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侧重不同,十六卫又分为两类,一类称“外军”,职责侧重统领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另一类则不统府兵,主要负责侍卫皇帝及掌宫殿门禁。
前一类,有十二卫,依次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后一类,含四卫,为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其中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十六卫大将军对天下军府只是“遥领”,并不具备真正的战时指挥权。战时,由皇帝临时派行军大元帅为最高指挥官。
在十二卫中,左右卫居各卫之首,但左右卫大将军,排名谁先谁后呢?这可关系到列队的时候谁站在前面,谁站在后面。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不弄清楚,很容易上演“二桃杀三士”的惨剧。
哪个先?哪个后呢?答案是:左卫大将军。因为,唐代尊左。
听到这个答案,可能有人不认同,毕竟我们唐朝有个叫李白的小伙子,曾写过一首诗,很多人都背过,名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注释告诉我们,“左迁”代指贬官。既然以左为尊,那就应该是“右迁”,为什么写“左迁”呢?
这是因为,我们那时的人写诗的时候,喜欢引经据典,西汉是“右尊左卑”,李白这首诗里的“左迁”应是借用典故,而不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汉代以右为尊,汉代人以左迁指贬官,以右迁为升官。自东汉以后逐渐形成了尊左的传统,比如三国时,东吴的周瑜为左都督,而程普为右都督——周瑜听过吗?程普是谁?他们谁高谁低?
当然,还是那句老话,这里的排名跟“宰相团”一样,就是个面子,权力大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这个右卫中郎将,在右卫军中,是排位仅次于大将军、将军的职务。
各卫中,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中郎将五员(卫设五府:亲卫之府一、勋卫之府二、翊卫之府二,每府中郎将一人)。如此算来,房遗爱在右卫中的排名,怎么也在前十!十二卫中,就差点,但也在前五十,在泱泱大唐中,那也算是排得上号的军方人物。
这么说来,房遗爱有谋反的实力?然而,并不是。因为房遗爱在这个中郎将的位子上,并没呆多长时间。
房遗爱是“门荫入仕”,所谓的“门荫”,就是开后门,能给这么高职位的人,有且只有一个——皇帝。而且房遗爱入仕的场合非常特殊,是在他父亲房玄龄的病榻旁。
那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临终之际,太宗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那时,已经是七月份了,次年五月,太宗驾崩,李治随之继位,房遗爱就被派去了房州。
也就是说,房遗爱这个右卫中郎将的官帽,未满周岁就被摘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中郎将,不是凭军功熬出来的,他就是一个走后门的空降兵,他家老房是牛逼,但却一辈子都是个文臣,这房老二在军中能有多少根基?说房遗爱心中失落,对朝廷不满,那肯定是有的,但说他有能力谋反,那就是个笑话。
当时,房遗爱不想去房州,于是让高阳找我,让我跟李治说说情。我二话不说,跑去找李治了。当然这个情面没求下来,因为李治说,这事是宰相团报上来的,宰相团一致通过,他也没办法。他这个皇帝还得靠他舅舅帮衬,而他舅舅长孙无忌,跟房遗爱的老爹房玄龄,是死对头……
那天,李治说:“老房走了,房小二根本就无力跟忌叔这个大佬抗衡,还不如让忌叔把这口气出了。他就当是去房州度假,顺便避避风头。他这么个小人物,只要老实在那呆几年,忌叔一准会把他忘了,那时我再找机会让他回长安。高阳也先跟着去,她若想回来,明后年就能找个托辞回来,怎么说她都姓李,忌叔不至于盯着她不放。”我觉得,李治说的好有道理,于是,我当即调转矛头,跑回去劝高阳赶紧收包袱滚蛋……
本案中,房遗爱明显就是个绣花枕头,那薛万彻和柴令武呢?他们实力又如何?
怨言
薛万彻,丹阳公主的驸马的驸马(李治的十五姑父),隋朝名将薛世雄第四子。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
薛万彻一共兄弟五个,依次为:老大薛万述、老二薛万淑、老三薛万均、老四薛万彻、老五薛万备。兄弟五个都曾在军中效力,而且全都是名将——名将在老薛家也太不值钱了,老薛家的风水到底长啥样呀?
后来,老大薛万述转行从事行政工作,到地方当刺史去了,其他四人仍在军中效力,都混得不错,就老五薛万备有点扯后腿。其他兄弟三个都在十二卫中混成了所在卫的老大(老二薛万淑:右领军大将军、老三薛万均:左屯卫大将军、老四薛万彻:右武卫大将军),老五薛万备只混上左卫将军一职——比其他兄弟少了个“大”字,队伍不整齐呀!
是老五太差劲