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人范围:嫡长子(正妻所生之长子)。
继承顺序:嫡长子-嫡长孙-嫡庶子-嫡次孙-庶长子-庶长孙-庶庶子-庶次孙,前者无则立后者。
遗产分配的原则:权位、土地以及其他财产,由嫡长子继承,次子、庶子只能分得部分土地和财物,不能承袭权位。
这就是我们那时的“法定继承”,而且,我们那时基本不承认“遗嘱继承权”,如果有人违反“嫡长子继承制”(法定继承),而试图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定继承人(遗嘱继承),将会受到法律严惩,视其程度轻重,享受不同的“待遇”,如:打板子、蹲监狱、流放……
从继承顺序可以看出,秦王李二这个嫡庶子,继承顺序排在嫡长孙之后,但他把排在第一和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全杀光了,于是他成了第一号继承人,并最终继承了皇位,很明显,他的行为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应该受到惩罚,但他是皇帝,没人能罚他……“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呀!
在历史上,李二这样的帝王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那么,李元景有没有可能,是想当李二之二呢?
李元景当时,是开国皇帝李渊活着的儿子中,最年长的,也就是说,他是庶长子。其皇位继承权仅排在嫡次孙之后。从理论上讲,他把李治的亲兄弟都干掉后,他就是第一号继承人。但这需要实力,毕竟,李治已经是皇帝,而且当皇帝之前,还当了多年的太子,想干掉他,没点本事可不行。那么,李元景自身的实力如何呢?
李元景曾在贞观年间,担任过右骁卫大将军一职。右骁卫是禁卫军指挥机构,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右骁卫为十六卫之一,地位仅次于左、右卫。其职责是“掌宫禁宿卫,领翊府及诸折冲府府兵。凡分兵守诸门,在皇城四面、宫城内外,与左、右卫分知助铺。”
有过这个经历,那他在禁军中,有一定的人脉,具有叛乱的基础,但这还不够。毕竟那是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永徽四年)他不当右骁卫大将军已经很久了。他早在贞观十年就被改封为荆王、授荆州都督,后又转鄜州刺史,李治登基后,将他进位司徒,加实封满一千五百户。
司徒,三公之一,位高而职虚,也就是个面子,实封一千五百户,是个实惠,但跟权力可没什么太大的关系,绝对没有“鄜州刺史”一职实在。且来看看这个实在的“鄜州”。
鄜州,在今陕西富县,虽然地方不错,收成也不错,但是地方小,而且离长安可有段不短的距离,跟右骁卫大将军一职可没得比。
贞观十年,距永徽四年,算算,也快二十年了,宫禁守卫早就换了一茬,何况李治登基前后,他们父子俩对于这些“身边人”早就来来回回梳理过好几遍了。
由此可以看出,李元景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支撑起“帝王理想”。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他团队的实力不错呢?毕竟“抢皇位”这个游戏,在多数情况下是团体赛,个人实力若是不强,团队实力强也是可以成功的。那么,“李元昌团队”有哪些人呢?
右卫
“李元昌团队”核心成员,诏书已经帮我列出来了,正是初二那天一起走的七人:李元昌、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
房遗爱,高阳的驸马,原中书令房玄龄第二子。门荫入仕,授右卫中郎将,交好魏王李泰。因为太宗在众公主中,偏爱高阳,所以对于房遗爱这个女婿“宠爱冠于诸婿”。李治登基后,他被任命为房州刺史,直到案发时担任此职。
房州,为今湖北房县,古称“房陵”,这里可是个好地方呀!有多好?山岭众多,地方偏僻,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说白了,就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监狱。
进房州的路,沿途几百里都是高山险谷,进来了不容易出去。在群山环抱之中,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冬暖夏凉、气候适宜……总之,特别适合居住,就是个缩微版的蜀中,可以自给自足。但若想在这里自立为王?不行,地方太小,养不起大军。而且在这里也别想“山高皇帝远”这种美事,因为这里山虽高,离长安可不远,也就600来里地,敢闹事,朝廷大军很快就能来平叛。简直就是流放的最佳场所。
这地方作为流放地,据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秦国的大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的国都,俘虏了赵王迁一干人等,秦始皇命令把赵王迁及其王室宗亲成员全部迁往房陵;后来秦始皇又把政敌嫪毐,吕不韦等家族成员尽数流放此地……
可以看出,房州在我们那时,可不是一个好地方,房州刺史,也不是个好差事。房遗爱这等于是变相被流放了。而在李治登基前,房遗爱担任的“右卫中郎将”是何职呢?
右卫,在前面说“右骁卫”一职时,就曾提过它,为十六卫之一,位居右骁卫之上,设有大将军、将军、中郎将等职。
十六卫既是卫戍京师的禁兵,又是统领天下“府兵”的领导机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