚连连看”,绝对都能连上线——有空不妨试试!我曾经闲来无事,曾试着“连连”,发现我跟诗圣杜甫都能连上,连接过程如下:

    李治他爸的贵妃韦珪,嫁给太宗李世民之后,生了一个女儿被封为临川公主(李治的十二姐)。临川公主的次女周氏嫁给了纪王李慎(李世民第十子,李治十哥)的次子李琮,然后,周氏生了一个女儿李氏;李氏嫁入清河崔氏,生一女崔氏;崔氏嫁给了杜审言之子杜闲,生一子,名为杜甫。巧合的是,杜甫的出生,距临川公主出嫁,正好70年——看看,这传承多么清晰,我说我跟杜甫是亲戚,没说错吧?

    什么?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什么是“五服”?

    五服,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按血缘关系亲疏不同,把亲属分为五种,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五服的计算方式,如果往上追溯,就是以自己开始,到高祖父止,也即:自己、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代——也就是说自己也要算在里面,正好是“五”!

    如果往下延伸,也是以自己开始,到玄孙止,也即: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五代——自己同样要算在里面。

    然后,以自己为中心,玄孙到高祖父为对角线,构筑一个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内的为亲戚,菱形外的就不是了!

    五服这个菱形,我也拿李治为中心画一画——好麻烦,不画了,杜甫都与李治隔了多少代了,应该真的不是——想想我自己也挺有名的,不是亲戚就不是亲戚吧,我不难过,一点都不难过,真的,你们要相信我……

    顺便说句题外话,我们古代有“株连九族”一说。但“九族”是指哪九族,有很多种不同的算法。其中之一,就跟“五服”有关。你们看,这个“五服”,以自己为中心,除自己外,往上数到高祖父有四,下数到玄孙也是四,四加四再加上自己,不就正好为“九”吗?——话题好像越扯越远了!不扯了,咱继续说回长孙无忌!

    话说长孙家也是一个大家族,怎么长孙无忌却要跟着自己的舅舅生活?——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呀!

    这长孙无忌他爸长孙晟,先后娶过两任妻子,发妻为叱干氏,生有两子:长孙安业、长孙安世。发妻死后,续弦渤海高氏,生下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此外,还有二子(长孙行布、长孙恒安)二女,为侍妾所生。

    长孙晟五个儿子按年龄排序,依次为:长子(庶子)长孙行布,次子(庶子)长孙恒安,三子(嫡子)长孙安业,四子(嫡子)长孙安世,五子(嫡子)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最小,他爸过世后,便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的抚养长大,自然与舅舅家感情深厚,也就不难理解他对杨姐姐那么和颜悦色了,而我,也连带着沾光,去他家蹭饭时,他都会叮嘱厨房,单独为我备上一份爱吃的菜,让我“吃不完兜着走”——俗称“打包”。

    但是,我跑到长孙无忌家蹭饭,可不是借着杨姐姐的名头,那是长孙无忌的儿媳妇邀请我去的——准确的说,不是“我”,而是“我们”。

    我们是谁?我们是“大唐皇家女子马球队”。长孙无忌的嫡长子叫长孙冲,他娶了李治嫡亲的姐姐长乐公主李丽质为妻,而这长乐公主,是我们的队长,她经常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吃吃喝喝,长孙无忌若是在家,也会去我们桌前露个脸,说几句话,表达他的热烈欢迎之情。对于别人而言,这就是说句话喝杯酒的事,但对于我而言,他的出现令我非常烦恼,因为每次他客套完之后,就会对我说:“武二,一会得空过来跟叔下盘棋再走!”

    每每遇到这种情景时,我都满脸堆笑,一脸欣喜地说:“好的,叔,能得到你的指点,我真是太开心了!”——实际上,那时,有一个小人在我心中疯狂尖叫:“我没空!我不喜欢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