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泰图谋”?——李泰到底谋了什么?让李承乾这么不安?
“不逞之徒”?——又是些什么人呢?
接到李泰过世的消息后,我在宫中翻起了当年的旧档案,李治问我怎么忽然间对这些陈年旧事感兴趣了。我说:“因为贺兰兄弟呀!”
贺兰楚石和贺兰安石二人,先后死于匪寨中。贺兰楚石死于贞观十七年——多么敏感的年份啊!而且他死前,是东宫千牛,正是他告发功臣大将侯君集谋反,导致侯君集被诛杀。最有趣的是,当年,侯君集是太宗倾力栽培的对象,我甚至依稀记得,太宗在世时曾说过,如果李治能降住他,就可以任他为尚书仆射(李治登基初年,给李世绩封的就是这个官)。
贺兰安石在贺兰楚石死后,成为贺兰家的接班人,最后却落得跟贺兰安石一样的结局。
而且,劫匪,有着可比肩官军的战斗力。
再且,铁矿石、军马……
这中间,真的没有一丝联系吗?
自尽
这条线索的进展异常缓慢,因为我的孩子月份已经很大了,算算时间,也就这一两个月会临盆,实在是各方面的精力都跟不上,而且现在宫中也没有合适的帮手可以将这些事交托出去,于是只好先放一放。
这时已经是永徽三年十一月下旬了,农历十一月的长安,天气异常寒冷,李治将我安置到骊山待产。骊山有温泉,住得确实比长安城要舒服多了,我也就安心地住下了。
骊山虽然地处偏僻,但因为有这温泉,便成了长安城中达官贵人们过冬的好去处,京城有点实力的人家,都在这里建了“温泉别墅”。隆冬时节,家中女眷和孩童都会到这里来过冬,所以这里一到冬天就异常热闹,我绝对不缺玩伴。
只是,今年好奇怪,杨姐姐她们三人一个都没来,这三人经常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正经事要忙,不来也不是很奇怪。但高阳公主那个闲人也没来,就太奇怪了,她一向是哪儿热闹哪儿钻,难不成,长安城今年有新鲜事?一定是的,这个没义气的家伙……哼!把我一个人丢在这,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永徽四年(653年)正月初一,我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是个男孩,李治高兴地手舞足蹈,给他取名为“弘”。
“李弘”?——这名字听着怎么那么耳熟?我想起来了,魏晋时期所出的道书中宣传李弘是太上老君降世的化名,有符谶说“老君当治,李弘应出”,于是从东晋至南北朝,发生了无数次“李弘”起义,隋末时,扶风人唐弼聚众十万起义,也“推李弘为天子”……其实,哪来那么多“李弘”,不过就是为了“应谶当王”,讨个吉兆罢了,但这有用吗?那么多李弘,最终成事的一个都没有。大唐开国皇帝不叫李弘,大唐不也建立了吗?
我不喜欢这个名字,但是李治坚持,拗不过他,算了,左右不过是个名字,大年初一,没必要为这点事伤和气,再说了,我也没那个力气,我要开始坐月子了。等出了月子,就杀回长安,讨个公道。
讨什么公道?还能讨什么公道。我生孩子这段时间,除了李治,一个姐妹都没来过,一个都没有,太过分了。虽然人人都捎了礼物过来,但我缺那点东西吗?我一个人在这里多无聊,你们好歹来个人陪我聊聊天呀!一个个就知道送礼,就知道让人带话,让我保重——我现在有多“重”,我自己不知道吗?要你们一个两个来废话,等着,长安城,我“胡汉三”很快就回来了,你们准备颤抖吧!
我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二月初一,正好一个月了,当即下令启程回长安,但被照顾我的老嬷嬷给劝阻了,说生孩子当天不能算在内,于是我只好初二再出发。
“二月二,龙抬头”,自古以来人们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很热闹,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不过,这个“龙”,指的可不是真的龙,而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听说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我的车队中,有个钦天监的官员,这些是他讲给我听,我才知道。在那天之前,我真的以为是上古有一条大龙,在这一天抬了一下头,就拯救了天下苍生,人们为了纪念这段恩德,于是有了这个节日……幸好我当时我问了,幸好在他开口之前,我没来得及显摆,否则这脸真丢大发了!
我的车队一大早就出发了,一路走,一路看热闹,等回到长安城时,已是日落时分。我刚进宫门,就吩咐人去高阳府中传话,让她明天一早滚进宫来见我。我话音落下去许久,没人应声,这是怎么了?老娘的话都不听了,这是要造反吗?——我怒气冲天,打算打人板子,结果,她们呼啦啦跪了一地,说:“话传不了啦,因为高阳公主已经走了!”
走了?又死哪去了?好哇!知道我要回来,她就跑了,跑得了和尚跑得了庙?她还能不回来?我就不信我逮不到她,于是我吩咐她们起来,结果,没人起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