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故事是为了告诉大家什么呢?思来想去,我觉得是为了告诉大家,“吃醋”会降智!但实际上,这种“愚忠贞、蠢烈妇”的行为,是后世“理学”兴起之后,“烈女传”里才会有的故事,房夫人不愚、不蠢,她当然不会这么做!所以,我见到的房夫人,没有少眼睛!
太宗的如意算命落空了,这脸算是找不回来了! 幸运的是,太宗还算是聪明,准备的那坛“毒酒”里面实际装的是晋阳清源的食醋,而不是真的“毒酒”,否则,房夫人若是真的命丧于此,太宗就只能等着被史官喷死吧!那样的话,这个故事讲的就不是“醋坛子房夫人”,而是“拆人姻缘杀人魔王唐太宗”了!
太宗此举,成功地塑造了“醋坛子”这一形象,并被载入史册,在史官的笔下,“吃醋”这个词便成了女人妒忌的代名词,略带调侃之意。但我们当时可不这么看,当时的女同胞可是将房夫人视为楷模,在我们眼里,她简直就是正道之光,“醋坛子”一词是满满的正能量。而且,我们那时女孩的理想都从“我要嫁个好夫婿”变成了“为妻当如房夫人”!
所以,当我得知高阳的婆婆是房夫人后,我“吃醋”了——多好的人家呀!于是,在高阳出嫁前,我就已经计划好了,要找机会到她家去“拜访”。
毕竟高阳嫁的是老二,房夫人可是生了四个儿子呀,老大虽然也已成亲了,但老三和老四还没有成亲呀!而且听说,那老三和老四跟我年龄也差不离,再说了,就算老房瞧不上我,我还有个亲妹妹。就算都没看上,跟房夫人套个近乎,学点“御夫术”也不亏呀……后来,我为自己的“愚蠢”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高阳出嫁后,我确实经常到房家,可是,接待我的,都是房叔。我怎么都想不明白,他堂堂一国宰相,都没什么事要忙的吗?只要我去,他九成九的概率会在家,陪着我下棋,聊天,聊的内容简直是长孙无忌的翻版——叔,你们是共用同一个题库吗?
更让我头痛的是,房叔问的问题,比忌叔问的还难回答。忌叔问的,都是教学大纲里的内容,而房叔问的问题就太奇葩了,他会问:全国户口数、户口统计方式、兵役制度、税赋制度、官员考核制度……这都是些什么呀?有些是学校还没讲到这里,有些则是根本就不会讲,我觉得自己可以不知道,但房叔不这么觉得。于是,每次去房家,都成了我的补习时间。
我去找闺蜜,可能是上课时间去的吗?当然只能是休息时间去!休息时间,谁想上课呀!于是,我就不想去了!但是,高阳总是时不时地发来邀请,她邀请的内容很简单:“我们家菜谱上新了,你就不想来尝尝?”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很想“刚刚”地拒绝!但是,口腹之欲,真的很难戒呀!而且,国子监的大锅饭真的好难吃。当然,作为大唐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开设有“小灶”,但是,得花钱。可是,我读书那些年,皇帝仍是李治他爸,这位老人家下诏对我进行严格的经济管制,导致我的兜比脸干净,所以,高阳一放饵,我就上钩,配合相当默契——有好吃的不吃是笨蛋,反正答不上来,房叔也不能吃了我,不是吗?为什么不去!
我在国子监那些年,为了“吃”可没少费功夫。不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收获的美食也是以前想象不到的丰富!
话说,国子监有不少留学生。长年在外,难免思念家乡,这种时候,吃上一口家乡的美食,就是对思乡之情最好的慰藉。若是这时候,有三五好友相伴,那就更佳了,毕竟圣人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些留学生果然天资聪颖,完全领悟了圣人的教诲,于是,异国的美食前,有了我的身影。
听说,现在有人能用多种语言来说“我爱你”;而在那时候,我也有一项差不多的技能,也是用许多种语言说三个字,不过那三个字是:“能吃吗?”——没办法,谁让那时候资讯不发达,而且交通不便,现在超市常见的东西,那时候市场上根本就见不到,能到大唐来,都是私人定制,加之那时能到大唐国子监留学的人,家里都不是一般的富裕。所以,留学生家经常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吃食,我当然得问问了!
那时候,为了方便蹭饭,我特意让人给我制作了一个小袋子,里面放了一双象牙筷子,我系在腰上随身携带,只要被我问到的人点头,我立马……可是,有一次翻车了,因为在他的家乡,点头是“不”的意思,为此,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拉了三天肚子。于是,后来进同学家大门前,我都会记得先问同学:“你们那里,点头,是什么意思!”
李治的兄弟姐妹中,除高阳之外,我最喜欢蹭饭的人家,当数李治的大哥李承乾家。那些年,李承乾还是太子,这个大唐王朝的未来继承人,也才二十岁出头,正是爱玩的年纪。他喜欢热闹,经常请兄弟姐妹到东宫聚餐,我刚进宫不久,就假冒成李治的侍女去参加过,去的次数多了,跟太子和太子妃苏氏也成了朋友。
苏氏是个温柔细致的人,那时候她知道我在后宫的伙食不太好,于是每次我离开时,都会给我打包一份美食,足够我吃上两三顿。而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